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與蒙古族語言文化互動研究
本文選題:滿族 切入點:蒙古族 出處:《滿族研究》2013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滿族與蒙古族在語言文化上的相互影響源遠流長,在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滿族蒙古族的語言文化地位是不同的,其語言文化接觸與互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女真人借用蒙古文字階段;滿族、蒙古族語言文化互相影響階段;滿族、蒙古族語言文化接觸弱化——滿語受到漢語影響迅速漢化的階段,反映了不同民族歷史環(huán)境的積淀,折射出民族交往、發(fā)展的軌跡和社會文化的影響。
[Abstract]: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anchu and Mongolian in language and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In different stages of history,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status of Manchu Mongolian is different. Its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act and interaction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stage in which the real woman borrows the Mongolian characters; the Manchu, the Mongolian language and culture affect each other; the Manchu, The Mongolian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act is weakened-Manchu language is influenced by Chinese rapidly, which reflects the accumulation of historical environment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and reflects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track and social culture.
【作者單位】: 大連民族學院東北少數(shù)民族研究院;大連民族學院體育教學研究部;
【基金】:2012年大連民族學院博士啟動金資助項目:1012rc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ZJ12RWZD007-3、DC110421 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L07DMZ006;L08DTY022
【分類號】:C9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季永海;從接觸到融合——論滿語文的衰落(下)[J];滿語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王敵非;;《重刻清文虛字指南編》研究[J];滿語研究;2009年01期
2 張世方;;北京話“伍的”的來源[J];民族語文;2009年01期
3 馮云英;;東北地區(qū)滿語衰微原因簡論[J];滿族研究;2010年03期
4 陳建偉;;少數(shù)民族族群語言保護的歷史透視——以滿語為個案[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0年06期
5 陳建偉;;滿語興衰的歷史考察[J];云南檔案;2012年01期
6 楊恕;曹偉;;評清朝在新疆的隔離制度[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8年02期
7 趙江民;;語言接觸影響下的新疆語言規(guī)劃調適[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長山;滿蒙書面語詞匯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3 劉彥臣;清代“國語騎射”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胡艷霞;清代滿族與東北少數(shù)民族語言關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杰;滿族富察哈拉家譜初探[D];黑龍江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季永海;;論滿語中的漢語借詞[J];滿語研究;1985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小蔭;滿族肇興時期所受蒙古文化的影響[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4年06期
2 黃鳳祥;;國務院批準建立岫巖、鳳城、新賓三個滿族自治縣[J];中國民族;1985年04期
3 張應強,朱愛冬;都市社會的族群認同及其表述實踐[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4 ;哈爾濱市滿族聯(lián)誼會舉辦紀念滿族“頒金節(jié)”暨《使命與責任》座談會[J];中國民族;2010年01期
5 白柯;四川的滿族[J];四川統(tǒng)一戰(zhàn)線;2001年11期
6 李云霞;從滿族的宗教信仰看清代的民族宗教政策[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2年04期
7 姜小莉;;滿族漢化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8 ;我們是怎樣抓民族經濟工作的[J];滿族研究;1986年02期
9 ;發(fā)展繁榮的十年——紀念遼寧省民族研究所成立十周年[J];滿族研究;1992年03期
10 ;中國少數(shù)民族簡介·滿族[J];民族團結;199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郝洪喜;馬鐵松;;敢問路在何方?——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改革開放脫貧致富紀實[A];少數(shù)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史料學學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8年
2 胡曉娟;;北寧市滿族“老天地”祭祖儀式的調查[A];宗教與民族(第四輯)[C];2006年
3 榮盛;;呼和浩特都市居民的多民族化形成及現(xiàn)狀[A];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第一次全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3年
4 楊圣敏;;歷史上民族關系中的幾個問題[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5集)[C];2009年
5 李靜;;民族心理學視野中的民族意識研究[A];第七次全國民族理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4年
6 高向東;李偉民;;上海市外來少數(shù)民族服務與管理長效機制研究[A];民族法學評論(第七卷)[C];2010年
7 趙阿平;;肅慎—女真族系的民族學研究在黑龍江流域文明發(fā)展中的地位[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8 董建民;;改革開放30年民族工作譜新篇[A];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黑龍江省民族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見習記者 王超 記者 趙桂梅;鄉(xiāng)情濃脈 民族大愛[N];錦州日報;2009年
2 趙景新;喇叭溝門滿族鄉(xiāng):山鄉(xiāng)繪就新篇章[N];中國民族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趙小剛;別樣的慶典[N];丹東日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張美梅 實習生 張延波;朝克,一個蒙古族文化的追夢者[N];通遼日報;2010年
5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組組長 曹保明;滿族說部與海洋文化[N];吉林日報;2011年
6 石光樹;走向民族區(qū)域自治[N];中國民族報;2004年
7 記者 孫全;市滿族聯(lián)誼會產生第六屆理事會[N];沈陽日報;2008年
8 關云德;滿族的育兒習俗[N];吉林日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敖力召 李易霖;探尋畢節(jié)余姓蒙古族[N];貴州民族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黃波;抓好一塊 閃亮一線 建好一點 豐收一片[N];撫順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冬利;滿族居住形態(tài)的建筑人類學解讀[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2 馬愛杰;現(xiàn)當代我國民族鄉(xiāng)村政治發(fā)展與社會變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李云霞;錫伯族文化探微[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4 金俊峰;東北亞地區(qū)民族溫突文化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5 魏延梅;在自覺、互動和對話中傳承民族文化[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6 張寶成;磨合與交融:呼倫貝爾巴爾虎蒙古人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沙;北京市密云縣檀營滿族蒙古族鄉(xiāng)城市化問題及對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吳偉偉;民族認同的多重表述[D];內蒙古大學;2010年
3 布和巴特爾;蒙古族人地和諧思想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4 樸賢美;朝鮮民族與滿族禽鳥崇拜的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5 楊瑞雪;滿族家族結構與功能變遷下的家族民俗[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6 趙金鋒;散雜居地區(qū)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變遷與發(fā)展[D];中南民族大學;2012年
7 吳靈芝;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對蒙古族文化變遷的影響[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8 彭純;滿族薩滿教現(xiàn)代遺存探析[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9 劉春惠;河北易縣忠義村:一個滿族村的民族學調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紅梅;旅游業(yè)中呈現(xiàn)的蒙古族傳統(tǒng)文化變遷[D];內蒙古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5598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559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