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敏紅細胞的研究與安全輸血
本文關鍵詞:致敏紅細胞的研究與安全輸血
更多相關文章: 致敏紅細胞 抗體篩查 藥物依賴性抗體 安全輸血
【摘要】:目的:致敏紅細胞是指不完全抗體或自身抗體與紅細胞表面抗原結合或附著在紅細胞膜上使其致敏,致敏紅細胞對安全輸血具有一定的影響。為了了解受血者紅細胞致敏情況,特別是頭孢類抗生素致敏紅細胞的發(fā)生情況。我們篩檢某醫(yī)院人群中抗人球蛋白試驗(AGT)的陽性發(fā)生情況,計算該地區(qū)人群AGT陽性率,并對AGT陽性標本進行抗體特異性分型與鑒定。探究AGT陽性人群的臨床分布特征,分析人群性別、妊娠史、輸血史與AGT陽性檢出之間的關系,了解AGT陽性人群疾病分布情況,頭孢類抗生素致敏紅細胞發(fā)生情況,為提高AGT作為輸血前檢查重要性的認識,為臨床安全、合理的用血奠定理論基礎。方法:1.收集我院2015年5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共計1595例住院病人EDTA-K2抗凝血5ml,離心后,對紅細胞和血漿分別進行抗體檢測,將陽性標本進一步進行抗體特異性分型與鑒定。2.對收集的1595例患者標本采用微柱凝膠技術(MGT)和抗人球蛋白試驗(AGT)方法相結合分別檢測紅細胞和血漿中的抗體,對紅細胞進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DAT)檢測,血漿進行間接抗人球蛋白試驗(IAT)檢測,了解該地區(qū)人群AGT的陽性率。對DAT陽性標本采用抗生素類藥物誘導型溶血性貧血檢測試劑盒(微柱凝膠法)進行抗體特異性分型;對IAT陽性標本采用微柱凝膠法做抗體鑒定。分析AGT陽性人群的臨床分布特征及其與各系統(tǒng)疾病的關系。3.收集確定為頭孢類抗生素致敏紅細胞在臨床輸血治療中的影響,輸血療效不佳的病例進行分析。結果:1.通過對1595例被檢者的檢測,檢出AGT陽性者124例(7.77%),其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DAT)陽性108例(6.77%),間接抗人球蛋白試驗(IAT)陽性16例(1.00%)。男性DAT陽性率為7.08%(50/706)、IAT陽性率為0.71%(5/706);女性DAT陽性率為6.52%(58/889)、IAT陽性率為1.24%(11/889),女性有妊娠史者DAT檢出率為6.54%(48/733)、IAT檢出率為1.50%(11/733),無妊娠史者DAT檢出率為6.41%(10/156)、IAT檢出率為0(0/156);有輸血史者DAT陽性率為16.41%(65/396)、IAT陽性率為2.78%(11/396)明顯高于無輸血史者DAT陽性率為3.59%(43/1199)、IAT陽性率為0.42%(5/1199),兩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5)。2.DAT陽性類型分布為Ig G型28例(25.93%),Ig G+C3型70例(64.81%),C3型10例(9.26%)。檢出自身免疫因素誘導紅細胞致敏12例(11.11%),非自身免疫因素96例(88.89%),其中確定為頭孢類抗生素誘導3例(3.13%),非藥物依賴性自身抗體8例(8.33%)。IAT陽性鑒定出同種特異性抗體16例,Rh-hr系統(tǒng)抗體所占比例最高為50%(8/16),其中抗-E 5例、抗-D 1例、抗-e 1例、抗-c 1例,其次是MNSs系統(tǒng)5例占31.25%(5/16),分別是抗-M 4例、抗-Mur 1例,最后是Lewis系統(tǒng)中的抗-Lea2例占12.5%(2/16),Kidd系統(tǒng)1例占6.25%(1/16)。3.確定為藥物誘導致敏紅細胞的3例病例中分別使用了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呋辛及頭孢他叮,有2例患者輸注血液制品,其輸血療效不佳。4.系統(tǒng)疾病中以血液系統(tǒng)、肝膽系統(tǒng)疾病以及腫瘤患者AGT陽性率較高。結論:血液中除了ABO血型系統(tǒng)的抗體外,由于免疫、輸血以及藥物等因素的影響可能誘導機體產生各種各樣的抗體游離在血漿中或者存在于紅細胞上致使紅細胞致敏,由于現(xiàn)如今抗生素類藥物在臨床的的廣泛應用,機體產生藥物誘導型溶血性貧血的病例時有發(fā)生,因此,輸血前應對患者進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和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尤其對反復輸血、妊娠、大量使用抗生素類藥物的患者,要高度重視,確保安全輸血。
【關鍵詞】:致敏紅細胞 抗體篩查 藥物依賴性抗體 安全輸血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457.1
【目錄】: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常用縮寫詞中英文對照表10-11
- 前言11-13
- 1 材料與方法13-16
- 1.1 標本來源13
- 1.2 儀器與試劑13
- 1.3 實驗方法13-15
- 1.4 統(tǒng)計學方法15-16
- 2 結果16-20
- 2.1 AGT陽性檢出結果16-17
- 2.2 AGT陽性抗體分型結果17-18
- 2.3 頭孢類抗生素致敏紅細胞檢測結果18
- 2.4 藥物致敏紅細胞與輸血18-19
- 2.5 AGT陽性患者疾病分布19-20
- 3 討論20-23
- 4 結論23-24
- 參考文獻24-26
- 綜述26-34
- 參考文獻32-34
- 致謝34-36
- 在學期間研究成果36-37
- 個人簡歷3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子毅;劉仁強;鄒文濤;劉景春;;致敏紅細胞和未致敏紅細胞物理特性比較[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8年19期
2 劉達莊;包于勤;王健蓮;丁蘇鄂;陸萍;金麗;朱自嚴;沈偉;;簡易致敏紅細胞血小板血清學技術和應用的研究[J];醫(yī)學研究通訊;2000年04期
3 于恩庶;薛在椿;;鉤端螺旋體致敏紅細胞長期保存的活性檢查[J];福建醫(yī)藥雜志;1985年05期
4 侯彩霞;抗D的作用機理[J];國外醫(y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1999年04期
5 廖筑華;;用一種陰性的(負的、Negative)選擇法分離人T淋巴細胞[J];江西醫(yī)學院學報;1980年02期
6 徐之杰;;間接血凝試驗在后睪吸蟲病早期診斷中的應用Ⅲ.一種經濟的制備后睪吸蟲抗原致敏凍干紅細胞的方法[J];國外醫(yī)學(寄生蟲病分冊);1986年06期
7 孟慶寶;固定劑對致敏紅細胞上結合抗體的影響[J];國外醫(y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2000年05期
8 董邦全,王文學,李恩善;用異型雙功能劑SPDP制備致敏紅細胞的條件探討[J];臨床檢驗雜志;1993年01期
9 羅廣平;駱宏;汪傳喜;葉欣;夏文杰;戎霞;陳揚凱;鄧晶;趙陽;丁浩強;;凝膠直接抗球蛋白試驗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實驗診斷中的應用[J];熱帶醫(yī)學雜志;2009年07期
10 肖超奇;臍血致敏紅細胞的臨床意義[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2年1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朱雪;致敏紅細胞的研究與安全輸血[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8228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822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