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的“意外”表述——以密枝祭神儀式中外來媒介物的表述為例
本文關(guān)鍵詞: 密枝祭神儀式 儀式表述 外來媒介物 出處:《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以彝族撒尼人密枝祭神儀式的"標準"表述為基礎(chǔ),通過田野調(diào)查中密枝祭神儀式的"意外"表述的田野案例,分析在外來媒介物的介入下,民間儀式的表述變遷,探討外來媒介物與民間文化表述的問題。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 standard " expression of the sacred ritual of the Yi people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pression changes of folk rituals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foreign media and folk culture in the intervention of foreign media .
【作者單位】: 昆明理工大學藝術(shù)與傳媒學院;
【基金】:昆明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阿詩瑪·傳媒:一個民族符號的文化變遷”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892.3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張巖;;外婚制與人類社會起源[J];社會學研究;2006年06期
2 楊樸;“薩滿教”的本質(zhì)是巫術(shù)而不是宗教[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3 陳春聲;正統(tǒng)性、地方化與文化的創(chuàng)制──潮州民間神信仰的象征與歷史意義[J];史學月刊;2001年01期
4 索端智;;藏族信仰崇拜中的山神體系及其地域社會象征——以熱貢藏區(qū)的田野研究為例[J];思想戰(zhàn)線;2006年02期
5 鄭莉,陳昌文,胡冰霜;藏族民居——宗教信仰的物質(zhì)載體——對嘉戎藏族牧民民居的宗教社會學田野調(diào)查[J];西藏大學學報(漢文版);2002年01期
6 李娟;;后稷圖騰感生說質(zhì)疑[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鵬;符號化政治——并以文革時期符號象征秩序為例[D];復旦大學;2003年
2 劉亞丁;靈驗記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3 李志強;索洛古勃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宗教神話主題[D];黑龍江大學;2005年
4 高澤禎;道次第蠡測[D];四川大學;2005年
5 艾萍;變俗與變政[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陶明選;明清以來徽州民間信仰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7 涂怡超;美國基督教福音派及其對國際關(guān)系的影響[D];復旦大學;2007年
8 田歡;維吾爾族視覺藝術(shù)的族群性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9 胡亮;產(chǎn)權(quán)抑或其它[D];上海大學;2007年
10 周利敏;鄉(xiāng)村寺廟發(fā)展脈絡中的嵌入性分析[D];上海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志鴻;雷神、雷法與清微道派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2 胡興建;自然,抑或約定[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3 宋來福;涼山彝族裝飾藝術(shù)符號系統(tǒng)解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4 康忠慧;右江地區(qū)“岑氏土官”信仰探析[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5 鄭德東;論陶藝創(chuàng)作中的精神沉淀[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07年
6 吳剛;梁平民間藝術(shù)的文化生態(tài)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7 王苑媛;從“身體技術(shù)”看莫斯的人類學理論體系[D];四川大學;2007年
8 胡曉嵐;美國華府越戰(zhàn)紀念碑研究[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08年
9 張亞鵬;社會科學的客觀性初探[D];浙江大學;2007年
10 張猷猷;不可窮盡的人類學知識[D];貴州師范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于錦銹;路南彝族“密支”節(jié)考——“社祭”起源與演變的比較研究[J];思想戰(zhàn)線;1987年06期
,本文編號:15122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512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