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南少數(shù)民族心理研究的基本狀況
本文選題:少數(shù)民族 + 西南少數(shù)民族。 參考:《心理科學進展》2012年08期
【摘要】:西南少數(shù)民族心理研究是我國民族心理學的重要部分。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南少數(shù)民族研究主要集中在兒童認知、智力發(fā)展、人格、價值觀和品格等方面,并取得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果。目前,西南少數(shù)民族心理研究主要有幾個特點:(1)研究取樣主要是青少年和學生;(2)研究取向主要是民族心理的發(fā)展;(3)民族心理研究大多與教育研究相聯(lián)系;(4)民族心理研究的研究方法的科學性有待增強;(5)民族心理研究的核心是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研究應該深入民族生活中去考察民族習俗;(6)民族心理研究多將民族和民族文化作為實驗中一個變量,對民族心理本質(zhì)問題的重視程度不夠。
[Abstract]:Psychological study of Southwest ethnic minori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psychology in China. Since the 1980s, the study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Southwest China has mainly focused on the cognitive,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personality, values and character of children. Some representative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At present, Southwest ethnic minority psychological research has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1) the sampling is mainly for teenagers and students, the research orientation is mainly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sychology. (3) ethnic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s mostly related to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 core of the study of national psychology is national culture. The study of national psychology should go deep into the national life to investigate the national customs. (6) the study of national psychology takes the nationality and national culture as a variable in the experiment, and does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essential problems of national psychology.
【作者單位】: 廣州大學青少年心理發(fā)展與教育研究所 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系;
【分類號】:C95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和秀梅;張積家;;3-6歲納西族兒童顏色命名能力的發(fā)展[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2 張積家;楊晨;崔占玲;;傣族親屬詞的概念結構[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3 蔡笑岳,,丁念友;西南民族雜居地和聚居地藏、彝、傣、苗族8~15歲兒童智力發(fā)展的比較研究[J];民族研究;1997年04期
4 張積家;劉麗紅;陳曦;和秀梅;;納西語顏色認知關系研究[J];民族語文;2008年02期
5 謝書書;張積家;;知覺表征和語義表征在語言認知中的作用——以東巴文黑色素字為例[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6 王娟;張積家;劉翔;肖二平;和秀梅;盧大克;;彝族人、白族人的親屬詞概念結構——兼與摩梭人的親屬詞概念結構比較[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7 于萍,左夢蘭;三~六年級小學生數(shù)學能力及認知結構的發(fā)展[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6年03期
8 左夢蘭,魏(钅長),傅金芝;10—15歲漢族和傣族兒童認知發(fā)展的比較[J];心理科學通訊;1986年02期
9 左夢蘭,魏(钅長),付金芝;文化與兒童認知的發(fā)展[J];心理科學通訊;1987年02期
10 傅金芝,韓忠太,楊新旗;基諾族性格特征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學;199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新堅;;賀開山區(qū)拉祜族學生低學業(yè)成就歸因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年05期
2 宋愛芬;;智力的心理學研究回溯:特點、問題與展望[J];昌吉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3 楊繼平;鄭建君;;運用MDS對明清晉商組織管理結構的分析[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6年04期
4 張潔,李舜,朱蕾;家庭教育結構與彝、漢族高中生性格發(fā)展的關系[J];楚雄師專學報;1999年01期
5 鄧春暖;潘向明;;漢、傣、哈尼、基諾學生性格發(fā)展比較研究[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6 朱翠英;劉文俐;;心理理論的研究綜述[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7 皮婧;;摩梭中學生性格狀況研究[J];大理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8 莫文,羅紅,張瓊;京族初中學生性格的測試與研究[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綜合版);2005年02期
9 秦素瓊;呂志革;鄒平;;中國少數(shù)民族心理研究的25年回顧與反思[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10 陳慧;;民族地區(qū)課改中教師適應問題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曾維希;張進輔;;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的心理適應問題與管理對策[A];百川橫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李懷宇;;少數(shù)民族學生在學校教育中的文化適應——基于教育人類學的認識[A];百川橫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路海東;小學生數(shù)學應用題解決的認知與元認知策略及其訓練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2 陳俊;教育者管教言語行為的心理效應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3 許思安;漢族、壯族、蒙族、納西族人格結構的比較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4 李明振;數(shù)學建模的認知機制及其教學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5 任國防;視覺表象表征的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6 張勁梅;西南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的文化適應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7 李清;基于PASS理論的小學數(shù)學學習困難兒童應用題問題表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羅吉華;文化變遷中的文化再制與教育選擇[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9 趙燕珍;趙莊白語參考語法[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10 胡文華;納西東巴文形聲字研究及其文字學意義[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曉燕;孤獨癥兒童情緒理解能力發(fā)展的實驗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竇剛;11-18歲學生性格的結構和類型的實證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董妍;工作記憶、問題表征方式對小學生數(shù)學問題解決影響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高寶梅;蒙古族大學生人格特征形成與發(fā)展的影響因素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3年
5 任旭林;4—12歲漢族、彝族兒童認知與社會認知維度水平比較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王昕亮;1997-2002:我國少數(shù)民族心理研究的文獻計量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本文編號:18625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86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