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里斯瑪?shù)牧鲃优c物的神圣化過程——以云南新華村制作的六字真言手鐲為例
本文選題:卡里斯瑪 + 物 ; 參考:《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摘要】:坦拜雅(Stanley J.Tambiah)以泰國護身符的崇拜為個案,展示了隱修于森林的佛教圣徒如何將自己的"卡里斯瑪"經(jīng)過圣化(開光)儀式轉(zhuǎn)移到護身符之上,從而使護身符獲得神圣性的過程。參照坦拜雅關(guān)于"卡里斯瑪"客觀化的論述,通過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新華村白族制作的六字真言手鐲神圣化過程的研究,說明了物品神圣性符號的多樣性與卡里斯瑪來源的多元化有關(guān)?ɡ锼宫?shù)亩嘣酝ㄟ^人的不斷流動而獲得,卡里斯瑪在人的身上不斷積累,再經(jīng)過客觀化的過程,轉(zhuǎn)移到了物品之上,最終使得物品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神圣性。
[Abstract]:Stanley J.Tambiah, with the adoration of the Thailand amulet, shows how the Buddhist saints hidden in the forest transferred their "Kai Guang" ritual above the ritual of sanctification, thus making the amulet holiness. The study on the holiness of the six character bracelets made by the Bai people of the Bai nationality in the Heqing County of Dali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province, shows that the diversity of the sacred symbols of the goods is related to the diversity of the source of the charisma. The process is transferred to the objects, which ultimately makes the goods show a multiplex sanctity.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基金】: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色音研究員主持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中國少數(shù)民族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考察”階段成果
【分類號】:C95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金榮;徐佳;;韋伯與桑巴特比較視角下的現(xiàn)代社會起源——兼論中國現(xiàn)代性之發(fā)端[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2 梁宏信;;祖先崇拜——論人神互動與社會秩序有序性問題[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3 張宗藍;;懿美與昭戒——論《醒世姻緣傳》中的善惡形象與道德觀念[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4 郭小飛;;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觀及探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5 周伯琦;;試析宗教在道德教化中的作用(下)[J];科學與無神論;2014年01期
6 宋麗萍;張淑蘭;;印度倫理的歷史性變遷與結(jié)構(gòu)特征[J];南亞研究季刊;2014年04期
7 王煥炎;;國家治理的形而上學思考——論現(xiàn)代國家治理體系的三重建構(gòu)[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5年04期
8 趙旭東;付來友;;“象征之橋”:獨龍族宗教信仰及其在現(xiàn)代醫(yī)學影響下的轉(zhuǎn)變[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9 劉華;;傣族傳統(tǒng)社會對南傳佛教的規(guī)制[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4年04期
10 羅鋒;;柏格理烏蒙山區(qū)傳教的階段性對比分析[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5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飛熊;意義創(chuàng)造[D];蘇州大學;2011年
2 汪麗紅;十三世紀西歐女性神秘主義研究[D];復(fù)旦大學;2012年
3 田慶鋒;清代西部宗教立法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4 桂華;圣凡一體:禮與生命價值[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5 袁泉;基層慈善實踐中的制度變遷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6 張苓;道德的起源[D];山東大學;2014年
7 田薇;宗教性視閾中的生存?zhèn)惱韀D];山東大學;2014年
8 桂華;圣凡一體:禮與生命價值[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9 李芳;我國高等學校學生生命觀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10 徐娜;馬克思法哲學批判視域中的政治國家與市民社會[D];復(fù)旦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郭丹;朱清亮;;德國崛起的文化社會學思考[J];企業(yè)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10年01期
2 王翔;;論儒教的類型及其先知孔子的身份特征——由馬克斯·韋伯的宗教類型學引申出去[J];法制與社會;2008年31期
3 ;[J];;年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 朱生玉;學術(shù)共同體的領(lǐng)導(dǎo)法則[N];中國教育報;2009年
2 曾毅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ān)系學院;制度突變理論:一種解釋制度變遷的新視角[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PARTY時間到和“閃耀”“短小”說再見[N];中國服飾報;2010年
4 復(fù)旦大學國際關(guān)系與公共事務(wù)學院講師 包剛升;島嶼的寓言:誰之統(tǒng)治?何種秩序?[N];東方早報;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薇;另一種形式的“卡里斯瑪”[D];復(fù)旦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8500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850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