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若干儀式看桂北苗族鬼觀的文化邏輯
本文關(guān)鍵詞:從若干儀式看桂北苗族鬼觀的文化邏輯 出處:《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從儀式與認知結(jié)合的角度研究廣西龍勝苗族鬼觀的文化邏輯。在祈求歲時豐收或面對疾病、災難等危機時,苗族采取符合當?shù)氐奈幕瘋鹘y(tǒng)和社會慣習的祭鬼儀式。在日常生活的儀式過程中,苗族對自身行為所蘊含的特定邏輯賦予了象征意義,既滿足了人們內(nèi)心情感的需要,又維系著社會秩序的平衡。
[Abstract]:The cultural logic of the ghost view of the Miao Nationality in Longsheng, Guangxi, is studied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ritual and cognition. For when harvest or face sickness and disaster crisis, in line with the 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 of Miao take social and habitus of the ghost festival ceremony. In the ritual process of daily life, the Miao nationality has given symbolic meaning to the specific logic contained in their actions, which not only satisfies the needs of people's inner feelings, but also maintains the balance of social order.
【作者單位】: 三亞學院社會發(fā)展學院;
【基金】: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2012年度項目“西部省際結(jié)合部民族地區(qū)的內(nèi)發(fā)型發(fā)展研究”(項目編號:2012-GM-038;項目負責人:麻國慶)
【分類號】:C95
【正文快照】: 一、研究理路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獲得幸;蛟庥霾恍液,都會有合乎自身文化的解釋。這種現(xiàn)象很普遍,不同的處置方式顯示出迥異的文化邏輯。埃文斯-普里查德對非洲贊德社會巫術(shù)、神諭和魔法的研究,是同類主題的典范。當人們面臨危機時,要么自負責任,要么指控他人,不同的處置方式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渡邊欣雄;;為后世生活—漢族的生死觀與死的條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2 馬廣海;;論巫術(shù)信仰的合理性根據(jù)[J];民俗研究;2009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兵;;我國農(nóng)村家族養(yǎng)老保障與制度創(chuàng)新的可行性選擇——以河南省潢川縣何營村為例[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25期
2 張金俊;王文娟;;清代徽州宗族社會的組織控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3 邱澤奇;隔代無仇:布波文化融合的社會基礎[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4 趙文鐸;;“九·一八事變”對東北農(nóng)村宗族結(jié)構(gòu)的影響[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5 劉潔;當代都市家族文化的變遷——以武漢司門口彭氏家族為例[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5年06期
6 吳利華;;當代湘西苗族青年的文化生活方式[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8年03期
7 向凌;陳素娥;;湘西審美文化品格論[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07期
8 吳葉林;;文化哲學視野下的大學功能探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年08期
9 張敏;;企業(yè)文化剛性對戰(zhàn)略調(diào)整影響的內(nèi)在作用機理分析[J];財貿(mào)研究;2008年05期
10 王娟;蕭洪恩;;功能依賴與族性情結(jié):農(nóng)村宗族續(xù)譜活動的社會學解讀——基于湖北W村的個案研究[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哲;柳肅;;湘西苗族室內(nèi)祭祀空間的演變[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十一輯(2011年中國建筑史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蘭州理工大學學報第37卷)[C];2011年
2 王西華;;唯物史觀的正本開新[A];“科學發(fā)展觀與歷史唯物主義”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杜靖;;五服-姻親與宗族——一個漢人社會研究的新框架[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六輯)[C];2009年
4 王西華;;唯物史觀的正本開新[A];“科學發(fā)展觀與歷史唯物主義”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江昀;王椅;唐冰寒;;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科技傳播效果的影響因素分析——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例[A];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2011年刊)[C];2011年
6 劉婷婷;張翠松;;董必武與新中國司法制度建設[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輯·上冊)[C];2011年
