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金沙江上游“帕措”互動與骨系認同
[Abstract]:There are paternal blood organizations on both sides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Jinsha River. Based on firsthand material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azuo and Pazuo, and finds out their view of bone system and the way of identity.
【作者單位】: 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分類號】:C95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寧;錢永平;;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羌族文化研究——以羌族“釋比”為例[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4期
2 芮必峰;人際傳播:表演的藝術(shù)——歐文·戈夫曼的傳播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3 李群;新課程呼喚新型的師生關(guān)系——兼論師生交感互動教學模式及其構(gòu)建[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4 徐文策;;轉(zhuǎn)型期大眾傳媒失范前因透視[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5 謝立中;“現(xiàn)代性”及其相關(guān)概念詞義辨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6 黃蘊蘭;當代精神生態(tài)與審美光譜[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S1期
7 晏輝;;守望家園——家庭倫理的當代境遇[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8 周曉東;哈貝馬斯的“認識論”與“文化滯差”中的圖書館學[J];圖書與情報;2004年01期
9 孫偉忠;論社會分層對高等教育公平的影響[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10 伍妞;張小山;;當代大學生現(xiàn)實壓力的影響因素分析——以武漢地區(qū)3所高校為例[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年1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郭敏;;土地——農(nóng)村社會穩(wěn)定的中心問題[A];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4年“社會工作、社會學與構(gòu)建和諧社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蒲琨;;城鎮(zhèn)化進程中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問題與對策分析[A];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4年“社會工作、社會學與構(gòu)建和諧社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唐國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社會學的視角[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當代中國全面發(fā)展(下)[C];2005年
4 譚志國;;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看中國飲食文化研究[A];食文化:提高企業(yè)競爭力的重要途徑——2005食文化與食品企(產(chǎn))業(yè)發(fā)展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5年
5 施鋼;宋京晶;周蜜;;團體輔導在經(jīng)濟困難大學生中的應用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與變革——新制度教育學論綱[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王映松;社會財政理論與我國財政改革[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1年
3 錢永生;論墨子思想結(jié)構(gòu)的生成[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4 李艷翎;經(jīng)濟體制轉(zhuǎn)軌時期中國競技體育運行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0年
5 劉新民;中小學體育教學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6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7 郭長江;中國近現(xiàn)代科學教育變革的文化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陸啟光;壯族兒童社會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柴華奇;中國居民收入分配與經(jīng)濟發(fā)展[D];西北大學;2003年
10 徐赫喃;刑事訴訟中的國家、社會與個人[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吉紅;當前我國農(nóng)村的貧困與文化扶貧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2 田文生;報紙品牌建設[D];廈門大學;2001年
3 徐瑞;學生越軌行為的成因及防范[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4 麥惠霞;朋輩影響青少年濫用軟性藥物的因素[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陳俊峰;當代中國大學生社會角色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2年
6 韓東豐;基于文化認知的民營企業(yè)制度創(chuàng)新建設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2年
7 易向農(nóng);福建省專業(yè)性科技評估發(fā)展研究[D];福州大學;2003年
8 黃勇;城市空間的失范現(xiàn)象初探[D];重慶大學;2002年
9 李英榮;高等學校內(nèi)部沖突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3年
10 羅遐;農(nóng)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基于蘇皖四村的一項實地調(diào)查[D];安徽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程瑜,何向;移民村落的權(quán)力博弈與移民的適應——以廣東三峽移民村落白村為例[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2 賀雪峰;論村治模式[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本文編號:22180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218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