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論文 >

湘西土家族喪葬文化及其倫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7 23:04

  本文關鍵詞:湘西土家族喪葬文化及其倫理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湘西土家族 喪葬 倫理


【摘要】: 土家族有著獨特的風俗習慣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尤其是土家族的喪葬文化,其歷史源遠流長,內(nèi)容豐富多彩,形式生動活潑,文化內(nèi)涵極其深厚,在我國民間喪葬習俗中別具一格。喪葬儀式是生者與死者之間的靈魂對話,也是人間情感在幻想境界中的陰陽交流。土家族的葬禮,既有社會習俗的特點,也有對處理死者的信仰。土家先民曾實行火葬、巖墓葬、懸棺葬等方式,他們哀悼死者的方式之一是鼓踏后而歌,叫嘯以興哀。盡管社會在不斷進化演變,但土家族的葬俗中依然保留著先民悼念死者的方式,以跳喪、歌喪來哀悼死者,慰籍生者。雖然這種喪葬習俗有多種理解,但研究表明,土家族喪葬習俗中蘊含著一個共同的精神信仰,讓先人的骸骨及靈魂與自然和諧,先人骸骨只有得天地山川靈氣所鐘,靈魂在另一個世界里安息和樂,從而福萌后人。土家人相信“靈魂不死”,相信先人“雖死猶生”。出于一種孝道和“靈魂能禍福于后人”的原因,使其后人們必須如其生前一樣盡孝道,盡責任,關心先人骸骨及靈魂的“生存”狀況。于是土家人會為先人挑選一個“良辰吉日”,以土家族獨特“跳喪”的祭奠方式厚葬先人的骸骨,使其骸骨及靈魂與自然和諧。和諧理念是湘西土家族喪葬習俗的思想根源,靈魂不滅觀、三才一體觀、風水觀、孝道觀、和諧觀、血親感應觀等是喪葬習俗形成的思想基礎。湘西土家族喪葬習俗是古代先民們頭腦意識深處和諧觀念的反映。讓先人骸骨及靈魂與自然和諧,先人靈魂安息,后人興旺和樂,“陰安陽樂”,通過厚葬先人的骸骨而達到天、地、人、骸、魂、神、鬼的和諧,這些都是土家人喪葬習俗的目的和追求。本文通過系統(tǒng)的分析湘西土家族喪葬文化起源、制度及表現(xiàn)形式,以蘊含在湘西土家族喪葬習俗中的倫理價值為核心,闡釋了湘西土家族喪葬儀式所具有的靈魂對話和陰陽交流的社會功能,深究出了包含在這種喪葬文化中的倫理意蘊。
【關鍵詞】:湘西土家族 喪葬 倫理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K892.22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引言8-13
  • 1.1 選題的背景及意義8
  • 1.2 國內(nèi)研究文獻綜述8-11
  • 1.2.1 民族志與地方志9
  • 1.2.2 地方概況與地名志9-10
  • 1.2.3 文史資料與田野調(diào)查資料10-11
  • 1.3 研究的思路與方法11-12
  • 1.3.1 研究思路11
  • 1.3.2 研究方法11-12
  • 1.4 論文的基本結構12-13
  • 第二章 湘西土家族及其喪葬文化概貌13-27
  • 2.1 湘西土家族概述13-18
  • 2.1.1 湘西土家族的起源14-16
  • 2.1.2 湘西土家族的特點16-18
  • 2.2 湘西土家族喪葬文化概述18-27
  • 2.2.1 湘西土家族喪葬文化的歷史起源19
  • 2.2.2 湘西土家族喪葬文化的主要形式19-21
  • 2.2.3 湘西土家族的喪葬制度21-25
  • 2.2.4 湘西土家族喪葬文化的歷史內(nèi)涵25-27
  • 第三章 湘西土家族喪葬禮儀的倫理內(nèi)涵27-33
  • 4.1 靈魂不死的宇宙觀27-29
  • 4.2 樂觀豁達的生死觀29
  • 4.3 積極進取的人生觀29-30
  • 4.4 樸素原始的孝道觀30-33
  • 第四章 湘西土家族喪葬禮儀的社會教化功能33-37
  • 4.1 抒發(fā)情感33-34
  • 4.2 和諧社會34-37
  • 參考文獻37-39
  • 致謝39-40
  • 攻讀學位期間主要的研究成果40-41
  • 作者簡歷4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子屬;;云龍白族喪葬文化和禮儀[J];大理文化;2011年07期

2 陳盛興;;渝東南少數(shù)民族喪葬習俗與中國孝道文化[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3 李瓊;李湘玲;;西部民族地區(qū)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委托籌資方式實踐探索——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例[J];甘肅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4 武W,

本文編號:105154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05154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4b4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