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傳統(tǒng)民間儀式與新農(nóng)村建設的互融共生——浙南石練“七月會”的當代變遷及社會功能考察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folk ritual, which combines the belief of ghosts and gods with various forms of opera performanc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onnotation in the vast rural areas of our country, and will reshape its own functions with the changes of rural society. Nowaday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is not only "breaking the old and building the new", but also rooted in the trad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July meeting" and the contemporary rural social construction in the south of Zhejiang Province is investigated in the "dynamic interactive process". The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ritual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trategies for its legitimate exist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belief ceremon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ountryside, and also a necessary factor to maintain the vitality of the rural society.
【作者單位】: 麗水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編輯部;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民間信仰的當代變遷與社會適應研究”(11CSH035)
【分類號】:C9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韋楊波,彭恒禮,馬曉靜;論民俗文化開發(fā)與民俗文化主體的參與[J];中州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2 高丙中;社會團體的合法性問題[J];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02期
3 楊利慧;儀式的合法性與神話的解構(gòu)和重構(gòu)[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廖建凱;國內(nèi)環(huán)境民間組織合法性初探[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5年03期
2 楊利慧;儀式的合法性與神話的解構(gòu)和重構(gòu)[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3 岳永逸;傳統(tǒng)的動力學:娃娃親的現(xiàn)代化生存[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4 宛麗,羅林;體育社團的合法性分類及發(fā)展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5 黃燕,李立華;我國行業(yè)協(xié)會:功能、特征與發(fā)展趨向[J];商業(yè)研究;2002年14期
6 陳明文;試論民間信仰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價值與作用[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7 馬敏;;政治象征:作為意義和價值闡釋的功能分析[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8 夏維波;中國古代蠟祭的民俗心理探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9 王鴻貌;稅收合法性研究[J];當代法學;2004年04期
10 王云;花在中西文化中的隱喻意義[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孫信茹;朱凌飛;;都市中的“媒介儀式”——文化人類學視野中的媒介傳播研究[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2 劉敏;;村落儀式的傳承與嬗變——可邑村阿細跳月的傳播現(xiàn)象分析[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3 陸明遠;;政府規(guī)制與中國民間組織發(fā)展[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杜萬平;;對環(huán)境行政管理合法性解說的反思和質(zhì)疑[A];2006年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2006學術年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機制創(chuàng)新與政策導向?qū)]媅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劍波;“四人堂”紀事——中國鄉(xiāng)村基督教的人類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2 艾菊紅;傣族水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3 于少海;經(jīng)濟與社會:明清贛南社會經(jīng)濟的動態(tài)考察[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張喜紅;當代中國社會團體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5 王軍;奧林匹克視覺形象的歷史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6 王興旺;中國美學發(fā)生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7 孫麗軍;行業(yè)協(xié)會的制度邏輯[D];復旦大學;2004年
8 趙靜;司法判詞的表達與實踐——以古代判詞為中心[D];復旦大學;2004年
9 馬克繼;云南回族農(nóng)商文化傳統(tǒng)與經(jīng)濟變遷[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10 劉倫文;母語存留區(qū)土家族社會與文化[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向榮;個體自由與政府權(quán)力:市民社會組織的法治功能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2 吳鳳玲;遼東滿族的儀式與象征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李晴慧;新時期中國體育管理社團化取向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高義強;社會轉(zhuǎn)型進程中的社團發(fā)展:理論思索與路徑探尋[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5 曹丙霞;新形勢下建筑業(yè)協(xié)會運作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3年
6 黃厚石;會展與城市[D];南京藝術學院;2003年
7 劉紅升;反思與重建:第三部門在中國[D];浙江大學;2002年
8 鄭莉;涼山彝族信仰的表達與嬗變——對畢摩儀式的經(jīng)驗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9 孫婷婷;行業(yè)組織在行政法中的定位[D];蘇州大學;2003年
10 薛華勇;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商會法律制度之研究[D];蘇州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吳必虎,余青;中國民族文化旅游開發(fā)研究綜述[J];民族研究;2000年04期
2 馬漓,
本文編號:23146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314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