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電刺激下踏車訓練對亞急性期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和心肺適能的效果
發(fā)布時間:2021-10-18 19:45
目的探討功能性電刺激下踏車訓練對腦卒中亞急性期患者運動功能、心肺適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初發(fā)腦卒中亞急性期患者60例分為對照組(n=30)和實驗組(n=30),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對照組予四肢聯(lián)動康復踏車訓練,實驗組予功能性電刺激康復踏車訓練,共4周。治療前后采用Fugl-Meyer評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數(shù)(MBI)進行評定,測量峰值攝氧量(VO2peak)。結果治療后,兩組FMA評分、MBI評分和VO2peak均顯著升高(|t|> 7.889, P <0.001),實驗組FMA評分和VO2peak明顯高于對照組(|t|> 3.332, P <0.01)。結論功能性電刺激下踏車訓練更有利于腦卒中亞急性期患者運動功能、心肺適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恢復。
【文章來源】: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20,26(0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方法
1.3 評定方法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腦機接口綜合康復訓練對亞急性期腦卒中療效的靜息態(tài)功能磁共振研究[J]. 吳瓊,任詩媛,樂贊,葛云祥,馬迪,趙紅亮,劉剛,王晶,潘鈺,竇維蓓.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20(01)
[2]有氧運動聯(lián)合常規(guī)康復治療對卒中偏癱患者心肺運動功能及康復效果的影響[J]. 徐泉,潘鈺,楊曉輝,馬迪,蕭演清,吳瓊,閻澍妤,楊緋,李顏杝,孫小花.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17(09)
[3]《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6》概要[J]. 王隴德,王金環(huán),彭斌,許予明.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17(04)
[4]基于運動想象的腦機交互康復訓練新技術對腦卒中大腦可塑性影響[J]. 劉小燮,畢勝,高小榕,楊志,閆錚,寇程,馬林,高上凱. 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 2013(02)
[5]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 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 1996(06)
本文編號:3443393
【文章來源】: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20,26(0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方法
1.3 評定方法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腦機接口綜合康復訓練對亞急性期腦卒中療效的靜息態(tài)功能磁共振研究[J]. 吳瓊,任詩媛,樂贊,葛云祥,馬迪,趙紅亮,劉剛,王晶,潘鈺,竇維蓓.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20(01)
[2]有氧運動聯(lián)合常規(guī)康復治療對卒中偏癱患者心肺運動功能及康復效果的影響[J]. 徐泉,潘鈺,楊曉輝,馬迪,蕭演清,吳瓊,閻澍妤,楊緋,李顏杝,孫小花.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17(09)
[3]《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6》概要[J]. 王隴德,王金環(huán),彭斌,許予明.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17(04)
[4]基于運動想象的腦機交互康復訓練新技術對腦卒中大腦可塑性影響[J]. 劉小燮,畢勝,高小榕,楊志,閆錚,寇程,馬林,高上凱. 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 2013(02)
[5]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 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 1996(06)
本文編號:34433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344339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