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育領域的種族或族群優(yōu)惠政策對于我國的借鑒意義——以美國“肯定性行動”為例
[Abstract]:Taking American affirmative ac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racial or ethnic preferential policie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 the West. The 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shows that when the gap between ethnic groups is large, governments can use policies with racial or ethnic consciousness to intervene, but with the narrowing of the gap, such policies will become a thing of the pas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policy,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grasp the yardstick to avoid the problem of "reverse discrimination" and "stigmatization". In addition,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affirmative action at this stage illustrate two points: first, any racial or ethnic preferential policy, from gradual weakening to eventual elimination, needs to go through a long transitional period; Second, the orientation of the policy should not only stay at the stage of higher education enrolment, but also solve the gap between the ethnic groups in the basic education stage, which is the key to the problem.
【作者單位】: 北京科技大學東凌經(jīng)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系;
【分類號】:C9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滕星,馬效義;中國高等教育的少數(shù)民族優(yōu)惠政策與教育平等[J];民族研究;2005年05期
2 趙曉芳;;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就業(yè)問題的特殊性及對策建議[J];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3 王凡妹;;美國“肯定性行動”的歷史沿革——從法律性文件的角度進行回顧與分析[J];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4 李曉霞;新疆高校招生中的少數(shù)民族考生優(yōu)惠政策分析[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5 周成厚;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民族教育[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2期
6 王凡妹;;試論意大利裔美國人在“肯定性行動”中遭遇的困境[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0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孔又專;吳丹妮;;各為其功 篳路藍縷——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百年(一)[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2期
2 李軍平;;少數(shù)民族進城務工調查——以東莞謝崗鎮(zhèn)務工的彝族為例[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3期
3 蔣桂東;;影響屯堡人與當?shù)厣贁?shù)民族通婚的因素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4期
4 李永忠;;淺析費孝通“多元一體”理論與中華民族凝聚力[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5期
5 謝麗霞;王逍;;淺析中國蛇郎故事的文化意蘊[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1期
6 施云;;近代反侵略戰(zhàn)爭中的民族意識覺醒與中華民族團結[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7 賈麗英;論漢代和蕃女性[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8 李聯(lián);;清初統(tǒng)治者民族心理探求[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9 馬戎;關于民族研究的幾個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10 馬戎;論中國的民族社會學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額爾敦吐;;高考民族傾斜政策的回顧與展望[A];“高校招生與憲法平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周大鳴;;僑胞與族群邊界的維持(英文)[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族群交往與宗教共處”社會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劉希;;法律:一種保護民族民間文化的文化——我國民族民間文化法律保護諸問題的法律人類學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樣性[C];2010年
4 白建靈;;論回族形成的外部壓力[A];第二次回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6年
5 林家有;;論孫中山的大中華思想[A];“辛亥革命與20世紀中華民族振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6 馬戎;;理解民族關系的新思路——少數(shù)族群問題的“去政治化”[A];2006民族宗教問題高層論壇暨甘肅研究基地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曲宗琴;;淺談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保護措施[A];百川橫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6年
8 黃向春;;“閩越”概念與福建地域文化研究[A];閩越文化研究——閩越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9 雷彎山;;數(shù)字化時代畬族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的實踐理性合理化[A];畬族文化研究(下冊)[C];2003年
10 王飛;;文化多元與人權普適——以和諧社會語境之民族習慣法的發(fā)展引導為例[A];民族法學評論(第6卷·2008年)[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勝利;民國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張廣才;大河家鎮(zhèn)周家村家庭經(jīng)濟調查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3 丁鵬;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zhèn)漢族移民文化變遷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4 張雪艷;中國當代漢族作家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唐鳴;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民族矛盾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7 朱慧玲;中日關系正;詠砣毡救A僑華人社會的變遷[D];廈門大學;2001年
