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相親會:城市回族婚介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發(fā)明”
本文選題:城市回族 + 婚介; 參考:《回族研究》2015年03期
【摘要】:婚介是婚姻得以建立不可缺少的媒介,也是傳統(tǒng)社會婚姻在道德層面合法性的社會形式。回族人重視婚介對于婚姻成立的必要作用,以人為媒介主導的男女個體相親為回族傳統(tǒng)婚介的表現(xiàn)形式。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城市回族社會中開始不斷出現(xiàn)穆斯林相親會現(xiàn)象,這種新型的現(xiàn)代婚介類型可以視為城市回族傳統(tǒng)的發(fā)明,是新的時代境遇中城市回族的與時俱進與創(chuàng)新之舉。
[Abstract]:Matchmaking is not only an indispensable medium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riage, but also a social form of moral legitimacy of marriage in traditional society.The Hui people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necessary role of matchmaking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riage, and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atchmaking of Hui nationality is the individual matchmaking between men and women, which is dominated by man and woma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Muslim matchmaking began to appear in urban Hui society. This new type of matchmaking can be regarded as the invention of urban Hui tradition.Is a new era of urban Hui with the times and innovation.
【作者單位】: 寧夏大學回族研究院;
【分類號】:C95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啟成;堅持學科理論創(chuàng)新 推動回族學研究新發(fā)展[J];回族研究;2003年04期
2 穆薩;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綜述[J];回族研究;2003年04期
3 畢發(fā)認;;回族他稱研究[J];今日民族;2008年01期
4 何峰;賈偉;李臣玲;;城市化進程中的西寧回族[J];青海社會科學;2008年03期
5 王延明;;現(xiàn)代化沖擊下的西北地區(qū)回族傳統(tǒng)文化變遷[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6 海存福;;方法論視野中的回族學研究探析——以回族學構(gòu)建過程中的教育理論研究為例[J];回族研究;2010年02期
7 ;第十九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在呼和浩特召開[J];中國穆斯林;2010年05期
8 江曉紅;;淺談經(jīng)濟變遷對回族女性發(fā)展的影響[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0年05期
9 蘭天祥;;近代回族公益活動述論[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10 馬宗保;試論回族的人文性格[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光寧;;西北回族社會自尊感形成的結(jié)構(gòu)分析[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2 孫俊萍;;關(guān)于回族學研究的幾個問題[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3 海存福;;回族學研究的幾個方法問題——以回族教育研究為例[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4 馬廣德;;從《回族研究》50期看近13年來的回族學研究[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5 馬啟成;哈正利;;與時俱進的百年回族研究——20世紀回族研究述略(摘要)[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6 白貴;馬騏;;論回族發(fā)展過程中傳媒資源利用的幾個問題[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7 馬紹美;;回族學學科建設研究三議[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8 楊志娟;;近代西北回族教育及回族知識分子的產(chǎn)生[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9 胡云生;;構(gòu)想與現(xiàn)實:三重關(guān)系互動中的回族認同[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10 王建平;;全球化形勢下回族社會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楊文炯;回族社區(qū):“單位”之間的社會互動[N];中國民族報;2006年
2 白貴 金強;回族新文化運動與回族報刊[N];中國民族報;2009年
3 寧夏大學 孫振玉;見證回族語言文化的魅力[N];寧夏日報;2011年
4 記者 朱冊;州回族學會召開回族學研討交流會[N];大理日報(漢);2011年
5 周競紅;紅旗漫卷西風[N];中國民族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溫文芳;社會轉(zhuǎn)型期城市回族女性觀念、行為變遷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高小巖;游離中沉淀:認同與變遷的都市回族視角[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3 李健彪;近代西北回族社會變遷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駱桂花;甘青寧回族女性傳統(tǒng)社會與文化變遷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5 謝立宏;寧夏固原飲河村回族失地農(nóng)民生活方式變遷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6 閃蘭靖;回族基層社區(qū)平衡發(fā)展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7 常棣;三亞回族的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8 馬海壽;當代新疆昌吉地區(qū)回族生計方式變遷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9 桂榕;歷史·文化·現(xiàn)實:回族的國家認同[D];云南大學;2010年
10 冶蕓;民族政治精英的雙重認同[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清芳;中國回族與新聞傳播[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2 李付兵;歷史上四川回族的地域分布及其變遷[D];西南大學;2008年
3 姚魏陽;渭南回族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4 康家瑋;都市背景下回族經(jīng)商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1年
5 蔣佳寧;對牛街回族社區(qū)的人類學回訪[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王淑寧;當代城市世居回族價值觀的嬗變[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7 田婕;城市化進程中天水回族社區(qū)變遷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8 李偉偉;散雜居地區(qū)城鄉(xiāng)回族社區(qū)網(wǎng)絡結(jié)構(gòu)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9 許歡;山西長治市城區(qū)西街回族社區(qū)調(diào)查研究[D];寧夏大學;2013年
10 冶萍;回族婚育文化變遷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7543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754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