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研究以全麻下行腰椎后路減壓植骨融合內(nèi)固定手術的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麻醉恢復評分(Post Anesthesia Recovery System,PARS)及洼田飲水試驗方法評估患者的早期吞咽功能,以探討吞咽功能正常的術后患者早期進飲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納入濟南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脊柱外科2017年6月~11月收治的60名60到80歲在全麻下行腰椎后路減壓植骨融合內(nèi)固定手術的患者,按照手術時間的先后順序對患者進行編號,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干預組:術前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同意,術后給予患者充分的進飲食安全評估后,設定個體化的進飲食方案:術后返回病房由責任護士利用PARS對其麻醉恢復情況進行評估。PARS評分≥7分為麻醉完全清醒,如7分則15分鐘后復測,直至麻醉完全清醒。當患者麻醉完全清醒后,使用洼田飲水試驗評估量表對患者進行吞咽功能評估,判斷患者的吞咽功能是否恢復正常;颊咄萄使δ苷:,給予患者少量流質飲食。根據(jù)患者對食物的耐受性和胃腸功能恢復情況,逐漸過渡至半流質飲食直至普通飲食。并由責任護士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飲食方案,同時給予針對性的飲食護理指導。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飲食護理方案,即全麻患者術后達到完全清醒狀態(tài)后2小時開始飲水,6小時后開始進食少量流質飲食然后逐步過渡至普通飲食。通過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后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進食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天數(shù)以及發(fā)生嘔吐、腹脹等相關并發(fā)癥的情況,分析并探討全麻術后早期進食對患者產(chǎn)生的影響。本研究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錄入和分析,統(tǒng)計學方法包括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t檢驗、卡方檢驗等。結果1.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手術時長、術前禁飲禁食時間等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2.兩組患者在術后首次進食時間(t=-8.124,P0.001)、首次排氣時間(t=-4.264,P0.001)、首次排便時間(t=-4.985,P0.001)、腸鳴音恢復時間(t=-7.679,P0.001)、首次下床活動時間(t=-5.541,P0.001)、術后住院天數(shù)(t=-2.634,P=0.011)等資料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3.兩組患者在腹脹發(fā)生率(χ2=1.017,P=1)及嘔吐發(fā)生率(χ2=1.017,P=1)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通過對全身麻醉下行腰椎后路減壓植骨融合內(nèi)固定手術的老年患者術后早期進行PARS及洼田飲水試驗的評估,在患者全麻清醒、吞咽功能正常后即進飲食。與傳統(tǒng)術后飲食方案相比,此方案不增加患者嘔吐、腹脹等不適,有利于縮短患者術后首次排氣、排便時間及下床活動時間,促進患者腸鳴音和胃腸功能的恢復,從而縮短患者術后住院時間,提高患者舒適度、滿意度。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473.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翟玲玲;任戈亮;宋麗君;吳宣;;骨科手術椎管內(nèi)麻醉患者術后早期進食的護理[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5年07期
2 柳萬國;唐成林;劉理迪;朱慶三;;腰椎椎間孔狹窄癥的診斷和手術治療進展[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5年05期
3 石學銀;俞衛(wèi)鋒;;促進術后康復的麻醉管理專家共識[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5年02期
4 呂剛;姚紅玲;王龍;;成人全麻患者術后早期少量飲水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5年04期
5 周翔;任興珍;;神經(jīng)外科飲水嗆咳病人的早期飲食干預[J];全科護理;2015年02期
6 武康平;倪宣明;殷俊茹;;淺析人口老齡化對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4年12期
7 徐亞維;張媛娜;屈軍俠;韓娟麗;王妮;;頸椎全麻術后首次飲食時間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4年18期
8 董振國;孫輝;蘇霞;;腹部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影響因素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年10期
9 閆旭明;劉志英;邱銀燕;;麻醉恢復評分聯(lián)合預見性護理在麻醉病人恢復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年01期
10 宋潔;崔小萱;曹艷霞;;腰椎全麻術后進飲食時間對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年2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曉亞;眼科兒童全麻術后禁飲食時間的探討[D];山東大學;2016年
2 文梅;術前疼痛知識宣教對腹部手術后患者疼痛控制效果的影響[D];四川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
27110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711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