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在銀屑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21-08-20 10:17
目的了解皮膚病患者康復服務需求,設計和完善能滿足其需求的智能手機(application,簡稱APP)。分析APP在銀屑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干預效果及影響因素,為醫(yī)護工作者改進健康教育方法。方法本研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調查研究,調查皮膚病患者對康復服務的需求,以及APP的使用習慣,設計能滿足患者需求,符合患者特點的APP軟件。第二階段實驗研究,選取2017年7月—10月于廣州某三甲醫(yī)院皮膚科門診和住院部就診、符合納入標準的銀屑病患者138例,按照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實驗組69人,對照組69人。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別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健康教育,對比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結果第一階段皮膚病患者對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式的需求,患者最需要的健康教育內容:病情及治療方案(76.0%)、疾病知識(72.6%)、治療期間注意事項(66.0%)、治療效果及預后(60.0%)、飲食指導(54.0%)、用藥指導(50.6%);颊邔PP的功能需求主要為:提供病情和指導方案功能(81.3%)、預約掛號功能(76.0%)、病友交流功能(70.0%)、搜索藥物功能(70.0%)、查詢檢查結果功能(68.0%)。影響患者...
【文章來源】:廣東藥科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患者對皮膚類APP功能需求
廣東藥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認為不同的干預方法對銀屑病患者進教育,效果不同;結果詳見表 3-3。間和分組之間存在交互作用(P﹤0.001),說明兩組患者的 DLQI 評分隨變化趨勢存在差異。實驗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結果見圖 3-1。表 3-3 兩組患者 DLQI 評分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x±s,分)n 入組時 1 個月 2 個月 3 個月 時間效應 F組別效應 F69 11.40±4.23 8.47±2.51 7.31±1.23 5.97±1.56 112.369 13.925 69 11.46±4.11 10.30±3.23 7.86±0.72 8.28±1.150.007 15.041 10.252 98.4950.935 ﹤0.001 0.002 ﹤0.001
廣東藥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變化趨勢存在差異。結果見圖 3-2。表 3-4 兩組患者 SAS 評分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x±s,分) 入組時 1 個月 2 個月 3 個月 時間效應 F組效應9 54.14±6.20 44.54±5.46 36.19±4.41 21.26±1.54 1609.334 66.9 54.88±3.87 47.29±2.34 39.22±2.58 32.72±4.390.704 14.650 24.966 418.5900.403 ﹤0.001 ﹤0.001 ﹤0.00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精神心理因素與炎癥性腸病關系的研究現(xiàn)狀[J]. 胡義亭,張建,賈桂叢,侯洪濤,蘇少慧,白云,王玉珍. 醫(yī)學綜述. 2017(24)
[2]尋常性銀屑病患者飲食危險因素流行病學調查[J]. 喬菊,賈倩楠,李峰,何春霞,吳超,余曉玲,鄭曉楓,晉紅中.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7(12)
[3]銀屑病患者的心理分析與護理效果研究[J]. 郭曉君.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7(28)
[4]銀屑病患者診療過程心理體驗及應對方式的質性研究[J]. 卜博英. 當代護士(下旬刊). 2017(08)
[5]銀屑病病因病機研究進展[J]. 張姍,劉紅霞,歐韻. 皮膚病與性病. 2017(01)
[6]基于秩和比法(RSR)的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信息資源配置現(xiàn)狀調查[J]. 錢旦敏,張遠鵬,蔣葵,董建成. 中華醫(yī)學圖書情報雜志. 2017(01)
[7]銀屑病患者求醫(yī)行為與健康教育情況調查[J]. 馬莉.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7(01)
[8]健康教育對銀屑病患者遵醫(yī)行為的影響[J]. 王繼晶.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6(94)
[9]銀屑病病人疾病恥辱感與社會支持及疾病對病人生活質量影響的相關性研究[J]. 朱蓓蓓,曹春艷. 護理研究. 2016(29)
[10]口腔門診掛號系統(tǒng)APP研究與設計[J]. 馮清,于琦,呂艷華,薛佳,賀培鳳. 醫(yī)學信息學雜志. 2016(09)
博士論文
[1]糖尿病患者健康信息行為探析:一項扎根理論研究[D]. 高晨晨.第二軍醫(yī)大學 2017
碩士論文
[1]自我管理行為干預在尋常型銀屑病患者中的應用[D]. 譚玉惠.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 2016
