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研究的興起及其基本動向
本文關鍵詞:流散研究的興起及其基本動向 出處:《社會》2012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流散 族群 移民 族群屬性 跨國主義 多元文化主義
【摘要】: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和跨境人口急速流動,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間的交流、碰撞乃至沖突在深度與廣度上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態(tài)勢,流散研究正是在此基礎上興起和發(fā)展的。目前,流散研究雖然涉及了文化學、人類學、民族學、經(jīng)濟學、政治學和文學研究等諸多領域,且在各領域中其相關研究互相交織,互相影響,但從根本上說流散研究具有社會學的學科特征,種種流散問題研究的分支領域都離不開社會學的視角,其主要概念如族群、移民、族群特性、跨國主義以及多元文化理論等,向來為社會學所關注。本文主要通過對流散研究產(chǎn)生的淵源和基本概念變化的辨析及其發(fā)展史的梳理,勾勒出流散研究的歷史輪廓和現(xiàn)實流變,把握其當前的具體動向并揭示其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Abstract]:Along with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and cross-border population flow,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and different cultural exchanges, and showing a hitherto unknown collision conflict situation in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the diaspora, study is based on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At present, although the study involves the cultural diaspora, anthropology, ethnology, economics, politics studies and literary studies, and in various fields in the research of intertwined, influence each other, but fundamentally with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of Sociology of diaspora, all sorts of problems on the field of diaspora branch all cannot do without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the main concepts such as ethnicity, immigration, ethnicity, Transnationalism as well as the multicultural theory, has always been of concern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origin and the basic concept of change mainly through the study of convection dispersion analysis, outline the Diaspora The historical outline and reality of the study, grasp its current specific trends and reveal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作者單位】: 中國民航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天津市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美國猶太裔與華裔流散文學比較及其譯介研究”(20102226)的最終成果之一~~
【分類號】:C95
【正文快照】: 1.目前,在漢語中,diaspora一般除了被譯作“流散”外,還被譯作“散居”、“漂浪”等。一、前言“diaspora”(流散)1一詞的前身Diaspora在英語中是一個舶來詞,詞源始見于公元前3世紀希臘文版《舊約全書》第28章,原義指公元前586年猶太人在“巴比倫之囚”后被迫流亡的歷史事件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楊勝榮;試析種族與文化邊界的離合[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2 陳麗園;近代海外華人研究的跨國主義取向探索——評徐元音的《夢金山、夢家鄉(xiāng)》[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明歡;國際移民學研究:范疇、框架及意義[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2 高鴻鈞;沖突與抉擇:伊斯蘭世界法律現(xiàn)代化[J];比較法研究;2001年04期
3 張層林;《中國大百科全書》與《大美百科全書》的專業(yè)對讀[J];圖書與情報;2003年04期
4 侯才;認識重心的遷移與當代哲學的趨向[J];長白學刊;2005年01期
5 張沁潔,聶愛文;從人口遷移看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文化的特點[J];昌吉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6 張箭;論古代中世紀的世界通用語[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7 陳鵬;城市經(jīng)營的制度缺陷及其演進[J];城市規(guī)劃;2004年05期
8 蔡志強;沖突世界的兼容文明——后“9·11”的文明詮釋[J];東南學術;2004年03期
9 陳茗,陳若愚;日本邁向“移民大國”的蹣跚步履:歷史、現(xiàn)狀和展望[J];東南學術;2005年04期
10 呂云芳;從外來移民到本地少數(shù)族裔——印度阿薩姆邦的尼泊爾移民發(fā)展歷程[J];東南學術;2005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書俊;選擇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2 李風圣;中國制度變遷的博弈分析(1956-1989)[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郭艷君;歷史與人的生成[D];黑龍江大學;2002年
4 雋鴻飛;發(fā)展:人之生存方式的變遷[D];黑龍江大學;2002年
5 艾娣雅·買買提;文化與自然:維吾爾傳統(tǒng)生態(tài)倫理研究[D];新疆大學;2003年
6 馬和民;社會化危機及其出路[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高洪;當代中國人口流動問題[D];復旦大學;2003年
8 楊銳;論早期基督教與羅馬帝國[D];復旦大學;2003年
9 劉偉;中國專制王朝衰亡的經(jīng)濟學分析[D];復旦大學;2003年
10 蘭喜陽;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與完善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慧琪;農(nóng)民工城市適應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2 匡恒;移民勞工的權利保護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3 湯燕;中國非正規(guī)渠道移民的現(xiàn)狀、成因及趨勢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楊釗;旅游移民研究體系分析及九華山旅游勞工轉(zhuǎn)移和移民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5年
5 崔向升;從臨時勞工到公民[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徐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上海市流動人口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周淑瑾;於梨華文學作品與海外華人的再社會化[D];福州大學;2002年
8 葉珉;復興,,還是衰亡?[D];外交學院;2002年
9 孔德立;郭店儒簡與子思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10 杜萍;現(xiàn)代化中歷史悲樂論論爭及其啟示[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克林,李文祥,李作威,譚三川;提高異地扶貧開發(fā)科技含量 促進環(huán)境移民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桂西北喀斯特地區(qū)異地扶貧開發(fā)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J];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研究;1998年06期
2 楊勝榮;試析種族與文化邊界的離合[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3 徐江,歐陽自遠,程鴻德,林慶華;論環(huán)境移民[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1996年01期
4 劉鈍;蘇淳;;博學的紳士——弗朗西斯·高爾頓[J];自然辯證法通訊;1988年06期
本文編號:13559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355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