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朝鮮族大學生認同意識研究
本文關鍵詞:當代朝鮮族大學生認同意識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朝鮮族的人口流動明顯增強。特別是中韓建交后,國內朝鮮族由于文化、語言、風俗習慣相近的特點,通過探親、勞務等形式大量流入韓國,使得朝鮮族的民族認同面臨新的問題。另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朝鮮族的國內流動逐漸成為主流。當代朝鮮族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意識明顯受環(huán)境的影響,不同于前幾代人,表現(xiàn)出即有對本民族特有的優(yōu)秀文化的自豪感,又有積極融入社會大家庭的和諧性,同時作為中華民族一份子的國家認同性也不斷上升。 經過對改革開放后朝鮮族大學生認同意識的分析,在本論文研究過程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有,當代朝鮮族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意識、國家認同的現(xiàn)狀、特點及影響因素;對當代朝鮮族大學生民族認同意識的正確定位及指導方向。尤其是要引導其向積極正確的方向發(fā)展,防止狹隘民族主義思想滋生。另一方面,要對正確的認同意識加以肯定,對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加以繼承和發(fā)揚。本論文主要側重于對改革開發(fā)以來,朝鮮族大學生的認同意識進行調查研究。本論文分成五個章節(jié)進行闡述: 第一章為緒論,主要闡述了研究目的及意義、研究動態(tài)、研究方法等問題。 第二章為認同意識的理論辨析概念界定。這一章主要闡述了與當代朝鮮族大學生認同意識有關的理論研究和學術觀點。其中包括““民族認同”的厘定;“文化認同”的概念;“國家認同”概念的界定等。 第三章為當代朝鮮族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意識研究。這一章主要從當代朝鮮族大學生民族認同的現(xiàn)狀、特點,存在問題以及影響因素分別加以分析,并以問卷調查所得數據加以補充說明。經分析研究可得,當代朝鮮族大學生作為中國朝鮮族的一部分,其對民族身份的認同也是顯而易見的。并表現(xiàn)出其對于身份認同的雙重性;對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特點上表現(xiàn)為文化認同的多元化;當代朝鮮族大學生對中國的國家認同明確而穩(wěn)固,具有穩(wěn)定性和鮮明化的特點。當然在這方面的認同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 第四章分析了影響當代朝鮮族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意識當代朝鮮族大學生的國家認同入手,對其現(xiàn)狀、特點影響因素以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通過調查問卷數據的補充,表明當代朝鮮族大學生以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在對自己身份的定位上首先是以中國人為基本,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 第五章主要論述了對當代朝鮮族大學生認同意識的正確定位及指導方向。面對當前朝鮮族大學生的認同現(xiàn)狀提出要正確審視當代朝鮮族大學生的民族認同及國家認同意識;加強民族間溝通,避免由于誤會、偏見而引起的民族矛盾;加強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防止狹隘民族主義等思想滋生蔓延。
【關鍵詞】:朝鮮族大學生 民族認同 國家認同
【學位授予單位】:延邊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C955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緒論11-14
- 1.1 研究目的與意義11
- 1.2 研究現(xiàn)狀11-12
- 1.3 研究方法12-14
- 第二章 認同意識相關理論辨析及概念界定14-19
- 2.1 "民族認同"的厘定14-16
- 2.2 "文化認同"的概念16-17
- 2.3 "國家認同"概念的界定17-19
- 第三章 當代朝鮮族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意識19-30
- 3.1 當代朝鮮族大學生的民族認同現(xiàn)狀及特點19-27
- 3.1.1 當代朝鮮族大學生民族認同的現(xiàn)狀19-25
- 3.1.2 當代朝鮮族大學生民族認同的特點25-27
- 3.2 影響當代朝鮮族大學生民族認同意識的因素27-30
- 3.2.1 影響當代朝鮮族大學生民族認同的家庭因素27
- 3.2.2 影響當代朝鮮族大學生民族認同的族際因素27-29
- 3.2.3 影響當代朝鮮族大學生民族認同的環(huán)境因素29-30
- 第四章 當代朝鮮族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意識30-36
- 4.1 當代朝鮮族大學生國家認同的現(xiàn)狀及特點30-32
- 4.1.1 當代朝鮮族大學生國家認同的現(xiàn)狀30-32
- 4.1.2 當代朝鮮族大學生國家認同的特點32
- 4.2 影響當代朝鮮族大學生國家認同的因素32-36
- 4.2.1 影響當代朝鮮族大學生國家認同的社會因素33
- 4.2.2 影響當代朝鮮族大學生國家認同的教育因素33-34
- 4.2.3 影響當代朝鮮族大學生國家認同的政策因素34-36
- 第五章 當代朝鮮族大學生認同意識的正確定位及指導方向36-40
- 5.1 正確審視當代朝鮮族大學生認同意識的重要性36-37
- 5.2 對當代朝鮮族大學生認同意識的指導措施37-40
- 5.2.1 堅持民族平等團結政策,大力加強民族地區(qū)發(fā)展,增強少數民族對國家的向心力37
- 5.2.2 加強馬克思主義民族觀與國家觀教育37-38
- 5.2.3 大力開展民族傳統(tǒng)文化教育38-40
- 結語40-41
- 參考文獻41-44
- 致謝4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民;略論東南亞華人的認同意識問題[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1期
