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紅椎樹干徑向生長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21 20:34
【目的】評估紅椎Castanopsis hystrix樹干徑向生長日變化和季節(jié)變化特征,探討其徑向生長的影響因子及作用機制,豐富南亞熱帶樹木徑向生長動態(tài)的觀測數(shù)據(jù),提高全球氣候變化下紅椎生長的可預測性!痉椒ā坷脴涓蓮较蜃兓涗泝x,連續(xù)記錄不同分化等級紅椎樹干徑向生長變化過程,同步監(jiān)測氣象環(huán)境因子,分析樹干徑向生長與各因子之間的相關關系。【結(jié)果】年尺度上的紅椎樹干徑向生長月均日變化循環(huán)模式均為夏季模式,優(yōu)勢木的徑向變化峰值、谷值和振幅明顯大于一般木和被壓木。紅椎樹干徑向累積生長表現(xiàn)為"S"型曲線。樹干徑向累積生長量表現(xiàn)為優(yōu)勢木最大(7 138μm),一般木次之(2 466μm),被壓木最小(267μm)。徑向最大生長速度及其出現(xiàn)時間在不同樣樹間均存在較大差異,優(yōu)勢木、一般木和被壓木樹干徑向生長的最大速度分別為46.14、12.21和1.70μm·d-1,分別出現(xiàn)在一年中的第146、163和190天。優(yōu)勢木主要生長時期為一年中的第59~331天,一般木為第73~317天,被壓木不存在主要生長時期。Pearson相關系數(shù)、主成分分析和偏相關分析表明,影響優(yōu)勢木樹干徑...
【文章來源】: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20,41(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紅椎樹干徑向生長的各月平均日變化
對紅椎優(yōu)勢木和一般木主要生長時期的徑向生長與氣象環(huán)境因子的關系進行分析(表2),從Pearson相關系數(shù)來看,優(yōu)勢木樹干徑向生長與深度為20 cm土壤的日均溫度、深度為40 cm土壤的日均溫度、日降雨量、日均相對空氣濕度和日均大氣水勢呈極顯著正相關,與日均輻射、深度為20 cm土壤的日均含水率和日均飽和水汽壓差呈極顯著負相關,與日最高氣溫、日均氣溫、日最低氣溫、日均風速和深度為40 cm土壤的日均含水率呈正相關或負相關關系,但相關性不顯著;一般木樹干徑向生長與日降雨量、日均相對空氣濕度和日均大氣水勢呈極顯著正相關,與日最高氣溫、日均氣溫、日最低氣溫、日均輻射、深度為20和40 cm土壤的日均含水率以及日均飽和水汽壓差呈顯著負相關;與日均風速、深度為20和40 cm土壤的日均溫度呈負相關關系,但相關性不顯著。紅椎優(yōu)勢木和一般木主要生長時期的氣象環(huán)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結(jié)果(表3)顯示,有3個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其累計貢獻率分別為78.045%、77.991%,這3個主成分能夠反映出其樹干徑向生長對氣象環(huán)境因子的響應。從表3主成分分析中可以看出:第1主成分中,日空氣溫度、日均土壤溫度的載荷較大,其次是日均輻射和日均飽和水氣壓差,它們反映了該地區(qū)的熱量條件,與樹木光合物質(zhì)的形成、積累和代謝等生理過程相關,是影響樹干徑向生長的直接因子;第2主成分中載荷較大的是日均大氣水勢、空氣相對濕度和飽和水汽壓差;第3主成分中載荷較大的是日均土壤含水率和日降雨量,它們反映了該地區(qū)的水分條件,與樹干形成層細胞的水分利用過程相關,是影響樹干徑向生長的關鍵因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青山米老排樹干徑向生長變化及其對環(huán)境因子的響應[J]. 楊保國,劉士玲,龐圣江,張培,郝建,韋菊玲,王慶靈,鄒位錫,覃瑤.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 2020(02)
[2]長白山北坡不同海拔紅松徑向生長-氣候因子關系對氣溫突變的響應[J]. 周子建,江源,董滿宇,陶巖,王明昌,丁新原. 生態(tài)學報. 2018(13)
[3]東北南部蒙古櫟徑向生長對氣候變化的響應——以千山為例[J]. 李騰,何興元,陳振舉.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4(07)
[4]蘆芽山林線白杄生長季徑向生長動態(tài)[J]. 董滿宇,江源,楊浩春,王明昌,張文濤,郭媛媛.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2(09)
[5]興安落葉松天然林樹冠生長特性分析[J]. 玉寶,烏吉斯古楞,王百田,王立明. 林業(yè)科學. 2010(05)
