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論文 >

“游牧帝國”一種事實還是模型建構——評巴菲爾德《危險的邊疆——游牧帝國與中國》

發(fā)布時間:2018-09-05 06:46
【摘要】:美國人類學學者巴菲爾德的《危險的邊疆——游牧帝國與中國》于1989年出版,他結合自身人類學考察的成果,在書中提出了一種"游牧帝國"的理論和中原王朝與游牧民族關系的新的解釋模式——"兩極世界"模式。該書中的一些觀點對于中國邊疆史研究和游牧文明史研究具有一定的拓寬視野的意義,是一種新嘗試。但其在史料使用、理論建構、人類學方法論等問題上仍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需要學者們客觀、辯證地思考與再探討。
[Abstract]:Barfield, an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the dangerous Frontier: nomadic Empire and China." published in 1989, he combined his anthropological findings. In the book,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theory of nomadic Empire and a new explanation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Plains Dynasty and nomadic peoples-the "bipolar world" model. Some viewpoints in the book are a new attempt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frontier history and the study of nomadic civilization histor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use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thropological methodology and so on, which need scholars to think and restudy objectively and dialectically.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
【分類號】:C9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袁劍;;人類學視野下的中國邊疆史[J];讀書;2009年04期

2 楊洪遠;;從歐文·拉鐵摩爾到王明珂:解讀中國邊疆研究的另一個視角[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2年06期

3 袁劍;;從江南雅韻到邊地情結——寫在《危險的邊疆:游牧帝國與中國》中譯本之后[J];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4 張經緯;;嵌入歷史深處的人類學——評巴菲爾德《危險的邊疆:游牧帝國與中國》[J];中國圖書評論;2012年05期

5 朱金春;;游牧帝國的歷史循環(huán)——兼讀《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與《危險的邊疆:游牧帝國與中國》[J];中國圖書評論;2012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劍;;游牧社會視角下的滿蒙歷史:清代族群問題再思考[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10年03期

2 陳靜;;“歷史民族志”與“歷史的民族志”——民族志實踐中的歷史之緯[J];東方論壇;2011年05期

3 沈萍;;粵北瑤族生計方式及其轉型研究——以連南瑤族自治縣連水村為例[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11期

4 岳天明;;如何進行民族社會文化變遷研究[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2年04期

5 辛允星;趙旭東;;羌族下山的行動邏輯——一種身份認同視角下的生存策略選擇[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6 于逢春;馮建勇;;在學理探究與現(xiàn)實需要之間追尋經世致用之道——2012年度中國邊疆學與疆域理論研究論衡[J];東北史地;2013年05期

7 王海洲;;論政治儀式變革中的政治傳統(tǒng)——站在保守與激進之間的審查官[J];江蘇社會科學;2010年04期

8 劉統(tǒng)霞;;試論文化人類學的歷時轉向下的文獻搜集與解讀[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04期

9 汪鯨;;從宗教看東南亞華人與土著民族的族群關系——以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為例[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10 譚同學;;類型比較視野下的深度個案與中國經驗表述——以鄉(xiāng)村研究中的民族志書寫為例[J];開放時代;2009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銘銘;;民族地區(qū)人類學研究的方法與課題[A];邊疆發(fā)展中國論壇文集(2010)·發(fā)展理念卷[C];2010年

2 劉琪;;流動性與多樣性——對云南德欽縣的歷史人類學考察[A];社會轉型與文化轉型——人類學高級論壇2012卷[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果海英;西法東來的樣式[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汪鯨;新加坡華人族群的生活世界與認同體系(1819-1912)[D];暨南大學;2011年

3 方新文;對話德育論[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茆曉君;風雨中的飄搖[D];上海大學;2011年

5 覃琮;“標志性文化”生成的民族志[D];上海大學;2011年

6 王蓓;《格薩爾王傳》與多康地區(qū)藏族族群認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嚴文強;涼山彝族習慣法的歷史流變[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8 譚同學;鄉(xiāng)村社會轉型中的道德、權力與社會結構[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9 羅彩娟;社會記憶與歷史表述[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10 劉統(tǒng)霞;被表述的民俗藝術[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宇;后現(xiàn)代史學對傳統(tǒng)史學的挑戰(zhàn)與反思[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黃蘭;不交易的“交易者”:廣西隆安縣南圩鎮(zhèn)亥日的牛中[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3 姚益鋒;西方音樂的擴散[D];西安音樂學院;2011年

4 于洋;轉型社會背景下鄉(xiāng)村女性的民間信仰實踐[D];遼寧大學;2011年

5 梁雪松;近代早期與近代早期世界貿易[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6 楊洋;日本近世商人的商業(yè)活動及其歷史作用[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7 陳安民;超越分野[D];西南大學;2010年

8 才佳興;桃村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農民經濟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9 黃運Pr;從邊村到邊城:對廣西憑祥市浦寨的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2年

10 蔡柳青;蠶農經濟生活的人類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袁劍;;人類學視野下的中國邊疆史[J];讀書;2009年04期

2 王明珂;;反思性研究與當代中國民族認同[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3 黃宗智;認識中國——走向從實踐出發(fā)的社會科學[J];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01期



本文編號:222350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22350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b4c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