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留置針不同沖管方法對血管影響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14 02:52
目的本課題旨在通過動物實驗研究,模擬臨床靜脈留置針(Short Peripheral Catheter,SPC)脈沖式?jīng)_管和直接推注式?jīng)_管,從肉眼和病理形態(tài)學角度觀察不同沖管方法對血管的影響,探討其機制,并提供實驗數(shù)據(jù),為今后臨床SPC的合理應用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選取雌雄各半的30只日本大耳白兔,采用Excel表格生成隨機數(shù)字法設立實驗I組、實驗II組和對照組,每組10只。在實驗I組和實驗II組兔耳緣靜脈穿刺SPC留置并妥善固定,每8 h采用5 mL預充式生理鹽水沖洗器沖管1次,實驗I組采用脈沖式?jīng)_管法,實驗II組采用直接推注式?jīng)_管法,對照組不做任何處理,作為空白對照。實驗I組和實驗II組SPC保留至第72 h時,分別在實驗I組和實驗II組未被穿刺的耳緣靜脈和對照組未被標記的耳緣靜脈注射空氣處死;取材并做好標記,進行石蠟包埋、蘇木精-伊紅(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后,觀察SPC的置管并發(fā)癥、血管內(nèi)皮及周圍組織的病理形態(tài)學的變化。結(jié)果1肉眼觀察研究顯示實驗II組堵塞、滲出及靜脈炎發(fā)生程度均低于實驗I組(P<0.05)。2病理形態(tài)學觀察2.1形態(tài)學變化比較實驗I...
【文章來源】:長江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實驗組標本區(qū)域的病理形態(tài)學觀察示意圖
圖 1 實驗組標本區(qū)域的病理形態(tài)學觀察示意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in the specimen regions of theexperimental group注:藍色示為穿刺點近端區(qū)域,紅色示為穿刺點遠端區(qū)域。(2)對照組 ①耳尖近端區(qū)域矩形標本:取材部位為距離耳尖2.5 cm至3cm上下各 0.5 cm(0.5 cm×1 cm);②耳尖遠端區(qū)域矩形標本:取材部位為距離耳尖3 cm 至 3.5 cm、上下各 0.5 cm(0.5 cm×1 cm),見圖 2。
圖 3 兔耳緣靜脈肉眼觀察圖Fig.3 Visual observation of rabbit ear vein:A 為實驗 I 組—脈沖式?jīng)_管置管前靜脈;B 為實驗 I 組—脈沖式?jīng)_管置管 72 h 后靜驗 II 組—直接推注式?jīng)_管置管前靜脈;D 為實驗 II 組—直接推注式置管 72 h 后靜脈框內(nèi)血管是被穿刺血管,紅色箭頭表示穿刺點部位。表 3 兩組肉眼觀察的結(jié)果比較(n=10)Tab.3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two groups of appearance observations堵塞Z P靜脈炎Z P滲出部分 完全 0 1 2 3 0 1 2 33 1-2.185 <0.051 4 4 1-4.194 <0.012 6 2 03 0 10 0 0 0 9 1 0 0:實驗 I 組—脈沖式?jīng)_管;實驗 II 組—直接推注式?jīng)_管;“n”表示每組兔子只數(shù);秩和檢驗:P < 0.05 表示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文編號:2915666
【文章來源】:長江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實驗組標本區(qū)域的病理形態(tài)學觀察示意圖
圖 1 實驗組標本區(qū)域的病理形態(tài)學觀察示意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in the specimen regions of theexperimental group注:藍色示為穿刺點近端區(qū)域,紅色示為穿刺點遠端區(qū)域。(2)對照組 ①耳尖近端區(qū)域矩形標本:取材部位為距離耳尖2.5 cm至3cm上下各 0.5 cm(0.5 cm×1 cm);②耳尖遠端區(qū)域矩形標本:取材部位為距離耳尖3 cm 至 3.5 cm、上下各 0.5 cm(0.5 cm×1 cm),見圖 2。
圖 3 兔耳緣靜脈肉眼觀察圖Fig.3 Visual observation of rabbit ear vein:A 為實驗 I 組—脈沖式?jīng)_管置管前靜脈;B 為實驗 I 組—脈沖式?jīng)_管置管 72 h 后靜驗 II 組—直接推注式?jīng)_管置管前靜脈;D 為實驗 II 組—直接推注式置管 72 h 后靜脈框內(nèi)血管是被穿刺血管,紅色箭頭表示穿刺點部位。表 3 兩組肉眼觀察的結(jié)果比較(n=10)Tab.3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two groups of appearance observations堵塞Z P靜脈炎Z P滲出部分 完全 0 1 2 3 0 1 2 33 1-2.185 <0.051 4 4 1-4.194 <0.012 6 2 03 0 10 0 0 0 9 1 0 0:實驗 I 組—脈沖式?jīng)_管;實驗 II 組—直接推注式?jīng)_管;“n”表示每組兔子只數(shù);秩和檢驗:P < 0.05 表示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文編號:29156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9156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