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復護理在前交叉韌帶“重建術”術后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5-01-05 19:56
目的:探討快速康復護理在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間,在長春市某三甲醫(yī)院行前交叉韌帶重建術的患者共60例,根據研究設定的納入和排除標準分為兩組,觀察組即快速康復護理組30例和對照組即常規(guī)護理組30例。收集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觀察指標包括:Lysholm評分(術后第一日和快康組出院當日評分,比較得分提升幅度;Lysholm評分表由Lysholm和Gillqui于1982年開發(fā),是評估膝關節(jié)韌帶損傷的特異性指征。)、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患肢肌力達標(Ⅳ級及以上)所需天數、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疼痛評分。結果:⑴兩組基礎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⑵觀察組Lysholm評分明顯提高(43.167±5.203 vs.22.414±4.053,P(27)0.01);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低(3.333%vs.16.666%,P=0.085);患肢肌力達標所需天數提前(1.912±0.661d vs.4.413±0.813d,P(27)0.01);住院時間縮短(5.233±1.135d vs.11.501±5.015d,P(27)0.01)...
【文章頁數】: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英文縮略語
引言
文獻綜述
1 快速康復外科的概念
2 快速康復護理的概念
3 關節(jié)鏡微創(chuàng)技術相關知識
4 快速康復護理的發(fā)展歷程
4.1 國外發(fā)展歷程
4.2 國內發(fā)展歷程
5 快速康復護理的產生背景
5.1 生理基礎
5.2 關節(jié)鏡微創(chuàng)外科手術
5.3 循證醫(yī)學
5.4 麻醉及疼痛管理
6 快速康復護理在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的應用
6.1 術后護理
6.2 出院標準及隨訪
7 快速康復護理在關節(jié)鏡微創(chuàng)外科的應用及展望
試驗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對象
3 研究方法
3.1 試驗分組
3.2 研究流程
3.3 臨床試驗法
4 觀察指標
5 統(tǒng)計方法
結果
1 患者的一般資料
2 術后觀察指標
討論
1 患者的一般資料方面
2 患者術后Lysholm評分方面
3 患者住院時間方面
4 患者住院費用方面
5 患肢肌力達標所需天數方面
6 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
7 患者術后疼痛評分方面
8 未來研究方向
結論
本文創(chuàng)新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在學期間主要研究成果
個人簡歷
本文編號:4023181
【文章頁數】: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英文縮略語
引言
文獻綜述
1 快速康復外科的概念
2 快速康復護理的概念
3 關節(jié)鏡微創(chuàng)技術相關知識
4 快速康復護理的發(fā)展歷程
4.1 國外發(fā)展歷程
4.2 國內發(fā)展歷程
5 快速康復護理的產生背景
5.1 生理基礎
5.2 關節(jié)鏡微創(chuàng)外科手術
5.3 循證醫(yī)學
5.4 麻醉及疼痛管理
6 快速康復護理在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的應用
6.1 術后護理
6.2 出院標準及隨訪
7 快速康復護理在關節(jié)鏡微創(chuàng)外科的應用及展望
試驗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對象
3 研究方法
3.1 試驗分組
3.2 研究流程
3.3 臨床試驗法
4 觀察指標
5 統(tǒng)計方法
結果
1 患者的一般資料
2 術后觀察指標
討論
1 患者的一般資料方面
2 患者術后Lysholm評分方面
3 患者住院時間方面
4 患者住院費用方面
5 患肢肌力達標所需天數方面
6 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
7 患者術后疼痛評分方面
8 未來研究方向
結論
本文創(chuàng)新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在學期間主要研究成果
個人簡歷
本文編號:40231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402318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