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質量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響因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6-10 23:50
【摘要】:目的:依據心血管健康的生理-心理-社會整體模型,探討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對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質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血管再入院和心血管死亡)的影響,為采取干預措施,改善患者的健康結局提供依據。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5月,在某三甲醫(yī)院心內科病房抽取住院慢性心衰患者260例,基線時開展問卷調查,調查工具包括患者的一般資料問卷、12條目簡版生命質量問卷、基礎呼吸困難指數、簡短疲乏量表、感知壓力量表、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社會聯(lián)結感量表和社會功能缺陷量表;颊叱鲈喝齻月后,通過電話隨訪使患者完成12條目簡版生命質量問卷的填寫,并了解患者的心血管再入院和死亡發(fā)生情況。數據整理后應用SPSS22.0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1.本研究基線時共納入260例慢性心衰患者,這些患者生活質量的平均得分為50.09±8.47(軀體健康)和49.87±9.65(心理健康)。出院三個月后隨訪時取得聯(lián)系者217例,其中57例(26.27%)發(fā)生心血管再入院,8例(3.68%)發(fā)生心血管死亡,209例存活患者生活質量的平均得分為50.00±9.20(軀體健康)和50.00±9.10(心理健康)。2.慢性心衰患者一般資料特征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1)對于基線生活質量,慢性心衰患者的年齡與軀體健康得分呈負相關,退休/無業(yè)、病程≥6個月、心功能Ⅲ級患者的軀體健康得分低于現(xiàn)從事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病程6個月、心功能Ⅱ級的患者(均P0.01);高中及以下教育水平、月收入1000元患者的心理健康得分低于大專及以上教育水平、月收入≥1000 元的患者(P0.05 或 P0.01)。(2)對于出院三個月后生活質量,慢性心衰患者的年齡與軀體健康得分呈負相關,單身(未婚/離異/寡居)、退休/無業(yè)、病程≥6個月患者的軀體健康得分低于已婚/同居、現(xiàn)從事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病程6個月的患者(P0.05或P0.01);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體力勞動或退休/無業(yè)、病程≥6個月患者的心理健康得分低于大專及以上教育水平、現(xiàn)從事腦力勞動、病程6個月的患者(P0.05 或 P0.01)。3.慢性心衰患者生理、心理、社會因素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1)對于基線生活質量,慢性心衰患者的呼吸困難得分(5.66±2.77)與軀體健康呈正相關(r=0.602,P0.01),疲乏得分(4.34±2.56)、社會功能得分(4.19±3.25)與軀體健康呈負相關(r=0.409,-0.492,均P0.01);慢性心衰患者的呼吸困難得分、社會聯(lián)結感得分(4.18±0.61)與心理健康呈正相關(r=0.274,0.398,均P0.01),疲乏得分、感知壓力得分(14.79±6.04)、焦慮得分(5.88±3.85)、抑郁得分(4.60±4.03)、社會功能得分與心理健康呈負相關(r=-0.402,-0.699,-0.569,-0.647,-0.399,均 P0.01)。(2)對于出院三個月后生活質量,慢性心衰患者的呼吸困難得分與軀體健康呈正相關(r=0.360,P0.01),疲乏得分、抑郁得分、社會功能得分與軀體健康呈負相關(r=-0.266,-0.159,-0.208,P0.05或P0.01);慢性心衰患者的呼吸困難得分、社會聯(lián)結感得分與心理健康呈正相關(r=0.246,0.181,均P0.01),疲乏得分、感知壓力得分、焦慮得分、抑郁得分、社會功能得分與心理健康呈負相關(r=-0.435,-0.503,-0.457,-0.481,-0.310,均 P0.01)。4.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質量的回歸分析對于基線生活質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慢性心衰患者軀體健康的相關因素為患者的職業(yè)狀態(tài)為退休/無業(yè)(體力勞動為對照)、病程≥6個月(6個月為對照)、呼吸困難和疲乏,它們共解釋基線軀體健康39.9%的變異;慢性心衰患者心理健康的相關因素為感知壓力、焦慮、抑郁和社會聯(lián)結感,它們共解釋基線心理健康59.4%的變異。5.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質量的廣義估計方程分析(1)慢性心衰患者軀體健康的影響因素為患者的職業(yè)狀態(tài)為退休/無業(yè)(體力勞動為對照,B=-2.399)、病程≥6個月(6個月為對照,B=-2.635)、呼吸困難(B=1.164)和疲乏(B=-0.597),均 P0.05。(2)慢性心衰患者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為病程≥6個月(6個月為對照,B=-2.004)、感知壓力(B=-0.530)、焦慮(B=-0.405)和抑郁(B=-0.518),均P0.05。6.慢性心衰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關因素(1)無不良事件組與不良事件組在年齡、職業(yè)狀態(tài)、心功能分級、呼吸困難、疲乏、抑郁、社會功能和基線軀體健康得分上有顯著性差異(P0.05或P0.01)。(2)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慢性心衰患者出院后三個月發(fā)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險因素為職業(yè)狀態(tài)為退休/無業(yè)(體力勞動為對照)、心功能IV級(II級為對照)和疲乏。結論:1.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待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再入院和心血管死亡)發(fā)生率仍處于較高水平。2.慢性心衰患者軀體健康的影響因素為職業(yè)狀態(tài)、病程、呼吸困難和疲乏,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為病程、感知壓力、焦慮和抑郁。3.慢性心衰患者的職業(yè)狀態(tài)、心功能分級和疲乏是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顯著預測因素。4.臨床工作者可以將影響慢性心衰患者健康結局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作為切入點,采取個體化的干預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圖文】:
本研宄以心血管健康的生理-心理-社會整體模型為理論框架,,將呼吸困難和疲乏逡逑作為生理因素,將感知壓力、焦慮和抑郁作為心理因素,將社會聯(lián)結感和社會功逡逑能作為社會因素(如圖2所示),了解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出院后三個月逡逑心血管再入院和死亡發(fā)生情況,探討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對患者生活質量及心逡逑血管不良事件的影響,為實施針對性措施,改善其健康結局提供依據。逡逑16逡逑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473.5
本文編號:2707053
【圖文】:
本研宄以心血管健康的生理-心理-社會整體模型為理論框架,,將呼吸困難和疲乏逡逑作為生理因素,將感知壓力、焦慮和抑郁作為心理因素,將社會聯(lián)結感和社會功逡逑能作為社會因素(如圖2所示),了解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出院后三個月逡逑心血管再入院和死亡發(fā)生情況,探討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對患者生活質量及心逡逑血管不良事件的影響,為實施針對性措施,改善其健康結局提供依據。逡逑16逡逑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473.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紅雨;;中國部分地區(qū)70歲以上老年人體力活動與健康狀況的調查[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15年11期
2 周升寶;孫曉丹;劉金同;;伴代謝綜合征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及生存質量評價[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5年04期
3 呂云;;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2年10期
4 張鳳俠;李明子;;北京市遠郊區(qū)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及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9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夏文芳;焦慮和抑郁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和預后的影響[D];武漢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鄒會靜;基于COM-B模型的慢性心衰患者自護行為阻礙與促進因素研究[D];山東大學;2017年
2 黃琛;慢性心力衰竭預后影響因素分析及中藥的干預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3 曾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疲乏狀況及其相關因素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4 郭金玉;心力衰竭患者癥狀經歷的相關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5 孟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難、抑郁情緒與生活質量的關系[D];山東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7070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7070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