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目標導向活動對預(yù)防RICU機械通氣患者ICU-AW的效果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3-20 03:13
目的:探討早期目標導向活動(EGDM)對預(yù)防呼吸重癥監(jiān)護病房(RICU)機械通氣患者ICU獲得性衰弱(ICU-AW)的價值,評價其有效性與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類實驗性研究方法,將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某三級甲等醫(yī)院呼吸重癥監(jiān)護病房(RICU)收治并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機械通氣患者80例,按照入院時間順序分組,將2018年1月至6月收治的40例設(shè)為對照組,2018年7月至12月收治的40例設(shè)為觀察組,兩組患者均給予生命支持、對癥支持等RICU常規(guī)診療及護理,從入組后當天開始實施活動方案,對照組采用RICU常規(guī)活動方案,觀察組采用早期目標導向活動(EGDM)方案:由EGDM小組成員對觀察組患者實施EGDM評估,根據(jù)患者意識狀態(tài)與肌力水平不同制定每日活動目標并實施具體程序,每日活動目標包括1級(床上被動活動范圍)、2級(坐著)、3級(站著)或4級(走動)。分析比較兩組患者:①一般資料;②ICU-AW發(fā)生情況:第三天和第七天美國醫(yī)學研究理事會(MRC)肌力評分、握力、ICU-AW發(fā)生率;③生活自理能力指標:出院時巴氏指數(shù)(BI)總評分;④呼吸力學指標:第三天和第七天氣道阻力(...
【文章頁數(shù)】:8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目的與意義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3 倫理學原則
3 結(jié)果
3.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
3.2 兩組患者MRC肌力評分及握力比較
3.3 兩組患者ICU-AW發(fā)生率比較
3.4 兩組患者BI總評分比較
3.5 兩組患者呼吸力學比較
3.6 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日和總住院日比較
3.7 觀察組早期目標導向活動前后生命體征比較
4 討論
4.1 早期目標導向活動對RICU機械通氣患者肌力、握力的影響
4.2 早期目標導向活動對RICU機械通氣患者ICU-AW發(fā)生率的影響
4.3 早期目標導向活動對RICU機械通氣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
4.4 早期目標導向活動對RICU機械通氣患者呼吸力學的影響
4.5 早期目標導向活動對RICU機械通氣患者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日及總住院日的影響
4.6 早期目標導向活動對RICU機械通氣患者的安全性分析
4.7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4.8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5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中英文縮略語對照表
附錄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主要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932874
【文章頁數(shù)】:8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目的與意義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3 倫理學原則
3 結(jié)果
3.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
3.2 兩組患者MRC肌力評分及握力比較
3.3 兩組患者ICU-AW發(fā)生率比較
3.4 兩組患者BI總評分比較
3.5 兩組患者呼吸力學比較
3.6 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日和總住院日比較
3.7 觀察組早期目標導向活動前后生命體征比較
4 討論
4.1 早期目標導向活動對RICU機械通氣患者肌力、握力的影響
4.2 早期目標導向活動對RICU機械通氣患者ICU-AW發(fā)生率的影響
4.3 早期目標導向活動對RICU機械通氣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
4.4 早期目標導向活動對RICU機械通氣患者呼吸力學的影響
4.5 早期目標導向活動對RICU機械通氣患者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日及總住院日的影響
4.6 早期目標導向活動對RICU機械通氣患者的安全性分析
4.7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4.8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5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中英文縮略語對照表
附錄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主要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9328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393287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