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文化整合與民族認同——以北朝后期為分析中心
本文選題:文化整合 + 民族認同 ; 參考:《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摘要】:北魏分裂為東魏北齊和西魏北周政權后,二者在對待民族文化和民族融合方面的態(tài)度不同,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不同,收到的政治效果也不同。東魏北齊大力推行鮮卑化政策,導致鮮卑族和漢族矛盾越來越尖銳,最終在政治上敗于西魏北周。西魏北周推行"外鮮內漢"的"關中本位政策",成功地促成了鮮卑文化和漢文化的結合,促成了鮮卑族和漢民族的融合。
[Abstract]:After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split into the Eastern Wei Northern Qi and Western Wei Northern Zhou regimes,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national culture and ethnic integration were different, their policies and measures were different, and their political effects were also different. Eastern Wei and Northern Qi vigorously carried out Xianbei policy, which led to more and more sharp contradiction between Xianbei and Han nationality, and finally lost to the Western Wei and Northern Zhou politically. The Western Wei and Northern Zhou Dynasty carried out the "Guanzhong Standard Policy", which successfully promoted the combination of Xianbei culture and Han culture, and promoted the integration of Xianbei nationality and Han nationality.
【作者單位】: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編輯部;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華民族認同形成研究:基于少數民族視角的歷史考察”(2012BZM004);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與民族政策的完善創(chuàng)新研究”(11&ZD058)
【分類號】:C95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韓震;;論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及文化認同——一種基于歷史哲學的分析與思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2 高永久;柳建文;;多民族國家的文化整合:歷史經驗與實踐的再審視[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 錢雪梅;;從認同的基本特性看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的關系[J];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4 趙菁;張勝利;廖健太;;論文化認同的實質與核心[J];蘭州學刊;2013年06期
5 劉振華;民族融合與文化整合——論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6 馬曉麗;崔明德;;對拓跋鮮卑及北朝漢化問題的總體考察[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2年01期
7 郝治;;從民族融合看北朝諸政權的興衰[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2期
8 何星亮;;文化模式:傳統(tǒng)模式向現代模式的轉換[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德新;;唐代火災及防治措施[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2 瞿林東;;中國古代史學中的比較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3 徐曉峰;;唐代“八科舉”考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4 孫玲玲;;左傳“其失也巫”解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5 譚淑娟;;試論唐代科判與唐代法律的關系——以《文苑英華》中的判文為例[J];安順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6 石冬梅;再論隋煬帝的巡狩[J];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3期
7 石冬梅;;論唐后期對官員贓罪的處理[J];保定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8 葉煒;;唐代“批答”述論——以地方官所獲“批答”為中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9 蔣方;;《詩經》與唐代國家教育[J];北方論叢;2008年04期
10 王孫盈政;;唐人宰相觀念轉變與宰相政務官化[J];北方論叢;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金柄珉;;試論跨國民族的多重認同——以對中國朝鮮族認同研究為中心[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族群交往與宗教共處”社會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黃慧;;公共圖書館文化軟實力的建構之維——以廣西桂林圖書館抗戰(zhàn)文獻研究為例[A];2010廣西圖書館學會年會暨第28次科學討論會論文集[C];2010年
3 蘇慧霜;;放情詠《離騷》——唐人祖述屈騷探微[A];中國楚辭學(第十三輯)——2007年中國溆浦屈原及楚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周建新;黃超;;跨國民族勞務輸出中的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以龍井市龍山村S屯朝鮮族勞務輸出韓國為例[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5 張東寧;;國際視角下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與中國社會發(fā)展[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6 樊文禮;;唐代儒家士人華夷觀研究[A];唐史論叢(第十三輯)[C];2011年
7 黃巖;;促進國家認同,構建和諧多民族國家[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叢(2011年)[C];2011年
8 劉新利;;試論全球化時代大眾傳媒與少數民族的民族認同[A];新聞學論集第27輯[C];2011年
9 陳文慶;;唐代福建佛教的幾點觀察——劉軻《福州東山圣泉法華院記》佚文釋證[A];第十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4年
10 王孫盈政;;唐代宣徽院位置小考[A];唐史論叢(第十九輯)[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瑜;唐代代北軍人群體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英衛(wèi)峰;唐代帝陵陪葬墓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苗霖霖;北魏后宮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劉曉林;唐律“七殺”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彭偉;明前韋應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杜芝明;宋朝邊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肖紅艷;《肘后方》版本定型化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9 汪家華;唐代長史述考[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文正東;儒學變遷中的師生關系演變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錢龍;馬軍;;東魏北齊的漢化形勢[J];滄桑;2007年05期