7 宋平;;中國新移民與跨國小社會實踐[A];族群遷徙與文化認同——人類學高級論壇2011卷[C];2011年
8 莊孔韶;徐杰舜;杜靖;石峰;;鄉(xiāng)土中國人類學研究[A];人類學與鄉(xiāng)土中國——人類學高級論壇2005卷[C];2005年
9 廖慶六;;試論金門家廟文化景觀[A];守望與傳承——第四屆海峽兩岸閩南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林繼富:百年來中國民間故事的集錄[A];中國口頭文學遺產(chǎn)數(shù)字化工程全記錄[C];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東部地區(qū)的宗族與地方社會[D];南開大學;2010年
3 鄧群剛;集體化時代的山區(qū)建設與環(huán)境演變[D];南開大學;2010年
4 淡樂蓉;藏族“賠命價”習慣法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5 鞏英春;當代信息社會背景下的文化資本批判[D];吉林大學;2011年
6 何紹輝;貧困、權(quán)力與治理[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狄金華;被困的治理[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栗志剛;民族認同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何圣倫;苗族審美意識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楊沛艷;黔中苗族宗族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秋慧;仫佬族家庭中的婦女權(quán)利問題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2 陳曦;廣西南丹白褲瑤銅鼓舞考察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3 黃蘭;不交易的“交易者”:廣西隆安縣南圩鎮(zhèn)亥日的牛中[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4 馬小平;人類學視野下生態(tài)移民的文化變遷[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5 陳慧達;海島發(fā)展變遷的人類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喻海倫;福州義序半田村民間信仰文化人類學考察[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聶建順;人文關(guān)懷:民間信仰之本[D];中原工學院;2011年
8 張開邦;明清時期的祠堂文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方亭;村民自治與宗族關(guān)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張紅梅;湘西苗族地區(qū)小學漢語文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毛建儒,薩鑫;巫術(shù)的歷史作用及其終結(jié)[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2 羅宗志;;百年來西方人類學巫術(shù)研究綜述[J];廣西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3 周文彰;原始巫術(shù)及其文化功能——讀馬林諾夫斯基的兩部文化人類學著作[J];青海社會科學;1990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熊春艷;侯屹;;一個桂北小鎮(zhèn)的工業(yè)強鎮(zhèn)之路[J];當代廣西;2008年06期
2 秦佛有;蔣燕;;百里長廊鋪就農(nóng)民小康路——桂北百里生態(tài)小康文明長廊建設紀實[J];當代廣西;2005年17期
3 牙韓彰;劉波;陽秀瓊;何新蓮;覃茂鑫;;驚心·動心·信心——桂北災區(qū)采訪見聞實錄[J];當代廣西;2008年06期
4 陽雄飛;謁桂北人民武裝斗爭紀念碑感賦[J];廣西黨史;1998年05期
5 傅一屏;;負傷以后[J];當代廣西;2009年17期
6 黃禹康;;桂北瑤鄉(xiāng)訪古跡[J];今日民族;2007年02期
7 唐基蘇;桂北明珠——興安縣[J];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02年01期
8 黃利明;;紅色歷史的見證——桂北的紅軍標語[J];當代廣西;2011年13期
9 秦中謙;;與狼談判[J];今日南國;2007年03期
10 秦仕明;;試論桂北游擊隊能在強敵附近存在和發(fā)展的主觀原因[J];桂海論叢;1991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吳三保;;桂北明珠融安[A];區(qū)域旅游開發(fā)研究[C];199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劉桂丹;“桂北民居”回歸陽朔成為新風景[N];桂林日報;2009年
2 余桂才;國家高效磨削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在桂北掛牌[N];中國工業(yè)報;2009年
3 記者 韋鳴飛 孫敏;一顆紅星,閃耀在桂北大地上[N];桂林日報;2011年
4 通訊員 周恩平;龍勝城鄉(xiāng)風貌改造彰顯桂北民族特色[N];桂林日報;2011年
5 記者 董明 通訊員 梁克川;“特色立城”打造桂北新商埠[N];柳州日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孫敏;桂北鄉(xiāng)村演繹美麗“變身”[N];桂林日報;2013年
7 記者 陳尤英;桂北風情旅游走廊呼之欲出[N];廣西日報;2009年
8 劉山 廣西記者站 孟萍;桂林柳州共建“桂北風情旅游走廊”[N];中國旅游報;2009年
9 記者 周映 通訊員 曾濤 陸丹;我區(qū)啟動桂北5市重大氣象災害(冰凍)Ⅲ級應急響應[N];廣西日報;2011年
10 記者 張廣寧;桂北機器重返正常發(fā)展軌道[N];桂林日報;2010年
,本文編號:13472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347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