[6]六盤山北側(cè)華北落葉松樹干直徑生長變化及其對環(huán)境因子的響應[J]. 管偉,熊偉,王彥輝,于澎濤,何常清,杜阿朋,劉海龍. 林業(yè)科學. 2007(09)
[7]寧南山區(qū)華北落葉松人工林蒸騰耗水規(guī)律及其對環(huán)境因子的響應[J]. 熊偉,王彥輝,徐德應. 林業(yè)科學. 2003(02)
碩士論文
[1]祁連山東部不同針葉樹種徑向生長監(jiān)測研究[D]. 路明.蘭州大學 2016
[2]不同年齡紅椎人工純林生物多樣性及土壤理化性質(zhì)的比較研究[D]. 徐佳玉.廣西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510194
【文章來源】: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20,41(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紅椎樹干徑向生長的各月平均日變化
對紅椎優(yōu)勢木和一般木主要生長時期的徑向生長與氣象環(huán)境因子的關系進行分析(表2),從Pearson相關系數(shù)來看,優(yōu)勢木樹干徑向生長與深度為20 cm土壤的日均溫度、深度為40 cm土壤的日均溫度、日降雨量、日均相對空氣濕度和日均大氣水勢呈極顯著正相關,與日均輻射、深度為20 cm土壤的日均含水率和日均飽和水汽壓差呈極顯著負相關,與日最高氣溫、日均氣溫、日最低氣溫、日均風速和深度為40 cm土壤的日均含水率呈正相關或負相關關系,但相關性不顯著;一般木樹干徑向生長與日降雨量、日均相對空氣濕度和日均大氣水勢呈極顯著正相關,與日最高氣溫、日均氣溫、日最低氣溫、日均輻射、深度為20和40 cm土壤的日均含水率以及日均飽和水汽壓差呈顯著負相關;與日均風速、深度為20和40 cm土壤的日均溫度呈負相關關系,但相關性不顯著。紅椎優(yōu)勢木和一般木主要生長時期的氣象環(huán)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結(jié)果(表3)顯示,有3個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其累計貢獻率分別為78.045%、77.991%,這3個主成分能夠反映出其樹干徑向生長對氣象環(huán)境因子的響應。從表3主成分分析中可以看出:第1主成分中,日空氣溫度、日均土壤溫度的載荷較大,其次是日均輻射和日均飽和水氣壓差,它們反映了該地區(qū)的熱量條件,與樹木光合物質(zhì)的形成、積累和代謝等生理過程相關,是影響樹干徑向生長的直接因子;第2主成分中載荷較大的是日均大氣水勢、空氣相對濕度和飽和水汽壓差;第3主成分中載荷較大的是日均土壤含水率和日降雨量,它們反映了該地區(qū)的水分條件,與樹干形成層細胞的水分利用過程相關,是影響樹干徑向生長的關鍵因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青山米老排樹干徑向生長變化及其對環(huán)境因子的響應[J]. 楊保國,劉士玲,龐圣江,張培,郝建,韋菊玲,王慶靈,鄒位錫,覃瑤.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 2020(02)
[2]長白山北坡不同海拔紅松徑向生長-氣候因子關系對氣溫突變的響應[J]. 周子建,江源,董滿宇,陶巖,王明昌,丁新原. 生態(tài)學報. 2018(13)
[3]東北南部蒙古櫟徑向生長對氣候變化的響應——以千山為例[J]. 李騰,何興元,陳振舉.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4(07)
[4]蘆芽山林線白杄生長季徑向生長動態(tài)[J]. 董滿宇,江源,楊浩春,王明昌,張文濤,郭媛媛.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2(09)
[5]興安落葉松天然林樹冠生長特性分析[J]. 玉寶,烏吉斯古楞,王百田,王立明. 林業(yè)科學. 2010(05)
[6]六盤山北側(cè)華北落葉松樹干直徑生長變化及其對環(huán)境因子的響應[J]. 管偉,熊偉,王彥輝,于澎濤,何常清,杜阿朋,劉海龍. 林業(yè)科學. 2007(09)
[7]寧南山區(qū)華北落葉松人工林蒸騰耗水規(guī)律及其對環(huán)境因子的響應[J]. 熊偉,王彥輝,徐德應. 林業(yè)科學. 2003(02)
碩士論文
[1]祁連山東部不同針葉樹種徑向生長監(jiān)測研究[D]. 路明.蘭州大學 2016
[2]不同年齡紅椎人工純林生物多樣性及土壤理化性質(zhì)的比較研究[D]. 徐佳玉.廣西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5101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lylw/351019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