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套作馬鈴薯高產農機農藝配套措施及其光合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0-27 04:47
   西南地區(qū),間套作種植方式應用廣泛,其中馬鈴薯/玉米間套作種植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研究其適宜于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的空間配置、配套農藝措施及其高產高光效機理,是促進該套作系統(tǒng)持續(xù)增產增收的重要方向和手段。因此,本試驗于2014年進行了適宜不同馬鈴薯收獲機機型操作的間距試驗,在此基礎上于2015年采用L16(45)正交試驗設計,模擬馬鈴薯全程機械化應用,研究了馬/玉行比、馬鈴薯窩距、馬鈴薯復合肥用量、間距、玉米密度等5因素對馬鈴薯植株光合性能以及群體產量的影響。主要結果如下:1.不同農藝措施對馬鈴薯莖葉干物質積累的影響全生育期,馬鈴薯莖葉干物質量呈現先增后減的單峰變化,各因素不同水平下均在塊莖膨大期達到峰值。行比、窩距、肥料對莖葉干物質積累影響極顯著,間距以及玉米密度影響不顯著;莖葉干物質量隨馬鈴薯行數、施肥量增加而增加,隨窩距增加而降低,其中窩距22.5cm與25.5cm差異不顯著。2.不同農藝措施對馬鈴薯葉面積指數、葉綠素含量的影響各因素不同水平下,LAI均呈先增后減的單峰變化,但達到峰值的時期不盡一致。行比、窩距、施肥量以及間距對LAI影響極顯著,玉米密度影響不顯著;LAI隨馬鈴薯行數、施肥量增加而增加,隨窩距、間距增加而減小;其中,窩距22.5cm與25.5cm,施肥量100kg/667m~2與125kg/667m~2,間距62.5cm、67.5cm與72.5cm之間差異不顯著。行比、窩距、施肥量與間距對Chla+Chlb影響極顯著,玉米密度影響不顯著;Chla+Chlb隨馬鈴薯行數、施肥量增加而提高,隨窩距、間距增加呈現先增后減的變化;其中,窩距22.5cm與25.5cm,間距72.5cm與77.5cm差異不顯著;施肥量100kg/667m~2與125kg/667m~2在塊莖膨大期差異不顯著,淀粉積累期差異顯著;隨馬鈴薯生育進程推進,各處理Chla+Chlb下降。3.不同農藝措施對馬鈴薯光合參數的影響行比、施肥量以及間距顯著或極顯著影響Pn、Gs、Tr和Ci,玉米密度影響不顯著;Pn、Tr、Gs之間呈極顯著正相關,且三者均與Ci呈極顯著負相關;Pn、Gs、Tr隨馬鈴薯行數、施肥量、間距的增加而增加,Ci變化規(guī)律相反;隨馬鈴薯生育進程推進,Pn、Gs、Tr下降,Ci上升。4.不同農藝措施對馬鈴薯葉綠素熒光參數的影響行比、窩距、施肥量以及間距顯著或極顯著影響Y(II)、ETR、qP和NPQ,玉米密度影響不顯著;y(ii)、etr、qp之間呈極顯著正相關,且三者均與npq呈極顯著負相關;一定范圍內,y(ii)、etr、qp隨馬鈴薯行數、窩距、施肥量、間距的增加而增加,npq變化規(guī)律相反;隨馬鈴薯生育進程推進,y(ii)、etr、qp下降,npq上升。5.不同農藝措施對馬鈴薯光合調控相關酶的影響rubp羧化酶活性受行比、間距以及肥料影響極顯著,隨馬鈴薯行數、施肥量、間距的增加而增加,其中行比4:2與4:3,間距67.5cm、72.5cm和77.5cm之間差異不顯著;隨馬鈴薯生育進程推進,各處理rubp羧化酶活性下降。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受行比、窩距、肥料以及間距影響顯著或極顯著,隨馬鈴薯行數、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隨窩距、間距的增大而減小,其中窩距22.5cm與25.5cm,施肥量75kg/667m~2、100kg/667m~2與125kg/667m~2,間距62.5cm、67.5cm與72.5cm之間差異不顯著;淀粉積累期較塊莖膨大期各處理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提高。6.馬鈴薯產量與其他指標間的相關關系lai、葉綠素含量、pn、y(Ⅱ)、rubp羧化酶活性以及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之間均呈正相關關系,且均與馬鈴薯產量呈顯著正相關關系,表明馬鈴薯植株光能吸收、轉運、光合碳同化以及碳水化合物的積累是一個有機聯系的互動變化過程,該過程極大地影響馬鈴薯產量。7.不同農藝措施對馬鈴薯塊莖品質和薯/玉套作群體產量的影響商品薯率受施肥量影響極顯著,隨施肥量增加而增加,但75kg/667m~2、100kg/667m~2與125kg/667m~2之間差異不顯著?扇苄蕴呛渴苄斜取⒏C距、施肥量影響極顯著,隨馬鈴薯行數、施肥量增加而增加,隨窩距增大而降低,其中窩距22.5cm與25.5cm,施肥量100kg/667m~2與125kg/667m~2差異不顯著。塊莖淀粉含量受行比、窩距、施肥量及間距影響極顯著,隨馬鈴薯行數、施肥量增加而增加,隨窩距增大而降低,隨間距增大呈先增后減的變化,其中窩距22.5cm與25.5cm,施肥量100kg/667m~2與125kg/667m~2,間距62.5cm、67.5cm與72.5cm之間差異不顯著。馬鈴薯產量受行比、窩距、施肥量、間距影響顯著或極顯著,隨馬鈴薯行數、施肥量增加而增加,隨窩距增加呈先增后減的變化,隨間距增加而降低,其中窩距22.5cm與25.5cm,施肥量100kg/667m~2與125kg/667m~2,間距62.5cm、67.5cm與72.5cm之間差異不顯著。所以有利于馬鈴薯高產的配置措施為馬鈴薯/玉米4:2行比+窩距22.5cm或25.5cm+肥料100kg/667m~2或125kg/667m~2+間距62.5cm、67.5cm或72.5cm,與處理10(a3b2c4d3b1)吻合,處理10下馬鈴薯密度為4269株/667m~2,馬鈴薯產量為2371.26kg/667m~2。玉米產量受玉米密度影響極顯著,隨玉米密度增加玉米產量呈先增后減的變化,以2800株/667m~2最佳,玉米產量在612.92kg/667m~2到671.51kg/667m~2之間。8.適宜不同馬鈴薯收獲機機型的高產配置措施考慮產量與田間操作性,綜合預試驗與本試驗結果,建議馬鈴薯手扶收獲機(機身寬度≦100cm)可采用的配置為馬鈴薯/玉米4:2行比+窩距25.5cm+肥料(15-15-15三元復合肥)100kg/667m~2+間距62.5cm+玉米密度2800株/667m~2;拖拉機配套馬鈴薯收獲機(拖拉機輪距≦120cm)可采用配置措施為馬鈴薯/玉米4:2行比+窩距25.5cm+肥料(15-15-15三元復合肥)100kg/667m~2+間距72.5cm+玉米密度2800株/667m~2。
