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作馬鈴薯高產農機農藝配套措施及其光合性能研究
【學位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6
【中圖分類】:S233.75;S513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獻綜述
1.1 馬鈴薯種植概況
1.2 馬鈴薯高產機械化生產技術研究
1.3 馬鈴薯/玉米間套作高產相關農藝措施研究
1.3.1 品種搭配
1.3.2 行比配置
1.3.3 密度配置
1.3.4 肥料施用
1.4 影響馬鈴薯/玉米間套作高產相關光合生理指標研究
1.4.1 葉面積指數與葉綠素含量
1.4.2 光合參數
1.4.3 葉綠素熒光參數
1.4.4 RuBP羧化酶與蔗糖磷酸合成酶
第2章 緒論
2.1 選題意義
2.2 研究目標
2.3 研究內容
2.4 創(chuàng)新之處與擬解決問題
2.5 可行性分析
2.6 試驗技術路線
第3章 材料與方法
3.1 試驗前期準備—馬鈴薯播種機、收獲機機型調查
3.2 預試驗——農機間距試驗設計
3.3 試驗地點與材料
3.3.1 試驗地點
3.3.2 試驗材料
3.4 試驗設計與方法
3.4.1 試驗設計
3.4.2 試驗方法
3.5 測定指標及方法
3.5.1 土壤肥力測定
3.5.2 馬鈴薯植株取樣
3.5.3 馬鈴薯干物質與葉面積指數測定
3.5.4 馬鈴薯光合指標測定
3.5.5 塊莖品質及群體產量測定
3.6 數據統(tǒng)計及分析
第4章 結果與分析
4.1 預試驗結果——適于農機收獲的間距
4.2 各因素水平及不同處理對馬鈴薯莖葉干物質積累的影響
4.3 各因素水平及不同處理對產量的影響
4.3.1 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
4.3.2 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4.3.3 對復合產量的影響
4.4 各因素水平及不同處理對馬鈴薯塊莖品質的影響
4.4.1 對商品薯率的影響
4.4.2 對塊莖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
4.4.3 對塊莖淀粉含量的影響
4.5 各因素水平及不同處理對馬鈴薯葉面積指數、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4.5.1 對葉面積指數的影響
4.5.2 對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4.6 各因素水平及不同處理對馬鈴薯光合參數的影響
4.6.1 對凈光合速率(Pn)的影響
4.6.2 對氣孔導度(Gs)的影響
4.6.3 對蒸騰速率(Tr)的影響
4.6.4 對胞間CO2濃度(Ci)的影響
4.7 各因素水平及不同處理對馬鈴薯葉綠素熒光參數的影響
4.7.1 對有效光化學量子產量(Y (II))的影響
4.7.2 對電子傳遞速率(ETR)的影響
4.7.3 對光化學猝滅系數(qP)的影響
4.7.4 對非光化學猝滅系數(NPQ)的影響
4.8 各因素水平及不同處理對馬鈴薯光合調控相關酶的影響
4.8.1 對RuBP羧化酶活性的影響
4.8.2 對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影響
4.9 各指標間相關性分析
第5章 討論與結論
5.1 討論
5.1.1 農藝措施與馬鈴薯葉面積指數
5.1.2 農藝措施與馬鈴薯葉片葉綠素含量及熒光參數
5.1.3 農藝措施與馬鈴薯葉片RuBP羧化酶及光合參數
5.1.4 農藝措施與馬鈴薯葉片蔗糖磷酸合成酶
5.1.5 農藝措施與馬鈴薯干物質積累及產量
5.1.6 農藝措施與馬鈴薯塊莖品質
5.1.7 適宜馬鈴薯/玉米套作的拖拉機選擇
5.2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附錄一 圖片展
附錄二 在校期間發(fā)表論文與參加課題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欒運芳;西藏發(fā)展馬鈴薯問題研究[J];西藏科技;2000年05期
2 滕修有;;提高馬鈴薯產量新法[J];農家科技;2000年03期
3 洪殿玉,李廣忠,于金昌;“訥河模式”在指導馬鈴薯生產過程中的作用[J];中國馬鈴薯;2001年02期
4 徐江,李玉清,秦軍;發(fā)揮區(qū)域優(yōu)勢 發(fā)展馬鈴薯生產[J];上海農業(yè)科技;2001年06期
5 侯利霞,鐵雙貴,丁勇,張?zhí)觳?如何生產脫毒微型馬鈴薯[J];農村百事通;2001年17期
6 田種存;高效多功能復合肥在馬鈴薯生產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種業(yè);2002年11期
7 季相金,安景文,王祥珍,解占軍,劉煜東,于立宏;育苗專用土壤調制劑在馬鈴薯上的初步應用效果[J];雜糧作物;2002年03期
8 孔令郁;馬鈴薯合作88號肥料與密度豐產栽培試驗[J];中國馬鈴薯;2002年04期
9 張麗華;哈密地區(qū)馬鈴薯資源開發(fā)前景探討[J];新疆農機化;2002年04期
10 孔俊英;蘇艷娜;;國外馬鈴薯生產及消費[J];農村科技;2004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文明;連作馬鈴薯根系分泌物的成分鑒定及其生物效應[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5年
2 孫小花;復種與施氮對黃土高原農田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的影響[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5年
3 李文婷;馬鈴薯產量形成的源庫關系及水氮對其的調控[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2016年
4 石建斌;馬鈴薯赤霉素合成代謝途徑關鍵酶基因GA2ox1、GA20ox1的克隆與功能分析[D];青海大學;2016年
5 王春玲;氣候變化對西北半干旱地區(qū)馬鈴薯生產影響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5年
6 張自強;馬鈴薯雜交種優(yōu)質高產抗黑痣病株系選育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4年
7 聶利珍;應用擬南芥CDPK1基因提高馬鈴薯抗旱性的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5年
8 焦峰;馬鈴薯氮素吸收分配特性及高效利用生理機制研究[D];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2012年
9 李勤志;中國馬鈴薯生產的經濟分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8年
10 李倩;馬鈴薯對水分脅迫的生理響應及抗旱調控措施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杏春;豫馬鈴薯二號選育和推廣應用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09年
2 劉海超;馬鈴薯在擺動分離篩上的動力學試驗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2年
3 王朝友;利川市馬鈴薯生產的技術問題及對策研究[D];長江大學;2013年
4 葛茜;漢中丘陵山區(qū)馬鈴薯玉米高效栽培模式及配套技術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5 陳建國;施肥對旱作馬鈴薯養(yǎng)分吸收及產量品質的影響[D];寧夏大學;2015年
6 劉騰飛;SbSnRK1對馬鈴薯液泡轉化酶活性調控的初步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5年
7 黎學記;廣東省冬種馬鈴薯引種試驗及病害快速監(jiān)測研究[D];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2015年
8 牛紅霞;不同培肥方式對寧夏中部干旱區(qū)馬鈴薯和土壤的影響[D];寧夏大學;2015年
9 楊慶飛;馬鈴薯/玉米套作品種配置效應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10 趙里紅;套作馬鈴薯密度和施氮量的生理效應及對產量品質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8580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gclw/2858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