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堆肥技術作為處理廢棄物有效方法,解決了畜禽糞便直接排放到環(huán)境中,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及占用空間等問題,同時達到資源合理利用的目的。氮的含量作為堆肥的重要指標,影響著堆肥質量,所以氮素轉化是堆肥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厭氧氨氧化作用是在厭氧條件下使NH4+-N和NO2--N轉變?yōu)镹2的過程,屬于氮素轉化的一部分。厭氧氨氧化菌普遍存在多種環(huán)境中,理論上堆肥系統(tǒng)中也應該存在厭氧氨氧化菌,但是關于堆肥中厭氧氨氧化菌的報道卻很少。本研究使用自制發(fā)酵罐進行堆肥,以模擬快速堆肥過程,來研究參與牛糞和稻稈混合堆肥中的厭氧氨氧化菌。通過堆肥樣品理化指標的測定,應用克隆文庫、聚合酶鏈式反應-梯度變性凝膠電泳(PCR-DGGE)、定量PCR的方法檢測堆肥中的厭氧氨氧化菌,探討厭氧氨氧化菌在牛糞堆肥過程中的群落結構、多樣性及豐度的變化情況。本課題的研究將會進一步豐富堆肥氮素循環(huán)理論,同時為厭氧氨氧化菌的廣泛分布提供理論依據。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堆肥過程共進行30 d,在第3 d進入高溫期(45℃),堆體于堆肥發(fā)酵的第5 d達到最高溫58℃,堆體高溫期持續(xù)8 d(3 d~10 d)。在整個堆肥過程中,p H值維持在8.0~9.0之間;含水率呈下降趨勢,堆肥第29 d降至59.7%;C/N呈現下降趨勢,在堆肥第29 d降到18.3;NH4+-N和NO3--N的含量變化呈相反的趨勢,NH4+-N在堆肥高溫期達到最大值(1640 mg/kg),之后隨著堆肥的進行含量逐漸降低;NO3--N的含量在堆肥初期增長緩慢,在高溫期后迅速增長,腐熟期達到最大值(1430 mg/kg)。隨著堆肥天數的增加,種子發(fā)芽率指數逐漸上升,在第29 d,發(fā)芽率已經達85%以上,說明堆肥已完全腐熟。(2)應用克隆文庫的方法檢測堆肥中厭氧氨氧化菌,16S r RNA基因的克隆文庫和hzo基因克隆文庫的高百分覆蓋率和趨于飽和的稀釋曲線說明本研究所構建的克隆文庫能代表該環(huán)境下大部分厭氧氨氧化菌的基因信息。克隆文庫分析顯示,在堆肥樣品Day 7(高溫期)和Day13(降溫期)中厭氧氨氧化菌多樣性相對較高,系統(tǒng)進化樹分析顯示堆肥中檢測到的序列相似于Candidatus Scalindua、Candidatus Brocadia、Candidatus Kuenenia屬的厭氧氨氧化菌。聚類分析顯示,溫度或堆肥時間相近的樣品群落結構更相似,且堆肥過程中厭氧氨氧化菌的群落隨著堆肥進程發(fā)生了變化。(3)應用PCR-DGGE技術分析堆肥過程中厭氧氨氧化菌16S r RNA基因的群落變化。結果表明,各堆肥樣品中均有優(yōu)勢條帶產生。對引物Pla46f/Amx368r的DGGE圖譜進行UPGMA聚類分析表明,各樣品中之間的群落相似性在0.54~0.86之間;對引物Amx368f/Amx820r的DGGE圖譜進行UPGMA聚類分析表明,各樣品之間的群落相似性在0.35~0.84之間。對DGGE條帶進行主成分分析,顯示堆肥中厭氧氨氧化菌群落結構處于不斷變化中,其中降溫期樣品Day 13與其它樣品的群落結構差異較大。對優(yōu)勢條帶回收測序后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進化樹,結果與克隆文庫結果相似,主要相似于Candidatus Brocadia、Candidatus Scalindua、Candidatus Kuenenia三個菌屬的厭氧氨氧化菌,在堆肥高溫期主要優(yōu)勢菌相似于厭氧氨氧化菌屬Candidatus Brocadia,綜合比較兩對引物檢測后樣品多樣性結果,多樣性較高的樣品是Day 7(高溫期)和Day 13(降溫期)。(4)厭氧氨氧化菌16S r RNA基因的定量PCR結果,標準樣品的質粒為3.68×109copies·μL-1,堆肥中各樣品拷貝數在2.13×105~1.15×106copies·g-1之間,其中拷貝數最多樣品的是Day 23(腐熟期),拷貝數最少的樣品是Day 4(高溫期)。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S141.4;Q9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亞娜;吳明基;林艷;;稻田厭氧氨氧化菌群落結構對氮肥的響應[J];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13年04期
2 胡倩怡;鄭平;康達;;厭氧氨氧化菌的種類、特性與檢測[J];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2017年02期
3 馬良;仇駿;;厭氧氨氧化菌及其應用概論[J];廣東化工;2013年17期
4 張蕾;鄭平;;厭氧氨氧化菌的代謝[J];科技通報;2010年06期
5 祖波;張代鈞;閻青;;一種新厭氧氨氧化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測試[J];環(huán)境科學;2008年02期
6 喬森;;厭氧氨氧化——由發(fā)現到應用[J];國際學術動態(tài);2016年04期
7 楊志林;田鳳蓉;林浩宇;王開春;董自斌;王克云;;厭氧氨氧化工藝的快速啟動試驗研究[J];廣州化工;2018年22期
8 ;“一萬年不久”——祝貴兵研究組在厭氧氨氧化菌的復蘇方面取得進展[J];高科技與產業(yè)化;2019年02期
9 朱辰;張乃方;徐陳超;張凱杭;程磊;;厭氧氨氧化研究的分子生態(tài)學進展[J];浙江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2019年02期
10 沈明玉;吳莉娜;李志;彭永臻;張樹軍;楊岸明;;厭氧氨氧化在廢水處理中的研究及應用進展[J];中國給水排水;201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馮寧;張文文;馬晨曦;;厭氧氨氧化反應影響因素研究進展[A];2018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C];2018年
2 姜昕;馬鳴超;李俊;鐘佐q
本文編號:27956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xlw/2795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