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論文 >

論納西學和藏學的關系

發(fā)布時間:2018-05-06 07:37

  本文選題:納西學 + 藏學。 參考:《青海民族研究》2015年02期


【摘要】:隨著藏學研究及喜馬拉雅-藏彝走廊區(qū)域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全新拓展,作為國際上該區(qū)域研究中居于顯學地位的納西學和藏學關系的重要性日趨突顯,研究納西學離不開藏學,同樣,研究藏學也不能忽視納西學理當成為共識。納西學和藏學的研究進展及成果對喜馬拉雅-藏彝走廊區(qū)域各民族歷史文化及現(xiàn)實問題的研究同樣有重要的參證價值。本文試從納藏兩族的歷史文化關系以及事關藏學研究諸重要領域的若干方面論析納西學研究與藏學研究間的深刻關聯(lián)。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studies and the study of Himalaya-Tibetan-Yi corridor, the importance of Naxi stud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xi and Tibetan studies, which occupies a prominent po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of the reg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nd the study of Naxi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ibetan studies. Similarly, the study of Tibetan studies can not ignore the Naxi theory as a consensus.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of Naxi and Tibetan studies are also valuable for the study of the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practical problems of various nationalities in the Himalayan-Tibetan-Yi Corridor.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profound relationship between Naxi study and Tibetan study from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Naxi and Tibetan peoples, as well as from several aspects related to the important fields of Tibetan studies.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
【基金】: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藏彝走廊族群認同及其社會文化背景的人類學研究》
【分類號】:C9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才讓太;再探古老的象雄文明[J];中國藏學;2005年01期

2 土呷;;昌都歷史文化的特點及其成因[J];中國藏學;2006年01期

3 同美;;西藏本教文化與納西東巴文化的比較研究——以《十三札拉神》中的“威瑪”與《東巴文化真籍》中的“尤瑪”為例[J];民族學刊;2013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錫全;;燕刀“■”字新解[J];安徽錢幣;1996年01期

2 袁銀枝;;西藏昌都宗教文化旅游資源開發(fā)的困境及對策[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年12期

3 李延浩;楊向東;;藏族原始“擬獸舞”考察[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 宋文娟;王坤茜;徐人平;;納西東巴文字字素的形象構(gòu)形分析與應用[J];包裝工程;2010年04期

5 宋文娟;王坤茜;徐人平;;東巴文字省素和加素構(gòu)形在四季文字圖形化中的運用[J];包裝工程;2010年08期

6 李永輪;;納西族東巴文在現(xiàn)代民族產(chǎn)品設計中的應用探析[J];包裝工程;2011年14期

7 周楊鶼;;從《古事記》試析納西東巴文的原始性[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0年07期

8 彭志軍;;東巴文字古籍農(nóng)事技術信息的文化價值[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1年08期

9 陸華山;;淺析納西語虛詞的用法[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1年09期

10 劉紅妤;;借形字管窺[J];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佳;;東巴經(jīng)中與“茶”有關的常用語用字分析[A];2010年重慶市語言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翁乃群;;被“原生態(tài)”文化的人類學思考[A];走進原生態(tài)文化——人類學高級論壇2010卷[C];2010年

3 喻遂生;;納西東巴文文獻學綱要[A];歷史文獻研究(總第28輯)[C];2009年

4 李曉亮;毛志剛;;納西東巴文與甲骨文鳥類字比較研究[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5 史晶英;;從東巴教禳鬼儀式看納西族古代的軍事思想[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6 鄭長麗;;東巴經(jīng)中的“寫”字用字分析[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7 楊薇薇;;借形字淺論[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1期[C];2013年

8 楊蕾;;淺談哥巴文的綴飾字素[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1期[C];2013年

9 余攀;;淺析借用漢字的哥巴文字符[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1期[C];2013年

10 和學璋;;納西東巴文中的地名單位辨析[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4年第1期[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鑒濰;寧瑪派隆欽饒絳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金東柱(KIM DONGJU);苯教古文獻《黑頭凡人的起源》之漢譯及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卓么措;藏傳佛教藝術傳承中信息技術應用的價值定位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井祥貴;納西族學校民族文化傳承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曾小鵬;俄亞托地村納西語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李連榮;中國《格薩爾》史詩學的形成與發(fā)展(1959—1996)[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諾布旺丹(俄日航旦);伏藏史詩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郝士宏;古漢字同源分化研究[D];安徽大學;2002年

9 陳立明;藏門珞民族關系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10 趙心愚;納西族與藏族歷史關系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淑芬;甲骨文與東巴文的意象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宋文娟;東巴文字的構(gòu)形藝術及其平面設計應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3 楊曉媛;快速原型技術在彩雕黑陶產(chǎn)品開發(fā)中的應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4 李佳;《納西東巴古籍譯注全集》祝福語用字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李曉亮;洛克《納西語英語百科辭典》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張艷花;納西東巴文經(jīng)書中省略現(xiàn)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宋家樂;論川藏邊茶馬古道上的城鎮(zhèn)[D];西藏民族學院;2011年

8 林馬健在;九寨溝達吉寺歷史與現(xiàn)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徐繼榮;次恩丁村納西語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10 全華玲;納西象形文字在視覺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紡織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才讓太;;本教文獻及其集成[J];中國藏學;1990年02期

2 張云;本教古史傳說與波斯祆教的影響[J];中國藏學;1998年04期

3 土呷;昌都地區(qū)建筑發(fā)展小史[J];中國藏學;2003年01期

4 楊作山;吐蕃與大食關系芻議[J];回族研究;2000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實習記者 賈遠;《納西學研究的新視野——納西文化與多彩麗江》在昆展覽[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09年

2 雨龍;《納西學研究的新視野——納西文化與多彩麗江》在昆舉行[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09年



本文編號:185139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85139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7ec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