8 丁德科;先秦儒道一統(tǒng)思想述論稿[D];西北大學;2001年
9 德全英;民族區(qū)域自治權[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同利軍;中國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軍事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艷雁;達斡爾族舞蹈的流變與傳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藍韶昱;中越邊境土司社會互動與認同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3 覃志鵬;廣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慶典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4 包國娟;從城鎮(zhèn)化過程中居住格局的變化看民族關系[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5 石麗麗;儒家“五倫”思想與中國伊斯蘭“五典”思想的比較[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6 羅淑珍;民族高校學生民俗承載狀況的調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7 王春榮;U廝Up政權民族關系初探[D];煙臺大學;2010年
8 岳婷;新疆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9 熱娜.買買提;新疆高校少數(shù)民族美術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10 高亮亮;新疆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均等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玉;;美國高等教育“肯定性行動計劃”政策價值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2 范可;西方有關少數(shù)民族權利的論爭與實踐[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3 許慶豫;試論教育平等與教育分流的關系[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03期
4 朱世達;克林頓政府在肯定性行動中的兩難處境[J];美國研究;1996年03期
5 宋太成;民族預科教育簡述[J];民族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6 王鐵志;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民族平等問題[J];民族研究;2000年05期
7 楊荊楚;中國特色民族理論學科的發(fā)展與繁榮[J];民族研究;1998年05期
8 劉寶存;“肯定性行動計劃”論爭與美國少數(shù)民族高等教育的未來走向[J];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03期
9 馬戎;;民族研究的創(chuàng)新需要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J];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10 李秀麗;翻譯的核心是追求“本色”[J];外語教學;2003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萬民;;采取措施,保證上級優(yōu)惠政策的落實[J];中國民族;1991年02期
2 譚松;;漂亮的“丑媳婦”[J];公民導刊;1999年04期
3 田衛(wèi)疆;制定和實施民族地區(qū)優(yōu)惠政策的基本思路[J];新疆社會科學;2003年03期
4 冰啟;;志愿服務,問點政策又何妨[J];民族論壇;2009年06期
5 ;當心優(yōu)惠政策被“尋租”[J];當代廣西;2004年19期
6 晏國政;曹健;;不要低保金,他們?yōu)楹螕屩M低保?[J];廣西質量監(jiān)督導報;2007年03期
7 徐西勝;;走民政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J];中國社會導刊;1999年01期
8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移民安置優(yōu)惠政策的通知[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報;2008年24期
9 張文雯;;公家炥歌:玩的就是心跳?[J];音樂世界;1995年04期
10 鐵木爾;淺議“差距”[J];中國民族;1988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毛公寧;;對新疆“7·5”事件所反映出的有關問題的看法[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5集)[C];2009年
2 陳德政;;以人為本 以農(nóng)為主 切實做好清江水庫移民外遷工作[A];水庫經(jīng)濟論文集(2005年)[C];2005年
3 鐘秀蘭;;強化政府職能,,突出養(yǎng)老服務 全面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A];第八屆亞洲/大洋洲地區(qū)老年學和老年醫(yī)學大會“積極老齡化”中文論壇論文專輯[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朱萍 通訊員 劉成文 李書婷;市領導調研 “機關服務年”開展情況[N];連云港日報;2009年
2 通訊員 馬金山;我州城鄉(xiāng)解困優(yōu)惠政策執(zhí)行情況良好[N];昌吉日報;2007年
3 楊曉俠 付仕祥;豐寧落實優(yōu)惠政策讓困難群眾過好春節(jié)[N];承德日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周曉東;法規(guī)豈能在優(yōu)惠政策下“打折”[N];江淮時報;2006年
5 高新區(qū)(濱江)報道組 余小平邋記者 王成;層層遞溫暖[N];杭州日報;2007年
6 記者 楊寶迪;改制和并軌企業(yè)可享受優(yōu)惠政策[N];長春日報;2005年
7 記者 陳程;符合條件者不必繳滿醫(yī)保費[N];哈爾濱日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郝靜;項項優(yōu)惠政策溫暖莘莘學子[N];阿勒泰日報;2010年
9 陳俊 張興才;四川明確社區(qū)服務優(yōu)惠政策[N];中國社會報;2001年
10 向林 文奎 蓉君;因災倒房農(nóng)戶全部住上新房[N];揚州日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寶龍;三江源區(qū)生態(tài)移民與社區(qū)重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8年
2 何兟;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完善與區(qū)域發(fā)展[D];中南大學;2009年
3 于衍學;散雜居少數(shù)民族權益保障問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6年
4 王蓓;完善我國農(nóng)村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研究[D];西北大學;2006年
5 洪燕;生態(tài)移民項目的評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6 周斌;城市第一代獨生子女家庭養(yǎng)老保障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年
7 侯晶晶;促進產(chǎn)學研合作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0年
8 闕寧蓉;我國第三部門在籌資中同政府互補合作關系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9 曹園園;青島市慈善組織內部運營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10 楊瑤;農(nóng)村勞動力回流創(chuàng)業(yè)中的政府服務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1979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197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