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人類學民族學理論創(chuàng)新與田野調(diào)查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本文選題:人類學理論 切入點:人類學研究 出處:《民族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正中日人類學民族學理論創(chuàng)新與田野調(diào)查國際學術研討會于2013年11月18—19日在北京召開。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和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聯(lián)合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文化研究室和《民族研究》編輯部共同承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協(xié)辦。開幕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王延中研究員、日本國立民族學博
[Abstract]: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of 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 in China and Japan was held in Beijing on November 18-19, 2013.The conference was jointly sponsored by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nd Anthropolog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National Museum of Ethnology of Japan.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At the opening ceremony, Wang Yanzhong,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nd Anthrop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National Ethnology of Japan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研究》編輯部;
【分類號】:C9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銘銘;;差異與關聯(lián)——從漢、藏、彝三個文本中的“生死觀”看比較人類學[J];南方文物;2009年02期
2 徐杰舜;;人類學釋放我對客家的真愛——訪客家學者周建新教授[J];民族論壇;2012年10期
3 劉生琰;李元元;;單一與多元——“市場”理念及其人類學拓展[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4 馬雪峰;;1980年以來的中國大陸人類學學科建設:民族學與人類學的分離以及人類學發(fā)展的多元路徑[J];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5 阮西湖,徐杰舜;面向21世紀的國際人類學──國際人類學民族學聯(lián)合會第14屆世界大會綜述[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6 周泓;民族學、人類學相關理論與民國新疆社會研究[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7 覃德清;關注民生 體認民心─—華南紫村族群生存境況與精神世界的人類學考察[J];廣西民族研究;1999年02期
8 孫慶忠;;學科生命的探詢與見證——《黃淑娉人類學民族學文集》[J];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9 周泓;;莊孔韶人類學民族學研究的方法論訴求之意義(上)——中國認知傳統(tǒng)與區(qū)域文化理念的理論與實踐[J];民族論壇;2012年06期
10 黃澤;人類學與民族史結合研究在中國的發(fā)展[J];廣西民族研究;1999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記者 趙嵐;發(fā)展中的中國民族學與人類學[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魏志龍;多重情景下的學術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楊冰;池州儺變遷的人類學考察[D];安徽大學;2013年
2 羅文宏;藝術江湖:水域形態(tài)的社會及其延續(xù)[D];中國人民大學;2013年
3 尹凱;歷史、技術與觀念[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7235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723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