中溫低濕儲糧生態(tài)區(qū)夏季不同控溫儲糧技術的探討
發(fā)布時間:2022-01-13 01:37
為延緩糧食品質劣變、實現(xiàn)保水減損、節(jié)能降耗,找出適合于本地區(qū)的最佳控溫儲糧技術,分別運用空調控溫儲糧技術和通風控溫儲糧技術進行稻谷倉控溫儲糧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兩種控溫儲糧技術均能達到稻谷儲藏控溫目標和延緩稻谷品質劣變的目的?照{控溫在控制糧堆溫度、保持糧食品質和減輕保管員工作強度等方面優(yōu)于通風控溫,但水分損失稍大。
【文章來源】:糧油倉儲科技通訊. 2019,35(06)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2017年9月30日和2018年9月30日各倉平均糧溫變化情況
2017年應用空調控溫儲糧技術后,6個稻谷倉水分平均降低0.4個百分點,其中20號倉水分降低幅度最大,為0.9個百分點;2018年應用通風控溫儲糧技術后,6個稻谷倉水分平均降低0.1個百分點,其中1號倉水分降低幅度最大,為0.3個百分點。具體變化情況見圖2。通過2017年空調控溫儲糧技術的應用與2018年通風控溫儲糧技術的應用,空調控溫儲糧技術稻谷倉水分降低幅度較應用通風控溫儲糧技術高0.3個百分點。0.3個百分點的水分損失,針對6個稻谷倉平均儲量2692.274 t,理論損失8.077 t。3.3 脂肪酸值變化情況
2017年使用空調控溫儲糧技術后,6個稻谷倉脂肪酸值平均上升0.7(KOH/干基)/(mg/100g),其中1號倉脂肪酸值上升最快,上升1.3(KOH/干基)/(mg/100g);2018年使用通風控溫儲糧技術后,6個稻谷倉脂肪酸值平均上升1.0(KOH/干基)/(mg/100g),其中1號倉脂肪酸值上升最快,上升2.3(KOH/干基)/(mg/100g)。具體變化情況見圖3。通過2017年空調控溫儲糧與2018年通風控溫儲糧6個稻谷倉的脂肪酸值變化比較,應用空調控溫儲糧技術的稻谷脂肪酸值上升較通風控溫儲糧減緩0.3(KOH/干基)/(mg/100g)。3.4 運行成本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華南地區(qū)淺圓倉控溫儲糧應用新工藝[J]. 施國偉,莊澤敏,向征,梁宗羨,張俊輝. 糧食儲藏. 2018(06)
[2]淺圓倉膜下氮氣氣調膜上控溫儲糧試驗[J]. 董曉歡,黃俊熹,彭朝興. 糧食儲藏. 2017(04)
[3]空調控溫儲糧技術應用[J]. 居義,陸勤華,陳雪波. 糧油倉儲科技通訊. 2013(05)
本文編號:3585806
【文章來源】:糧油倉儲科技通訊. 2019,35(06)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2017年9月30日和2018年9月30日各倉平均糧溫變化情況
2017年應用空調控溫儲糧技術后,6個稻谷倉水分平均降低0.4個百分點,其中20號倉水分降低幅度最大,為0.9個百分點;2018年應用通風控溫儲糧技術后,6個稻谷倉水分平均降低0.1個百分點,其中1號倉水分降低幅度最大,為0.3個百分點。具體變化情況見圖2。通過2017年空調控溫儲糧技術的應用與2018年通風控溫儲糧技術的應用,空調控溫儲糧技術稻谷倉水分降低幅度較應用通風控溫儲糧技術高0.3個百分點。0.3個百分點的水分損失,針對6個稻谷倉平均儲量2692.274 t,理論損失8.077 t。3.3 脂肪酸值變化情況
2017年使用空調控溫儲糧技術后,6個稻谷倉脂肪酸值平均上升0.7(KOH/干基)/(mg/100g),其中1號倉脂肪酸值上升最快,上升1.3(KOH/干基)/(mg/100g);2018年使用通風控溫儲糧技術后,6個稻谷倉脂肪酸值平均上升1.0(KOH/干基)/(mg/100g),其中1號倉脂肪酸值上升最快,上升2.3(KOH/干基)/(mg/100g)。具體變化情況見圖3。通過2017年空調控溫儲糧與2018年通風控溫儲糧6個稻谷倉的脂肪酸值變化比較,應用空調控溫儲糧技術的稻谷脂肪酸值上升較通風控溫儲糧減緩0.3(KOH/干基)/(mg/100g)。3.4 運行成本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華南地區(qū)淺圓倉控溫儲糧應用新工藝[J]. 施國偉,莊澤敏,向征,梁宗羨,張俊輝. 糧食儲藏. 2018(06)
[2]淺圓倉膜下氮氣氣調膜上控溫儲糧試驗[J]. 董曉歡,黃俊熹,彭朝興. 糧食儲藏. 2017(04)
[3]空調控溫儲糧技術應用[J]. 居義,陸勤華,陳雪波. 糧油倉儲科技通訊. 2013(05)
本文編號:35858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xlw/3585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