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類民間傳統(tǒng)藝術(shù)在多民族語境中發(fā)展探究——對連廂藝術(shù)的再認識
本文關(guān)鍵詞:同類民間傳統(tǒng)藝術(shù)在多民族語境中發(fā)展探究——對連廂藝術(shù)的再認識 出處:《貴州民族研究》2012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連廂 霸王鞭 歌舞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多民族
【摘要】:連廂藝術(shù)目前被多個地區(qū)和民族申報為本土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然而人們對連廂藝術(shù)依然存在諸多誤解、混淆與爭議,具體表現(xiàn)在連廂藝術(shù)的定名繁雜,傳說多樣,學術(shù)界對其發(fā)源考證存疑。而連廂作為多民族所共有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以多民族的視角對其發(fā)源以及藝術(shù)特征的進行重新的認識對其今后的發(fā)展繁榮具有重要意義。
[Abstract]:Lianxiang art has been declared as the loc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y many regions and ethnic group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misunderstandings, confusion and controversy about the art of connecting Xiang, which is embodied in the complicated naming of the art of connecting Xiang. The legends are diverse,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doubts about its origin and textual research, and Lianxiang is a comm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hared by many nationalit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to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its origin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from a multi-ethnic perspective.
【作者單位】: 重慶文理學院非物質(zhì)文化研究中心;
【分類號】:G122;C95
【正文快照】: 連廂是一種在中國普及度頗高的傳統(tǒng)民間歌舞。這種表演對人員和場地的要求和限制較小,表演者通常手持棍狀的連廂道具,根據(jù)舞動道具時發(fā)出的響聲為節(jié)奏進行歌舞表演。連廂表演所使用的道具在全國各地大致相同,一般為竹制的短棍,兩頭扎彩綢,并綴有小錢或鈴鐺等能發(fā)出響聲的小配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彭勁松;;我國民族體育樂舞的多元文化特征及社會價值探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08期
2 郭建民,趙世蘭;中西歌劇演唱藝術(shù)迥然相異的美學品格[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3 俞為民;論宋元南北戲曲之異[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4 黃志浩;論常州詞派的比興理論[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5 黃天驥;“爨弄”辨析──兼談戲曲文化淵源的多元性問題[J];文學遺產(chǎn);2001年01期
6 馮光鈺;明清俗曲[銀紐絲調(diào)][繡荷包調(diào)][對花調(diào)]考略[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7 馮光鈺;曲牌:中國傳統(tǒng)音樂傳播的載體和特有音樂創(chuàng)作思維[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呂文麗;諸宮調(diào)與中國戲曲形成[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4年
2 孔培培;從拉魂腔到柳琴戲[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喬麗;戲曲舞臺本科諢研究[D];南京大學;2005年
2 張綺;從河南民間道情看民間文化生存語境的歷史及變遷[D];河南大學;2005年
3 譚小軍;清代江西民間秘密教門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4 呂珍珍;河南目連戲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5 岳婕;明代浙江詞人用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永俠;弘治至嘉靖年間南京曲家研究[D];廣州大學;2007年
7 梁正海;儺文化的象征人類學闡釋[D];中南民族大學;2007年
8 司亞丹;大弦戲音樂初探[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肖軍 通訊員 伍竟軒 米小紅;中方“公共文化陽光”普照萬家[N];湖南日報;2007年
2 記者 穆哲民 通訊員 耿彥軍;晉中市群眾文化碩果累累[N];山西日報;2002年
3 記者 薄小波;金山廊下成“中國蓮湘文化之鄉(xiāng)”[N];文匯報;2010年
,本文編號:13780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378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