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烏素沙地榆林沙區(qū)典型固沙林地碳匯效應與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3-29 21:17
沙漠化是我國最嚴重的土地退化類型之一,探究其逆轉恢復過程與機制對于認知和指導沙漠化地區(qū)生態(tài)修復與重建具有重要科學意義。有機碳是土壤肥力和生態(tài)恢復效應評價的關鍵指標。本文以毛烏素沙地榆林沙區(qū)流沙地、半固定沙地以及恢復年限為2051年的灌木和喬木固沙林地為研究對象,在野外調查及室內測定分析的基礎上,研究了土壤地表枯落物、表層根系、土壤總有機碳和砂粒、粉粒、黏粒結合有機碳隨固沙林恢復年限延長的演變特征及其關鍵驅動因素。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與流沙地相比,灌木和喬木固沙林土壤總有機碳含量隨恢復年限延長呈顯著增加趨勢,隨土層加深而呈顯著降低趨勢。在020 cm土層,兩種固沙林地土壤有機碳含量較流沙地均顯著提高。植被恢復51年時,灌木和喬木固沙林土壤總有機碳含量分別比流沙地增加了7.4倍和8.0倍。從20年到51年恢復期內,兩種固沙林土壤總有機碳密度比流沙地增加了2.67.4倍,枯落物碳密度和根系碳密度分別比半固定沙地增加了19.070.5倍和2.68.6倍?傮w來看,恢復51年的固沙林...
【文章頁數】: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概況
1.2.1 沙漠化及其危害
1.2.2 沙漠化的治理
1.2.3 土壤碳庫變化及其影響因素
1.2.4 毛烏素沙地榆林沙區(qū)固沙林碳庫研究
第二章 研究內容與方法
2.1 研究區(qū)概況
2.2 研究內容
2.3 研究方法
2.3.1 樣地選取
2.3.2 樣品采集
2.3.3 樣品的分析測定
2.4 數據計算與統計分析
第三章 固沙林地碳匯效應與累積機制
3.1 土壤總碳庫變化特征
3.2 枯落物與根系碳儲量的變化特征
3.2.1 枯落物碳儲量變化特征
3.2.2 根系碳儲量變化特征
3.2.3 碳儲量及其分配格局
3.3 土壤不同顆粒結合碳庫的變化特征
3.3.1 土壤不同大小顆粒結合碳含量變化
3.3.2 土壤不同大小顆粒固碳速率
3.3.3 土壤不同大小顆粒固碳比例
3.4 討論
3.5 小結
第四章 固沙林地土壤微環(huán)境變化對土壤碳庫的影響
4.1 固沙林地土壤理化特性變化特征
4.2 固沙林地土壤生物特性變化特征
4.2.1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變化特征
4.2.2 土壤酶活性變化特征
4.3 影響土壤碳庫變化的關鍵因子分析
4.3.1 土壤有機碳及各顆粒有機碳影響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4.3.2 土壤有機碳及各顆粒有機碳與土壤理化性質相關性分析
4.3.3 土壤有機碳及各顆粒有機碳與土壤生物學性質相關性分析
4.4 討論
4.5 小結
第五章 主要結論
參考文獻
縮略詞
致謝
作者簡介
本文編號:3774497
【文章頁數】: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概況
1.2.1 沙漠化及其危害
1.2.2 沙漠化的治理
1.2.3 土壤碳庫變化及其影響因素
1.2.4 毛烏素沙地榆林沙區(qū)固沙林碳庫研究
第二章 研究內容與方法
2.1 研究區(qū)概況
2.2 研究內容
2.3 研究方法
2.3.1 樣地選取
2.3.2 樣品采集
2.3.3 樣品的分析測定
2.4 數據計算與統計分析
第三章 固沙林地碳匯效應與累積機制
3.1 土壤總碳庫變化特征
3.2 枯落物與根系碳儲量的變化特征
3.2.1 枯落物碳儲量變化特征
3.2.2 根系碳儲量變化特征
3.2.3 碳儲量及其分配格局
3.3 土壤不同顆粒結合碳庫的變化特征
3.3.1 土壤不同大小顆粒結合碳含量變化
3.3.2 土壤不同大小顆粒固碳速率
3.3.3 土壤不同大小顆粒固碳比例
3.4 討論
3.5 小結
第四章 固沙林地土壤微環(huán)境變化對土壤碳庫的影響
4.1 固沙林地土壤理化特性變化特征
4.2 固沙林地土壤生物特性變化特征
4.2.1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變化特征
4.2.2 土壤酶活性變化特征
4.3 影響土壤碳庫變化的關鍵因子分析
4.3.1 土壤有機碳及各顆粒有機碳影響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4.3.2 土壤有機碳及各顆粒有機碳與土壤理化性質相關性分析
4.3.3 土壤有機碳及各顆粒有機碳與土壤生物學性質相關性分析
4.4 討論
4.5 小結
第五章 主要結論
參考文獻
縮略詞
致謝
作者簡介
本文編號:37744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lylw/377449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