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裸坡地徑流對降雨強度與坡度的響應
發(fā)布時間:2022-01-10 08:17
為探究喀斯特裸坡坡面在不同降雨強度與坡度組合下徑流過程及其徑流總量特征。將表層巖溶帶中孔(裂)隙視為可透水的"篩孔",設定地下"二元"結構中孔(裂)隙度(5%)一致的情況下,探索裸坡地在不同降雨強度與坡度組合下地表/地下徑流過程與總徑流量的特征,并以此為基礎揭示降雨強度、坡度對喀斯特坡面水文特征的影響。結果表明:(1)在較小降雨強度條件下(≤30 mm/h),裸坡地表并未出現(xiàn)產(chǎn)流跡象,以地下所產(chǎn)生的徑流為主。在中大雨強(≥50 mm/h)條件下,裸坡地地表產(chǎn)流,且在設計降雨30 min時長內(nèi)其徑流過程并未出現(xiàn)規(guī)律性變化,而地下徑流過程則在不同坡度與雨強下均呈現(xiàn)出先增加后趨于平緩的趨勢,且其轉(zhuǎn)折點多居于9~12 min時段內(nèi)。(2)30 min內(nèi)裸坡地地下總徑流量在15 mm/h降雨強度且坡度為5°,10°,15°,20°這4個坡度條件下變化并不顯著(P>0.05),而其余降雨強度下地下/地表徑流量均隨著坡度增加差異顯著(P<0.05);同時除地下徑流量與坡度呈極顯著負相關(P<0.01)外,其余地表/地下徑流均與降雨強度與坡度均呈現(xiàn)出極顯著正相關(P<0.01)...
【文章來源】:水土保持學報. 2019,33(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圖1降雨器及模擬鋼槽示意1.4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和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雨強和坡度對鐵尾礦砂坡面復墾前后產(chǎn)流產(chǎn)沙的影響[J]. 郭星星,呂春娟,陳丹,郭巖松,王煜.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1)
[2]不同降雨強度對紫色土坡面侵蝕過程的影響[J]. 孫麗麗,査軒,黃少燕,李守中,陳世發(fā),白永會,張婧,翟少華,常松濤. 水土保持學報. 2018(05)
[3]下墊面變化對喀斯特坡地地下產(chǎn)流產(chǎn)沙的影響[J]. 嚴友進,戴全厚,伏文兵,楊智. 水土保持學報. 2018(01)
[4]不同雨強條件下坡度對紅壤坡面侵蝕的影響[J]. 王麗園,查軒,黃少燕,陳世發(fā),戴金梅,劉川. 水土保持學報. 2017(05)
[5]模擬降雨下喀斯特坡耕地土壤養(yǎng)分輸出機制[J]. 彭旭東,戴全厚,李昌蘭. 生態(tài)學報. 2018(02)
[6]降雨和匯流對黑土區(qū)坡面土壤侵蝕的影響試驗研究[J]. 姜義亮,鄭粉莉,溫磊磊,沈海鷗,易祎. 生態(tài)學報. 2017(24)
[7]西南喀斯特流域泥沙來源、輸移、平衡的思考——基于坡地土壤與洼地、塘庫沉積物137Cs含量的對比[J]. 張信寶,白曉永,李豪,馮騰,彭濤,嚴東春,何永彬,鮑玉海,汪陽春. 地球與環(huán)境. 2017(03)
[8]踩踏干擾對生物結皮土壤滲透性的影響[J]. 石亞芳,趙允格,李晨輝,王閃閃,楊巧云,謝申琦.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7(10)
[9]喀斯特坡地裸露心土層產(chǎn)流產(chǎn)沙模擬研究[J]. 嚴友進,戴全厚,伏文兵,靳麗,蘭雪. 土壤學報. 2017(03)
[10]模擬降雨條件下含礫石紅壤工程堆積體產(chǎn)流產(chǎn)沙過程[J]. 史倩華,王文龍,郭明明,白蕓,鄧利強,李建明,李垚林.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5(09)
本文編號:3580373
【文章來源】:水土保持學報. 2019,33(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圖1降雨器及模擬鋼槽示意1.4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和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雨強和坡度對鐵尾礦砂坡面復墾前后產(chǎn)流產(chǎn)沙的影響[J]. 郭星星,呂春娟,陳丹,郭巖松,王煜.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1)
[2]不同降雨強度對紫色土坡面侵蝕過程的影響[J]. 孫麗麗,査軒,黃少燕,李守中,陳世發(fā),白永會,張婧,翟少華,常松濤. 水土保持學報. 2018(05)
[3]下墊面變化對喀斯特坡地地下產(chǎn)流產(chǎn)沙的影響[J]. 嚴友進,戴全厚,伏文兵,楊智. 水土保持學報. 2018(01)
[4]不同雨強條件下坡度對紅壤坡面侵蝕的影響[J]. 王麗園,查軒,黃少燕,陳世發(fā),戴金梅,劉川. 水土保持學報. 2017(05)
[5]模擬降雨下喀斯特坡耕地土壤養(yǎng)分輸出機制[J]. 彭旭東,戴全厚,李昌蘭. 生態(tài)學報. 2018(02)
[6]降雨和匯流對黑土區(qū)坡面土壤侵蝕的影響試驗研究[J]. 姜義亮,鄭粉莉,溫磊磊,沈海鷗,易祎. 生態(tài)學報. 2017(24)
[7]西南喀斯特流域泥沙來源、輸移、平衡的思考——基于坡地土壤與洼地、塘庫沉積物137Cs含量的對比[J]. 張信寶,白曉永,李豪,馮騰,彭濤,嚴東春,何永彬,鮑玉海,汪陽春. 地球與環(huán)境. 2017(03)
[8]踩踏干擾對生物結皮土壤滲透性的影響[J]. 石亞芳,趙允格,李晨輝,王閃閃,楊巧云,謝申琦.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7(10)
[9]喀斯特坡地裸露心土層產(chǎn)流產(chǎn)沙模擬研究[J]. 嚴友進,戴全厚,伏文兵,靳麗,蘭雪. 土壤學報. 2017(03)
[10]模擬降雨條件下含礫石紅壤工程堆積體產(chǎn)流產(chǎn)沙過程[J]. 史倩華,王文龍,郭明明,白蕓,鄧利強,李建明,李垚林.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5(09)
本文編號:35803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xlw/3580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