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微潤灌溉模式下土壤水分運移特征及蔬菜生長狀況研究
【學位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S274;S63
【部分圖文】:
.02<d≤2 41.0602<d≤0.02 35.78 ≤0.002 23.16入滲的試驗在實驗室內進行,試驗裝置包括:支架、馬氏璃箱、閥門等,如圖 2-1 所示。馬氏瓶帶有刻度,內徑為心位置有可拆卸橡皮塞,橡皮塞中間插有玻璃管,馬氏瓶裝氣氣壓,保證供水過程中玻璃管內液面高度不變,使壓力水 100 cm×40cm×40cm,側面(40cm×40cm)為活動板,活動稱打孔,孔距為 30cm,用來安裝微潤管。PE 管將馬氏瓶有閥門,中間閥門用來交替開啟微潤管,末端閥門用來排
太原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潤體互相重合,①管和②管的膜內外水勢差均減小,雖然兩管的滲出水量都有但對兩管的影響效果相同,所以兩管的累計入滲量相差不大。
K7 K8圖 3-1(b)累計入滲量隨時間的變化Figure 3-1 Variation of cumulative infiltration with time8 個處理中①管和②管的累計入滲量全部隨著時間的增加呈現遞增的趨勢,將中累計入滲量與入滲時間的關系用 Excel 線性擬合,發(fā)現 K1 和 K3 處理,擬合公y=kx+b;K2,K4,K5,K6,K7,K8 處理,擬合公式符合 y=-ax2+bx+c。式中:y 為累計入滲量;x 為時間;a,b 為系數;c 為常數。兩組微潤灌溉模式下 8 個處理的累計入滲量與入滲時間之間的擬合公式見表其中 R2的值都在[0.99,1]的范圍內,說明微潤管累計入滲量與入滲時間相關性顯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長舉;付杰;李長江;鄧文強;;不同灌溉模式對水稻田間水利用系數的影響[J];節(jié)水灌溉;2014年07期
2 莊德續(xù);司振江;李芳花;;不同灌溉模式水稻需水規(guī)律研究[J];節(jié)水灌溉;2014年08期
3 余葉;;保護性耕作農業(yè)灌溉模式[J];農機科技推廣;2007年09期
4 陳衛(wèi)賓,邱林,胡清玲,曹玉升;灰色關聯(lián)決策在灌溉模式優(yōu)選中的應用[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04年06期
5 朱庭蕓,趙正宜;水稻的優(yōu)化灌溉模式[J];水利學報;1988年06期
6 魯永巖;;農業(yè)水利灌溉模式與節(jié)水技術措施[J];江西農業(yè);2016年03期
7 張海軍,張娟,趙育民,劉康,張彥剛 ,艾爾肯 ,沙依班;滴灌灌溉模式與苗木成活的關系[J];新疆林業(yè);2003年05期
8 鄭應明;水稻高產灌溉模式的研究與應用[J];廣東水電科技;1996年02期
9 彭世彰;喬振芳;徐俊增;;控制灌溉模式對稻田土壤-植物系統(tǒng)鎘和鉻累積的影響[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2年06期
10 庾莉萍;;陂塘:我國古代重要的灌溉模式[J];水利天地;2006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朱士江;寒地稻作不同灌溉模式的節(jié)水及溫室氣體排放效應試驗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2年
2 孫愛華;三江平原稻作灌溉模式及水肥效應試驗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1年
3 聶曉;三江平原寒地稻田水熱過程及節(jié)水增溫灌溉模式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東北地理與農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2012年
4 申孝軍;棉花滴灌節(jié)水機理與優(yōu)質高效灌溉模式[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2年
5 秦永林;不同灌溉模式下馬鈴薯的水肥效率及膜下滴灌的氮肥推薦[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3年
6 王孟雪;東北寒地稻作水氮互作的溫室氣體排放特征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6年
7 賈殿勇;不同灌溉模式對冬小麥籽粒產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響[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3年
8 王立業(yè);盤錦雙臺子河口濕地蘆葦主產區(qū)適宜灌溉模式研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3年
9 王廣帥;灌溉模式對華北平原冬小麥農田溫室氣體排放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響[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曉然;日光溫室番茄基質含水量及輻射累積量控制灌溉模式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9年
2 梁鵬;不同微潤灌溉模式下土壤水分運移特征及蔬菜生長狀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9年
3 許烘爽;水芹潮汐式灌溉技術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8年
4 鄭文靜;不同灌溉模式下廣西崇左蔗田土壤動物群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7年
5 馬文超;基于地下水數值模擬的石津灌區(qū)灌溉模式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5年
6 張秋平;北京地區(qū)氣候背景下旱稻灌溉模式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7 郭海剛;華北地區(qū)冬小麥牛場廢水灌溉模式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2年
8 宋俊;涼山煙區(qū)灌溉體系建立與節(jié)水模式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9年
9 趙連東;咸淡水組合灌溉模式下鹽堿土水鹽分布及改良效果的試驗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7年
10 徐飄;農業(yè)灌溉水價確定及其對農戶用水行為的影響分析[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8675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gclw/2867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