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論文 >

跨越邊界與范式——《文化復合性:西南的儀式、人物與交換》導論

發(fā)布時間:2018-04-02 11:02

  本文選題:文化復合性 切入點:西南 出處:《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1期


【摘要】:論文集《文化復合性:西南的儀式、人物與交換》(待版)的導論,梳理了文集收錄論文的主要內容,基于這些內容,提出"文化復合性"概念,以此概括中國西南人文世界的面貌,即不同社會共同體內部結構生成與外在社會實體的關系結構。指出盡管"文化復合性"是基于21世紀最初10余年一批新一代人類學研究者的歷史民族志研究提煉出來的概念,但它對20世紀中國民族學(尤其是西南研究)的經驗和理論研究遺產的總結,是對既有學術論述的反思性繼承。在形成這種反思性繼承的過程中,汲取西方人類學有關交換、結構、歷史性、世界體系、族群性、神圣性等方面論述的理論養(yǎng)分,將之與新時代中國人類學民族區(qū)域研究相聯(lián)系,進而提出了有自身特色的理論見解。
[Abstract]:Introduction to the Collection of articles "Cultural compounding: ceremony, characters and Exchange in Southwest China" (to be published),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collected papers are combed out, and based on these contents,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compounding" is put forward.This paper sums up the appearance of the humane world in southwest China, t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different social communities and the external social entities.It is pointed out that although "cultural compounding" i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ethnography of a new generation of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ers in the first ten years of the 21st century,However, it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heritage of Chinese ethnology (especially the southwest study) in the 20th century, which is a reflective inheritance of the existing academic argumentation.In the process of forming this reflective inheritance, we draw on the theoretical nutrients discussed by Western anthropology on exchange, structure, history, world system, ethnicity, sanctity, etc.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gional study of ethnic groups in Chinese anthropology in the new era,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theoretical opinions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分類號】:C91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翁乃群;女源男流:從象征意義論川滇邊境納日文化中社會性別的結構體系[J];民族研究;1996年04期

2 李紹明;從中國彝族的認同談族體理論——與郝瑞(Stevan Harrell)教授商榷[J];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3 郝瑞;再談“民族”與“族群”——回應李紹明教授[J];民族研究;2002年06期

4 王文光;翟國強;;試論中國西南民族地區(qū)青銅文化的地位[J];思想戰(zhàn)線;2006年06期

5 王文光;仇學琴;;《史記》“四裔傳”與秦漢時期的邊疆民族史研究[J];思想戰(zhàn)線;2008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月如;;人類學視野下的宗教研究路徑探討[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2期

2 張曉芳;;北大留日學生創(chuàng)辦的《學海》雜志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3 焦若水;胡浩;;城市社會空間的擴展:北京奧運會的城市社會學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年12期

4 劉少虎;;歷代屯墾績效對民國新疆的中華民族認同影響研究[J];保山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5 張祝平;;從文化自覺的視域審視太極文化的勃興[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6 葉舫妤;;貴州施洞地區(qū)苗族傳統(tǒng)服飾刺繡研究——苗繡手工業(yè)者概況田野調查實錄[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年01期

7 安思佳;;一曲悲涼的哀歌——從《穆斯林的葬禮》看民族文化差異[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年02期

8 李宏偉;佟訓舟;;拉鐵摩爾的“中國情結”[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9 袁三英;;解構與建構:既定性別關系社會文化模式的“破”與“立”[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10 李宏偉;佟訓舟;;從特納到拉鐵摩爾——邊疆史研究的發(fā)展[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陶玉霞;;從文化創(chuàng)意到文化重建——鄉(xiāng)村游憩未來之路[A];2012中國旅游科學年會論文集[C];2012年

2 王志偉;;明清時期朝鮮半島的地緣戰(zhàn)略地位分析[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二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12年

3 劉海龍;楊銳;;對構建中國自然文化遺產地整合保護空間網(wǎng)絡的思考[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8年

4 郭佩惠;;論文化多樣性與和諧文化[A];孔學研究(第十四輯)——云南省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劉復生;;族群問題三議——以藏彝走廊民族為例[A];“藏彝走廊歷史文化”學術討論會會議論文[C];2003年

6 岳天明;;試論我國教育人類學的學科定位與學科精神[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于影麗;;西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三級課程實施再思考——以新疆地區(qū)為例分析[A];中國少數(shù)民族教育學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顧曉偉;李云根;;在福建發(fā)現(xiàn)中國的海洋文化——歷史記憶與海洋文化認同[A];福建省首屆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劉海龍;楊銳;;對構建中國自然文化遺產地整合保護空間網(wǎng)絡的思考[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4分會場——風景園林與城市生態(tài)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張利群;;論文學批評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的合理性[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世明;公元前3世紀—公元4世紀匈奴國家形態(tài)的演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果海英;西法東來的樣式[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劉秋芝;口頭表演與文化闡釋[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4 叢海平;元代軍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李笑頻;民族民間藝人生活的苦樂原則[D];云南大學;2010年