【學位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6
【中圖分類】:S233.75;S513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獻綜述
    1.1 馬鈴薯種植概況
    1.2 馬鈴薯高產機械化生產技術研究
    1.3 馬鈴薯/玉米間套作高產相關農藝措施研究
        1.3.1 品種搭配
        1.3.2 行比配置
        1.3.3 密度配置
        1.3.4 肥料施用
    1.4 影響馬鈴薯/玉米間套作高產相關光合生理指標研究
        1.4.1 葉面積指數與葉綠素含量
        1.4.2 光合參數
        1.4.3 葉綠素熒光參數
        1.4.4 RuBP羧化酶與蔗糖磷酸合成酶
第2章 緒論
    2.1 選題意義
    2.2 研究目標
    2.3 研究內容
    2.4 創(chuàng)新之處與擬解決問題
    2.5 可行性分析
    2.6 試驗技術路線
第3章 材料與方法
    3.1 試驗前期準備—馬鈴薯播種機、收獲機機型調查
    3.2 預試驗——農機間距試驗設計
    3.3 試驗地點與材料
        3.3.1 試驗地點
        3.3.2 試驗材料
    3.4 試驗設計與方法
        3.4.1 試驗設計
        3.4.2 試驗方法
    3.5 測定指標及方法
        3.5.1 土壤肥力測定
        3.5.2 馬鈴薯植株取樣
        3.5.3 馬鈴薯干物質與葉面積指數測定
        3.5.4 馬鈴薯光合指標測定
        3.5.5 塊莖品質及群體產量測定
    3.6 數據統(tǒng)計及分析
第4章 結果與分析
    4.1 預試驗結果——適于農機收獲的間距
    4.2 各因素水平及不同處理對馬鈴薯莖葉干物質積累的影響
    4.3 各因素水平及不同處理對產量的影響
        4.3.1 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
        4.3.2 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4.3.3 對復合產量的影響
    4.4 各因素水平及不同處理對馬鈴薯塊莖品質的影響
        4.4.1 對商品薯率的影響
        4.4.2 對塊莖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
        4.4.3 對塊莖淀粉含量的影響
    4.5 各因素水平及不同處理對馬鈴薯葉面積指數、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4.5.1 對葉面積指數的影響
        4.5.2 對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4.6 各因素水平及不同處理對馬鈴薯光合參數的影響
        4.6.1 對凈光合速率(Pn)的影響
        4.6.2 對氣孔導度(Gs)的影響
        4.6.3 對蒸騰速率(Tr)的影響
        4.6.4 對胞間CO2濃度(Ci)的影響
    4.7 各因素水平及不同處理對馬鈴薯葉綠素熒光參數的影響
        4.7.1 對有效光化學量子產量(Y (II))的影響
        4.7.2 對電子傳遞速率(ETR)的影響
        4.7.3 對光化學猝滅系數(qP)的影響
        4.7.4 對非光化學猝滅系數(NPQ)的影響
    4.8 各因素水平及不同處理對馬鈴薯光合調控相關酶的影響
        4.8.1 對RuBP羧化酶活性的影響
        4.8.2 對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影響
    4.9 各指標間相關性分析
第5章 討論與結論
    5.1 討論
        5.1.1 農藝措施與馬鈴薯葉面積指數
        5.1.2 農藝措施與馬鈴薯葉片葉綠素含量及熒光參數
        5.1.3 農藝措施與馬鈴薯葉片RuBP羧化酶及光合參數
        5.1.4 農藝措施與馬鈴薯葉片蔗糖磷酸合成酶
        5.1.5 農藝措施與馬鈴薯干物質積累及產量
        5.1.6 農藝措施與馬鈴薯塊莖品質
        5.1.7 適宜馬鈴薯/玉米套作的拖拉機選擇
    5.2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附錄一 圖片展
    附錄二 在校期間發(fā)表論文與參加課題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欒運芳;西藏發(fā)展馬鈴薯問題研究[J];西藏科技;2000年05期

