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婦女服裝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21 17:17
本文關鍵詞:唐代婦女服裝研究
【摘要】: 服裝作為人類物質(zhì)文明的縮影之一,不僅具有秉承歷史、思想、情感的特征,而且盡顯哲學、心理學、美學、經(jīng)濟學、民俗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的理念和知識,同時還為詩歌、繪畫、書法、篆刻、雕塑、剪紙以及音樂等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不同時期人類社會的歷史、法律制度、人文風俗、宗教意識、價值觀念、經(jīng)濟水平、科學技術、藝術表現(xiàn)力與審美力等等。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服裝發(fā)展史就是人類文明史的縮影。因此,服裝史是一個國家歷史特別是文化史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之一,而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huán),中國服裝中最為精彩的篇章——唐代婦女服裝,不僅僅是封建社會中一朵昂首怒放、光彩無比的瑰麗之花,更是唐王朝璀璨文化特質(zhì)的精華。通過分析唐代女子服裝的形制類型、妝扮配飾等,可以窺視唐代社會不同時期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宗教、心理、以及審美風尚的變遷,這對于更深層次的研究、認識唐代歷史無疑是大有裨益的。此外,作為國家民族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服裝文化,也是現(xiàn)代時尚文化的根基之一,對于如何實現(xiàn)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化發(fā)展,以及現(xiàn)代設計和藝術研究,均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和現(xiàn)實意義。 本文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多元性、開放性、奢侈性、時代性四個方面論述唐代婦女服裝,意在從當時的服裝種類、式樣、衣料質(zhì)地等揭示其時代特點;第二部分,從社會穩(wěn)定富足、織染技藝發(fā)達,社會思潮多元化、胡俗文化融合,女權意識覺醒,社會審美情趣的變化四方面論述唐代婦女服裝,意在以唐代婦女服裝為載體,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多角度去剖析其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第三部分,從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民族性與世界性兩方面,闡述研究唐代婦女服裝給我們的啟示。 文章主要從社會學、心理學、文化學、美學、藝術風格等角度出發(fā),依據(jù)敦煌壁畫、新疆吐魯番出土文物、唐人墓室壁畫、繪畫作品、石刻、雕刻、詩歌、書、畫、絹繡、陶俑所呈現(xiàn)的唐代女性經(jīng)典形象,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探討唐代婦女服裝的特點,剖析唐代婦女服裝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達到用敦煌學資料充實唐史,同時也能更充分的用唐史知識認識敦煌資料之目的,為唐史研究拓展思路、擴大視野。
【關鍵詞】:唐代 婦女服裝 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K892.23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3
- 第一部分 唐代婦女服裝特點13-29
- 一、多元性13-19
- (一) 襦(或襖、衫)、裙裝13-16
- (二) 女著男裝16-17
- (三) 胡服17-19
- 二、開放性19-24
- (一) 唐代婦女首服的演變19-21
- (二) 剛?cè)岵呐b21-24
- 三、奢侈性24-26
- (一) 品目繁多的制衣面料24-25
- (二) 衣裙制作注重裝飾性25-26
- 四、時代性26-29
- 第二部分 唐代婦女服裝文化內(nèi)涵29-39
- 一、社會穩(wěn)定富足 織染技藝發(fā)達29-33
- (一) 社會穩(wěn)定富足29-30
- (二) 織染技藝發(fā)達30-33
- 二、兼收并蓄的文化場33-35
- (一) 社會思潮多元化33-34
- (二) 胡俗文化融合34-35
- 三、女權意識覺醒35-37
- 四、社會審美情趣的變化37-39
- 第三部分 唐代婦女服裝給我們的啟示39-44
- 一、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39-40
- 二、民族性與世界性40-44
- 參考文獻44-46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46-47
- 致謝47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申;;近10年唐宋婦女史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婦女研究論叢;2012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岳聰;從唐五代筆記小說看唐人服飾文化特色[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2 高蕾;唐代小說服飾描寫初探[D];西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7141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71413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