2 吳楚克;;跨界民族認同意識的“心理適應度”[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3 藍韶昱;陳曦;;越南華人認同論[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4 徐黎麗;論民族意識對民族關系的影響[J];廣西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5 陸益龍;同化抑或認同的多元化?——韓國華僑的經驗驗證[J];湖南社會科學;2005年05期
6 李富強;;壯族認同論[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6年01期
7 王黎科;;歷史脈絡下的族群意義溯源與延伸探析[J];西安社會科學;2011年01期
8 王黎科;;歷史脈絡下的族群意義溯源與延伸探析[J];西安社會科學;2011年01期
9 卞謙;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之定位[J];社會科學家;2000年04期
10 劉智文;;“間島問題”與朝鮮族“中華”認同意識的萌發(fā)[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劉智文;;清末民國朝鮮族上書呈文與其中華/國家認同意識[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二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12年
2 王平;;晚清白話文運動“認同意識”困境的形成與緩解[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3 金柄珉;;試論跨國民族的多重認同——以對中國朝鮮族認同研究為中心[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族群交往與宗教共處”社會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楊善華;;“ICT產品的應用和白領的白領化”摘要[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傳播、媒介與創(chuàng)意產業(yè)-對后工業(yè)文明的思考”新聞傳播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5 戴小明;盛義龍;;民族識別與法律認定——(亻革)家認定個案研究[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6 周建新;黃超;;跨國民族勞務輸出中的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以龍井市龍山村S屯朝鮮族勞務輸出韓國為例[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元卿;認同意識與大學新生成才[N];中國教育報;2003年
2 華中科技大學歷史研究所 李傳印邋陳得媛;《魏書》的歷史文化認同意識[N];光明日報;2008年
3 中國農業(yè)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趙旭東;重溫歐洲社會心理學的學科制度[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4 張俊蘋;由“三垛”小說看鐵凝的創(chuàng)作轉變[N];文藝報;2006年
5 馬戎邋記者 趙志研;多元一體理論:拓展中華民族研究新視野[N];中國民族報;2008年
6 孫曉莉;農民土地被征后的難題[N];學習時報;2005年
7 本報記者 何定明 李銳;最終贏家還是GMP企業(yè)[N];中國畜牧獸醫(yī)報;2005年
8 韓 震 曲瑞華;文化認同問題的凸顯及其效應[N];學習時報;2005年
9 陳明華;當下情景中的文化認同問題[N];文藝報;2006年
10 韓震;多重文化認同下的民族崛起[N];中國教育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李晶;朝鮮族的認同意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2 包英華;蒙古族現(xiàn)代小說社會性別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9年
3 劉智文;東疆民族關系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鄔美麗;在京少數民族大學生語言使用及語言態(tài)度調查[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5 李彥花;中學教師專業(yè)認同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6 時春麗;俄羅斯族民族認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7 鮑明;滿族文化模式[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8 楊力;社會分層與法律秩序[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康鴻鵬;當代朝鮮族大學生認同意識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2 鄭毅;朝鮮族大學生飲酒行為的民族學調查[D];延邊大學;2012年
3 趙琳琳;朝鮮族大學生的民族教育價值觀研究[D];延邊大學;2012年
4 申星鈺;延邊朝鮮族大學生英語語調特征個案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5 龍靜;認同意識與聯(lián)邦制的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凌磊;朝、漢族大學生專業(yè)承諾、學習滿意度與學習倦怠關系的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12年
7 金春姬;朝鮮族大學生價值觀現(xiàn)狀及教育研究[D];延邊大學;2008年
8 羅華;穩(wěn)固的邊緣:老撾華人社會的認同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8年
9 楊芳青;泰國華文微型小說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10 蔣婉;“邊緣化族群”的認同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當代朝鮮族大學生認同意識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50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485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