2 滕修有;;提高馬鈴薯產量新法[J];農家科技;2000年03期

3 洪殿玉,李廣忠,于金昌;“訥河模式”在指導馬鈴薯生產過程中的作用[J];中國馬鈴薯;2001年02期

4 徐江,李玉清,秦軍;發(fā)揮區(qū)域優(yōu)勢 發(fā)展馬鈴薯生產[J];上海農業(yè)科技;2001年06期

5 侯利霞,鐵雙貴,丁勇,張?zhí)觳?如何生產脫毒微型馬鈴薯[J];農村百事通;2001年17期

6 田種存;高效多功能復合肥在馬鈴薯生產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種業(yè);2002年11期

7 季相金,安景文,王祥珍,解占軍,劉煜東,于立宏;育苗專用土壤調制劑在馬鈴薯上的初步應用效果[J];雜糧作物;2002年03期

8 孔令郁;馬鈴薯合作88號肥料與密度豐產栽培試驗[J];中國馬鈴薯;2002年04期

9 張麗華;哈密地區(qū)馬鈴薯資源開發(fā)前景探討[J];新疆農機化;2002年04期

10 孔俊英;蘇艷娜;;國外馬鈴薯生產及消費[J];農村科技;2004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文明;連作馬鈴薯根系分泌物的成分鑒定及其生物效應[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5年

2 孫小花;復種與施氮對黃土高原農田土壤有機碳變化特征的影響[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5年

3 李文婷;馬鈴薯產量形成的源庫關系及水氮對其的調控[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2016年

4 石建斌;馬鈴薯赤霉素合成代謝途徑關鍵酶基因GA2ox1、GA20ox1的克隆與功能分析[D];青海大學;2016年

5 王春玲;氣候變化對西北半干旱地區(qū)馬鈴薯生產影響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5年

6 張自強;馬鈴薯雜交種優(yōu)質高產抗黑痣病株系選育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4年

7 聶利珍;應用擬南芥CDPK1基因提高馬鈴薯抗旱性的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5年

8 焦峰;馬鈴薯氮素吸收分配特性及高效利用生理機制研究[D];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2012年

9 李勤志;中國馬鈴薯生產的經濟分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8年

10 李倩;馬鈴薯對水分脅迫的生理響應及抗旱調控措施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杏春;豫馬鈴薯二號選育和推廣應用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09年

2 劉海超;馬鈴薯在擺動分離篩上的動力學試驗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2年

3 王朝友;利川市馬鈴薯生產的技術問題及對策研究[D];長江大學;2013年

4 葛茜;漢中丘陵山區(qū)馬鈴薯玉米高效栽培模式及配套技術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5 陳建國;施肥對旱作馬鈴薯養(yǎng)分吸收及產量品質的影響[D];寧夏大學;2015年

6 劉騰飛;SbSnRK1對馬鈴薯液泡轉化酶活性調控的初步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5年

7 黎學記;廣東省冬種馬鈴薯引種試驗及病害快速監(jiān)測研究[D];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2015年

8 牛紅霞;不同培肥方式對寧夏中部干旱區(qū)馬鈴薯和土壤的影響[D];寧夏大學;2015年

9 楊慶飛;馬鈴薯/玉米套作品種配置效應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10 趙里紅;套作馬鈴薯密度和施氮量的生理效應及對產量品質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85806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gclw/285806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188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