2 李禹階;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論華夏社會中民族、國家意識的同一性[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3 馮君實;;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的民族融合[J];吉林師大學報;1978年01期
4 劉國石;;北朝時期少數民族貴族的漢文化修養(yǎng)[J];東北師大學報;2006年04期
5 李紅艷;關于北齊北周反漢化問題的認識[J];大同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03期
6 段銳超;段元秀;;北魏六鎮(zhèn)起義對政治格局和歷史進程的影響[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7 賈英健;;社會關系的實踐基礎及共同體的價值追求——馬克思社會觀的精神實質及公共性意蘊[J];東岳論叢;2009年03期
8 黃云鶴;從《魏書·禮志》第一卷看拓拔鮮卑祭祀的漢化[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2年02期
9 郝時遠;對西方學界有關族群(ethnic group)釋義的辨析[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10 陳志明,羅左毅;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以馬來西亞為例(上)[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繆鉞;;略談五胡十六國與北朝時期的民族關系[A];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傅華;[N];光明日報;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胡浩;;論各民族認同與中華民族認同的整合[J];咸寧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2 王付欣;易連云;;論民族認同的概念及其層次[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3 蘇昊;;民族意識、民族認同的界定和研究述評[J];中外企業(yè)家;2012年08期
4 傅蕾;晏雄;;多民族聚居地青少年跨民族認同現象研究——以麗江市寧蒗縣民族聚居地中學生為例[J];西南邊疆民族研究;2013年01期
5 姜勇;論庸俗民族認同觀[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6 許紀霖;從民族認同和公民意識的角度認識青年[J];中國青年研究;2003年09期
7 唐胡浩;;民族認同研究回顧[J];民族論壇;2006年10期
8 唐胡浩;;民族認同研究回顧[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9 歐東明;;印度民族認同與宗教認同[J];南亞研究季刊;2008年04期
10 殷曼i_;;民族認同建構與“歷史記憶”的曖昧性——看《碧奴》之“重述神話”[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佐斌;秦向榮;;中國青少年兒童的民族認同及其發(fā)展[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張瑩瑞;佐斌;;青少年的民族認同及其對親社會價值觀和行為的影響[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鄧敏;樊潔;;大學生民族認同結構性分離的實驗研究[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4 宮玉寬;;我國少數民族民族認同中的宗教因素[A];宗教與民族(第五輯)[C];2007年
5 劉新利;;試論全球化時代大眾傳媒與少數民族的民族認同[A];新聞學論集第27輯[C];2011年
6 趙旭東;;龍牌與中華民族認同的鄉(xiāng)村建構——以華北一村落廟會為例[A];中華民族認同與認同中華民族——人類學高級論壇2008卷[C];2008年
7 常永才;呼和塔拉;;族內文化差異與民族認同:新疆蒙族個案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8 徐曉旭;;羅馬統(tǒng)治時期希臘人的民族認同[A];中國世界民族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C];2005年
9 李春;張文新;;青少年的民族認同及其與個體主義/集體主義傾向的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馬海林;羅桑平措;張雁軍;;11—24歲藏族青少年民族認同藏漢雙語量表的編制[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希恩;說民族認同[N];學習時報;2002年
2 西南大學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 盧瑤邋陳誼 西南大學心理學院 張慶林;心理學視野中的少數民族青少年民族認同[N];中國民族報;2007年
3 中國人民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 張踐;國家認同下的民族認同與宗教認同[N];中國民族報;2010年
4 黃興濤;現代中華民族認同史小議[N];北京日報;2010年
5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張海洋;陳連開先生與中華民族認同研究[N];中國民族報;2010年
6 ;復興傳統(tǒng)節(jié)日 強化民族認同[N];亞太經濟時報;2005年
7 中央編譯局當代所 李義天;構建認同意識下的多民族國家[N];社會科學報;2009年
8 蒙言;將文化認同作為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精神紐帶[N];貴州民族報;2014年
9 曹大明;重塑“畬人”:贛南畬族的歷史記憶與民族認同[N];中國民族報;2013年
10 東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研究所 陳茂華;誰是美國人[N];解放日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時春麗;俄羅斯族民族認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2 史慧穎;中國西南民族地區(qū)少數民族民族認同心理與行為適應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3 栗志剛;民族認同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畢躍光;民族認同、族際認同與國家認同的共生關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張寶成;磨合與交融:呼倫貝爾巴爾虎蒙古人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6 錢春蓮;中國新影像:全球視野與民族認同[D];上海戲劇學院;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曉龍;當代阿拉伯民族認同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2 鄧敏;哈尼族、彝族大學生民族認同及注意偏向特點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3 安玉杰;延邊朝鮮族高中生民族認同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延邊大學;2010年
4 董素云;民族福利與民族認同的建構[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其其日力格;居住在蒙古族中間的漢族牧民的民族認同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6 文慧;黔東南州苗族的民族認同現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張超;“歷史記憶”與“族群邊界”視野下的宗教與民族認同[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秦向榮;中國11至20歲青少年的民族認同及其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9 向賢海;民族認同與移民族群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變遷[D];湖北民族學院;2010年
10 施貴菊;苗族中學生民族認同與自我概念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0643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064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