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論文 >

從多元到聚合:尼日利亞約魯巴民族的歷史透視

發(fā)布時間:2018-08-18 08:08
【摘要】:要正確認識現(xiàn)代民族的形成,必須將之置于長時段的歷史考察。前殖民時期的約魯巴蘭是一個多元的社會,群體眾多,國家林立,未曾實現(xiàn)過整體上的統(tǒng)一;但這些群體和國家通過巧妙地利用奧杜杜瓦神話和通婚紐帶聯(lián)系起來,建立了包含血緣、親緣、貿(mào)易、戰(zhàn)爭、文化交流等形式的互動網(wǎng)絡(luò),使其具有了一體化的向心力,為近代以來約魯巴民族的建構(gòu)提供了歷史基礎(chǔ)和客觀條件,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歷史上有關(guān)該民族的離心因素卻被有意忽略了。從理論層面來看,只有將"原生論"和"建構(gòu)論"納入同一分析框架,才能真正把握民族建構(gòu)的內(nèi)在脈絡(luò)。
[Abstract]:In order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nation, we must put it in a long period of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The pre-colonial period of Yolubaland was a pluralistic society with large groups and large countries that had never achieved unity as a whole; but these groups and States were linked by the ingenious use of the Odudua myth and intermarriage ties. Established the interactive network including blood, kinship, trade, war, cultural exchange and so on, made it have the unifying centripetal force, provided the historical foundation and the objective condi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Yoluba nationality since the modern times. But the historical centrifugation of the nation has been deliberately ignored in the process. From a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only by putting "primordial theory" and "constructivism" into the same analytical framework, can we truly grasp the internal context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
【基金】: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項目“非洲多民族國家族際政治的沖突與整合:尼日利亞與盧旺達的比較研究”(項目編號:13ZJQN082YB)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非洲多民族國家族際政治的沖突與整合研究”(項目編號:13BMZ069)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C9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明珂;歷史事實、歷史記憶與歷史心性[J];歷史研究;2001年05期

2 關(guān)凱;;社會競爭與族群建構(gòu):反思西方資源競爭理論[J];民族研究;2012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蜀津;;“國家史”的編纂與民族國家集體記憶的建構(gòu) 論“十七年電影”中的民國敘述[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2 丁華東;;社會記憶建構(gòu):檔案文獻編纂社會功能的新闡釋[J];北京檔案;2008年04期

3 劉巖;;《北方的河》與元中國寓言[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06年02期

4 梁音;;社會記憶的文化資本化——以洛帶客家社會記憶資源的旅游開發(fā)為例[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5 王海玲;莫琪;;淺析莫里斯·哈布瓦赫的集體記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2期

6 唐魁玉;唐安琪;;工業(yè)遺產(chǎn)的社會記憶價值與生活史意義[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丁華東;;檔案記憶觀的興起及其理論影響[J];檔案管理;2009年01期

8 丁華東;尹雪梅;;檔案部門參與社會記憶建構(gòu)的能力及其培育[J];檔案管理;2010年01期

9 丁華東;;論檔案記憶研究的學術(shù)坐標[J];檔案管理;2011年02期

10 丁華東;;社會記憶建構(gòu):檔案文獻編纂社會功能的新闡釋[J];檔案與建設(shè);2008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張定貴;;從“言旨話”觀屯堡人的歷史記憶[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劉復生;;族群問題三議——以藏彝走廊民族為例[A];“藏彝走廊歷史文化”學術(shù)討論會會議論文[C];2003年

3 張定貴;;原生態(tài)的“言旨話”與屯堡人的歷史記憶[A];走進原生態(tài)文化——人類學高級論壇2010卷[C];2010年

4 黃劍波;孫曉舒;;歷史的另一種寫法——從《基督教的興起》看社會學家筆下的早期基督教史[A];基督教思想評論第五輯[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瑜;唐代代北軍人群體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陶宇;單位制變遷背景下的集體記憶與身份建構(gòu)[D];吉林大學;2011年

3 張霽雪;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的社會樣態(tài)與空間實踐[D];吉林大學;2011年

4 袁瑾;紹興舜王巡會會貨表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何威;河州土司何鎖南家族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6 王雪;制度化背景中的剪紙傳承與生活實踐[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汪舒明;大屠殺記憶和美國外交[D];復旦大學;2011年

8 李平;晚唐五代道教修道變遷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9 譚曉靜;文化失憶與記憶重構(gòu)[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10 郭輝;民國國家儀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磊;社會記憶如何可能?[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馬昊瑩;2006至2010年中國歷史文化紀錄片敘事探析[D];蘭州大學;2011年

3 康,

本文編號:218887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18887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8d50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