[2]慢性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評估研究[D]. 王銳.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16
[3]全程健康教育在銀屑病防治中的應用[D]. 張朝暉.新鄉(xiāng)醫(yī)學院 2015
[4]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生活質量調查及馬拉色菌在其發(fā)病機制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 吳凡.南京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353315
【文章來源】:廣東藥科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患者對皮膚類APP功能需求
廣東藥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認為不同的干預方法對銀屑病患者進教育,效果不同;結果詳見表 3-3。間和分組之間存在交互作用(P﹤0.001),說明兩組患者的 DLQI 評分隨變化趨勢存在差異。實驗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結果見圖 3-1。表 3-3 兩組患者 DLQI 評分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x±s,分)n 入組時 1 個月 2 個月 3 個月 時間效應 F組別效應 F69 11.40±4.23 8.47±2.51 7.31±1.23 5.97±1.56 112.369 13.925 69 11.46±4.11 10.30±3.23 7.86±0.72 8.28±1.150.007 15.041 10.252 98.4950.935 ﹤0.001 0.002 ﹤0.001
廣東藥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變化趨勢存在差異。結果見圖 3-2。表 3-4 兩組患者 SAS 評分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x±s,分) 入組時 1 個月 2 個月 3 個月 時間效應 F組效應9 54.14±6.20 44.54±5.46 36.19±4.41 21.26±1.54 1609.334 66.9 54.88±3.87 47.29±2.34 39.22±2.58 32.72±4.390.704 14.650 24.966 418.5900.403 ﹤0.001 ﹤0.001 ﹤0.00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精神心理因素與炎癥性腸病關系的研究現(xiàn)狀[J]. 胡義亭,張建,賈桂叢,侯洪濤,蘇少慧,白云,王玉珍. 醫(yī)學綜述. 2017(24)
[2]尋常性銀屑病患者飲食危險因素流行病學調查[J]. 喬菊,賈倩楠,李峰,何春霞,吳超,余曉玲,鄭曉楓,晉紅中.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7(12)
[3]銀屑病患者的心理分析與護理效果研究[J]. 郭曉君.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7(28)
[4]銀屑病患者診療過程心理體驗及應對方式的質性研究[J]. 卜博英. 當代護士(下旬刊). 2017(08)
[5]銀屑病病因病機研究進展[J]. 張姍,劉紅霞,歐韻. 皮膚病與性病. 2017(01)
[6]基于秩和比法(RSR)的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信息資源配置現(xiàn)狀調查[J]. 錢旦敏,張遠鵬,蔣葵,董建成. 中華醫(yī)學圖書情報雜志. 2017(01)
[7]銀屑病患者求醫(yī)行為與健康教育情況調查[J]. 馬莉.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7(01)
[8]健康教育對銀屑病患者遵醫(yī)行為的影響[J]. 王繼晶.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6(94)
[9]銀屑病病人疾病恥辱感與社會支持及疾病對病人生活質量影響的相關性研究[J]. 朱蓓蓓,曹春艷. 護理研究. 2016(29)
[10]口腔門診掛號系統(tǒng)APP研究與設計[J]. 馮清,于琦,呂艷華,薛佳,賀培鳳. 醫(yī)學信息學雜志. 2016(09)
博士論文
[1]糖尿病患者健康信息行為探析:一項扎根理論研究[D]. 高晨晨.第二軍醫(yī)大學 2017
碩士論文
[1]自我管理行為干預在尋常型銀屑病患者中的應用[D]. 譚玉惠.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 2016
[2]慢性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評估研究[D]. 王銳.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16
[3]全程健康教育在銀屑病防治中的應用[D]. 張朝暉.新鄉(xiāng)醫(yī)學院 2015
[4]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生活質量調查及馬拉色菌在其發(fā)病機制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 吳凡.南京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3533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335331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