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8年廣州市登革熱共感染調查和臨床特征分析及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登革病毒感染蚊的評估
發(fā)布時間:2022-10-04 11:23
登革熱是由經伊蚊叮咬傳播的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感染引起,主要表現(xiàn)為高熱、頭痛、皮疹、肌肉疼痛等,嚴重者出現(xiàn)出血、休克,甚至死亡。近年來,登革熱疫情嚴峻,傳播范圍擴大,發(fā)病人數不斷增加,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DENV、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和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均主要由伊蚊傳播,流行地區(qū)重疊,感染后臨床表現(xiàn)相似,容易漏診,三種病毒的共感染問題給登革熱的防治帶來新的挑戰(zhàn)。目前登革熱尚無有效疫苗和抗病毒藥物,防控關鍵在于防蚊,需要有效手段監(jiān)測蚊媒攜毒狀況。目前常用的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雖然敏感度高,但是對操作和設備要求高,檢測通量低,不便于流行期大范圍蟲媒篩查。本實驗室前期建立了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檢測血清中DENV非結構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抗原的檢測方法,操作簡便、敏...
【文章頁數】: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2015-2018年廣州市登革熱共感染調查和臨床特征分析
1.1 研究對象
1.2 實驗材料
1.3 實驗方法
1.4 結果
1.5 討論
第二章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登革病毒感染蚊的評估
2.1 實驗材料
2.2 實驗方法
2.3 實驗結果
2.4 討論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中英文對照縮略詞表
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西雙版納州2016年登革1型和2型病毒疫情的流行病學調查[J]. 范建華,胡挺松,張海林,朱進,李鴻斌,高陽,李衛(wèi)平,張富強,范泉水. 中國熱帶醫(yī)學. 2017(10)
[2]中國內地25例輸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流行病學與臨床特征分析[J]. 王亞麗,張曉怡,任瑞琦,李超,向妮娟,涂文校,隨海田,李劍森,張萌,陳恩富,王全意,劉曉青,胡建利,郭大城,倪大新. 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 2017(06)
[3]兩例輸入性登革病毒合并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實驗室檢測[J]. 張瑾,徐翮飛,薛曉寧,朱可,陳曉光,張娟,林元,張齊. 病毒學報. 2017(02)
[4]登革熱的流行病學特征和預防措施[J]. 宋家慧,劉文斌,曹廣文. 上海預防醫(yī)學. 2017(01)
[5]2015年云南省西雙版納州登革2型病毒暴發(fā)疫情的調查研究[J]. 李園園,馮云,范建華,李鴻斌,朱進,潘虹,李衛(wèi)平,高陽,張海林. 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 2016 (04)
[6]深圳市一起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疫情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J]. 陽帆,張仁利,黃達娜,吳春利,李玥,唐屹君. 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 2016(13)
[7]Ⅰ型登革病毒NS1蛋白檢測體系的建立及在2014年廣東登革疫情診斷中的應用[J]. 丁細霞,潘玉先,陳月,丘立文,陳滿君,溫坤,郭勇暉,余楠,車小燕,富寧. 免疫學雜志. 2016(05)
[8]重癥登革熱合并肺部改變患者臨床特征分析[J]. 潘越峻,張媛,鄧西龍. 現(xiàn)代醫(yī)院. 2016(04)
[9]我國口岸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實驗室檢測[J]. 鄭夔,袁帥,梁潔怡,黃吉城,李小波,戴俊,師永霞,張顯光,宋衛(wèi),吳惠明. 中國國境衛(wèi)生檢疫雜志. 2016(02)
[10]我國登革熱疫情防控與媒介伊蚊的綜合治理[J]. 孟鳳霞,王義冠,馮磊,劉起勇. 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 2015(01)
碩士論文
[1]登革1型病毒和登革2型病毒在C6/36細胞及白紋伊蚊體內共感染的研究[D]. 孫愛娟.安徽醫(yī)科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684938
【文章頁數】: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2015-2018年廣州市登革熱共感染調查和臨床特征分析
1.1 研究對象
1.2 實驗材料
1.3 實驗方法
1.4 結果
1.5 討論
第二章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登革病毒感染蚊的評估
2.1 實驗材料
2.2 實驗方法
2.3 實驗結果
2.4 討論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中英文對照縮略詞表
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西雙版納州2016年登革1型和2型病毒疫情的流行病學調查[J]. 范建華,胡挺松,張海林,朱進,李鴻斌,高陽,李衛(wèi)平,張富強,范泉水. 中國熱帶醫(yī)學. 2017(10)
[2]中國內地25例輸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流行病學與臨床特征分析[J]. 王亞麗,張曉怡,任瑞琦,李超,向妮娟,涂文校,隨海田,李劍森,張萌,陳恩富,王全意,劉曉青,胡建利,郭大城,倪大新. 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 2017(06)
[3]兩例輸入性登革病毒合并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實驗室檢測[J]. 張瑾,徐翮飛,薛曉寧,朱可,陳曉光,張娟,林元,張齊. 病毒學報. 2017(02)
[4]登革熱的流行病學特征和預防措施[J]. 宋家慧,劉文斌,曹廣文. 上海預防醫(yī)學. 2017(01)
[5]2015年云南省西雙版納州登革2型病毒暴發(fā)疫情的調查研究[J]. 李園園,馮云,范建華,李鴻斌,朱進,潘虹,李衛(wèi)平,高陽,張海林. 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 2016 (04)
[6]深圳市一起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疫情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J]. 陽帆,張仁利,黃達娜,吳春利,李玥,唐屹君. 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 2016(13)
[7]Ⅰ型登革病毒NS1蛋白檢測體系的建立及在2014年廣東登革疫情診斷中的應用[J]. 丁細霞,潘玉先,陳月,丘立文,陳滿君,溫坤,郭勇暉,余楠,車小燕,富寧. 免疫學雜志. 2016(05)
[8]重癥登革熱合并肺部改變患者臨床特征分析[J]. 潘越峻,張媛,鄧西龍. 現(xiàn)代醫(yī)院. 2016(04)
[9]我國口岸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實驗室檢測[J]. 鄭夔,袁帥,梁潔怡,黃吉城,李小波,戴俊,師永霞,張顯光,宋衛(wèi),吳惠明. 中國國境衛(wèi)生檢疫雜志. 2016(02)
[10]我國登革熱疫情防控與媒介伊蚊的綜合治理[J]. 孟鳳霞,王義冠,馮磊,劉起勇. 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 2015(01)
碩士論文
[1]登革1型病毒和登革2型病毒在C6/36細胞及白紋伊蚊體內共感染的研究[D]. 孫愛娟.安徽醫(yī)科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6849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36849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