6 張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國家建構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田應仟;中等職業(yè)教育與民族社區(qū)共生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何圣倫;苗族審美意識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汪鯨;新加坡華人族群的生活世界與認同體系(1819-1912)[D];暨南大學;2011年

10 吳學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樂融入外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鵬;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鄭宇;后現(xiàn)代史學對傳統(tǒng)史學的挑戰(zhàn)與反思[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羅美玲;從宗族儀式到民族節(jié)日[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4 陳巧嵐;參與式發(fā)展:程陽橋景區(qū)民族旅游的人類學透視[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謝秋慧;仫佬族家庭中的婦女權利問題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6 黃蘭;不交易的“交易者”:廣西隆安縣南圩鎮(zhèn)亥日的牛中[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7 馬小平;人類學視野下生態(tài)移民的文化變遷[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8 賀傳熙;產品設計及使用過程中認知摩擦的成因要素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9 李會勤;生態(tài)文化自覺探析[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10 宋寧;文化自覺的時代內涵及現(xiàn)實意義[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馬戎;關于民族研究的幾個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2 邱宣克;王大道;黃德榮;王涵;;楚雄萬家壩古墓群發(fā)掘報告[J];考古學報;1983年03期

3 李紹明;從中國彝族的認同談族體理論——與郝瑞(Stevan Harrell)教授商榷[J];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4 李紹明;川滇邊境納日人的族別問題[J];社會科學研究;1983年01期

5 ;四川茂縣牟托一號石棺墓及陪葬坑清理簡報[J];文物;1994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靖宇,,王應樹;當代世界格局復合性考析[J];歐洲;1995年05期

2 郝愛華 ,劉春鵬 ,姜正冬;論我國經濟轉型期青年思想的復合性[J];山東青少年研究;1994年03期

3 王繼榮;;管制、管理、服務——論現(xiàn)代政府職能的復合性[J];甘肅理論學刊;2012年04期

4 張兆曙;;治理共同體:部門分立體制下聯(lián)合治理的組織形式[J];浙江學刊;2014年01期

5 齊衛(wèi)平;;高校黨建工作復合性的多向度問題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年31期

6 孫樹文;范飛;;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政治文化的復合性特質[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06期

7 ;健康生活[J];杭州(生活品質版);2011年Z1期

8 張立平;蘇立新;;論推定的復合性[J];社科縱橫;2007年12期

9 張青;論轉軌時期我國多階段復合性的政府職能[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10 孫英;;營業(yè)財產:特殊的財產形態(tài)[J];山東審判;200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彭國球;陳春鳴;何忠杰;張憲;孟海東;文宇;黨偉;果應菲;;激情自殺致復合性藥物毒物中毒臨床分析[A];全國中毒與救治學術交流會暨中國毒理學會中毒與救治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痆C];2002年

2 李兆福;;做醫(yī)生與做人[A];玉溪市第十屆內科學術年會專題匯編[C];2005年

3 張踐;;論復合性民族與多元文化認同[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5集)[C];2009年

4 王德文;左紅艷;李楊;徐新萍;王少霞;郭曉明;王靜雯;唐湘君;曹桓熔;劉志瑞;劉肖;彭瑞云;;復合性擠壓傷——掩埋條件下的特有傷類(持續(xù)致傷的生命耐受力及其病理生理變化特點)[A];第十三屆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5 張帆;;復合性潰瘍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探討[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二十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8年

6 施漫纓;俞寶典;;復合性肛門病同期治療術臨床療效觀察[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瘍科分會第十一次全國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3年

7 張嘉麟;;二極管(DIODE)雷射對東方女性復合性醫(yī)學美容功能效果[A];中華醫(yī)學會第14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8 施縵纓;俞寶典;;450例復合性肛門病同期治療術臨床療效觀察[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大腸肛門專業(yè)委員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9 何家坤;姚清勇;劉立飛;;焊接引爆致胸腹復合性開放性廣泛炸裂傷1例[A];第五屆全國生物醫(yī)學體視學學術會議、第八屆全軍軍事病理學學術會議、第四屆全軍定量病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10 王林峰;王健麟;;西安都城隍廟歷史街區(qū)復合性多義空間營造[A];第十五屆中國民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復合性潰瘍復發(fā)率低[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5年

2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人民法院 郭敬波;角色復合性決定法官思維的多向性[N];人民法院報;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許星晨;老年大學復合性空間設計探討[D];重慶大學;2013年

2 陳磊;基于區(qū)域空間的商業(yè)綜合體復合性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0008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70008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8be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