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多發(fā)性大動脈炎肺動脈受累的影像學特點
發(fā)布時間:2021-01-25 03:15
目的探討兒童多發(fā)性大動脈炎肺動脈受累的影像學表現(xiàn)及影像隨訪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yī)院7?例多發(fā)性大動脈炎累及肺動脈患兒的資料,男1?例,女6?例,其中<1?歲者6?例,年齡2~7?個月,中位年齡3?個月,另1?例患兒年齡為12?歲。對所有患兒初診和隨訪中CT圖像進行重建,觀察升主動脈、主肺動脈、左右肺動脈及肺葉肺動脈管徑是否增寬,管壁是否增厚。計算主肺動脈/升主動脈管徑比值(MPA/AAO)。以超聲心動圖測量患兒肺動脈壓力值及雙側(cè)冠狀動脈管徑,對比分析首診和末次隨訪結(jié)果。結(jié)果 7?例患兒均表現(xiàn)為主肺動脈、左右肺動脈管徑增寬,6?例可見肺葉肺動脈管徑增寬,2?例見主肺動脈、左右肺動脈壁增厚,6?例見肺葉肺動脈壁增厚。7?例患兒初診時MPA/AAO均>1,12?歲患兒超聲心動圖檢查提示肺動脈高壓。7?例初診時超聲心動圖檢查均可見不同程度和范圍的冠狀動脈擴張,其中雙側(cè)冠狀動脈擴張3?例,單側(cè)冠狀動脈擴張者4?例。5?例患兒得到隨訪,結(jié)果顯示受累肺動脈好轉(zhuǎn)4?例,進展1?例;4?例MPA/AAO減低,1?例增高;12?歲患兒...
【文章來源】:中華放射學雜志. 2020,54(07)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5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CT測量肺動脈直徑對COPD肺動脈高壓的診斷價值[J]. 賀俊斌,武洪林,周燕娟,朱燕,武求花,龔波,許建興,李紅堯,吳惠明. 心腦血管病防治. 2018(06)
[2]兒童川崎病冠狀動脈并發(fā)癥評價指標的對比分析[J]. 張明明,李曉惠,石琳,任軍,林瑤,劉楊,陸萍. 北京醫(yī)學. 2018(04)
[3]2017年版《川崎病的診斷、治療及遠期管理——美國心臟協(xié)會對醫(yī)療專業(yè)人員的科學聲明》解讀[J]. 林瑤,李曉惠,石琳,杜軍保.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17(09)
[4]大動脈炎診斷及治療指南[J]. 中華風濕病學雜志. 2011 (02)
[5]多發(fā)性大動脈炎免疫學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 王梅英,張源潮. 國際免疫學雜志. 2009 (03)
[6]16層螺旋CT正常肺動脈管徑的測量[J]. 崔立明,韓萍,梁波,馮敢生. 放射學實踐. 2006(05)
[7]大動脈炎的臨床特征[J]. 關(guān)曉旭,陳明,丁麗華. 中華風濕病學雜志. 2003(04)
本文編號:2998453
【文章來源】:中華放射學雜志. 2020,54(07)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5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CT測量肺動脈直徑對COPD肺動脈高壓的診斷價值[J]. 賀俊斌,武洪林,周燕娟,朱燕,武求花,龔波,許建興,李紅堯,吳惠明. 心腦血管病防治. 2018(06)
[2]兒童川崎病冠狀動脈并發(fā)癥評價指標的對比分析[J]. 張明明,李曉惠,石琳,任軍,林瑤,劉楊,陸萍. 北京醫(yī)學. 2018(04)
[3]2017年版《川崎病的診斷、治療及遠期管理——美國心臟協(xié)會對醫(yī)療專業(yè)人員的科學聲明》解讀[J]. 林瑤,李曉惠,石琳,杜軍保.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17(09)
[4]大動脈炎診斷及治療指南[J]. 中華風濕病學雜志. 2011 (02)
[5]多發(fā)性大動脈炎免疫學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 王梅英,張源潮. 國際免疫學雜志. 2009 (03)
[6]16層螺旋CT正常肺動脈管徑的測量[J]. 崔立明,韓萍,梁波,馮敢生. 放射學實踐. 2006(05)
[7]大動脈炎的臨床特征[J]. 關(guān)曉旭,陳明,丁麗華. 中華風濕病學雜志. 2003(04)
本文編號:29984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9984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