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基于生物質譜的血清N-聚糖分析以及新型生物標志物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07 15:52
【摘要】:糖基化是一種常見的蛋白質翻譯后修飾,廣泛參與各項生理活動,如蛋白質折疊、細胞通訊、腫瘤轉移、免疫識別以及微生物入侵等,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證據表明許多疾病或非正常的生理狀態(tài)下,一個或多個蛋白質的糖基化程度和其對應糖鏈結構會發(fā)生改變。而對這些變化進行測定,不僅可以了解某些蛋白質的生理功能并且可以用于疾病的診斷。因此,通過研究N-聚糖的結構及含量的變化來尋找可能的生物標志物已成為當前糖組學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由于來源廣泛,易于獲取及富含多種不同類型糖蛋白,血清是目前糖組學研究最多的樣品體系。但是由于血清樣品自身組成復雜性,以及蛋白質糖基化性質導致其相對應的聚糖結構的多樣性和微觀不均一性,給血清中低含量N-聚糖的結構及定量分析帶來困難。相較于傳統的分析方法,生物質譜法具有高靈敏度、高通量和抗雜質干擾等優(yōu)點,已成功應用于血清糖組學的研究。但這些基于生物質譜的分析方法依然不太完善,例如糖鏈的富集、純化、標記等,仍需進一步的研究。本文利用生物質譜的優(yōu)勢,采用兩種衍生化技術,首次對豚鼠血清N-聚糖的結構進行了系統研究,并對幾種分析方法進行了比較。將優(yōu)化后的分析方法應用于結直腸癌病人血清及環(huán)境污染物影響人群血清中Ig G的N-聚糖變化研究,找到潛在的生物標志物。具體內容如下:豚鼠作為一種重要的模式生物,常被應用于免疫學,毒理學和藥理學等領域方面研究。針對豚鼠血清中N-聚糖進行分析有助于進一步了解其生理功能。為了增強N-聚糖的質譜響應信號,我們對豚鼠血清中N-聚糖分別進行全甲基化和甲胺化衍生,然后通過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LDI-MS)鑒定了31種全甲基化N-聚糖結構和43種甲胺化N-聚糖結構。首次發(fā)現豚鼠血清中的唾液酸化聚糖的唾液酸存在O-乙;F象。結果表明溫和甲胺化衍生不破壞O-乙;僖核峤Y構,更適用于唾液酸化聚糖的分析。同時基于納流液相和電噴霧電離質譜聯用(nano LC-ESI-MS)鑒定出54種甲胺化的N-聚糖結構及其相對應的200多個甲胺化的N-聚糖異構體,并通過二級質譜對其結構進行確認。實驗發(fā)現O-乙;粌H僅能影響N-聚糖同分異構體的數量,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該N-聚糖的親疏水性。實驗結果表明盡管nano LC-ESI-MS在鑒定N-聚糖的結構更具優(yōu)勢,但是MALDI-MS由于操作簡便,圖譜易解析,更加適合大規(guī)模血清樣品中N-聚糖分析。結直腸癌是全球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排在前三位的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因此結直腸癌的臨床診斷變得尤為重要。本章采用上一章建立的MALDI-MS方法對健康人群和結直腸癌病人的血清中的N-聚糖進行分析,其中準確鑒定出64種人血清N-聚糖結構。所得到的質譜數據經歸一化處理后,再通過過t檢驗和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可以確定其中3種帶有核心巖藻糖結構的N-聚糖與結直腸癌密切相關,可以作為良好的結直腸癌標志物。此外,在對癌癥期型分類與N-聚糖變化關系研究中,發(fā)現血清中N-聚糖在結直腸癌I期的變化并不明顯,而在結直腸癌II期、III期和IV期的變化比較顯著,從糖組學的角度佐證了為什么結直腸癌早期不易被診斷。上述結果表明將MALDI-MS應用于篩選N-聚糖標志物,不僅能夠準確鑒定N-聚糖結構并且獲取相應的疾病標志物,還能從機制上了解疾病的發(fā)展。全氟辛烷磺酸鹽(PFOS)和全氟辛酸(PFOA)是兩種廣泛存在于自然環(huán)境中常見的有機污染物,均能引起人體出現不良免疫反應,如胸腺細胞和脾細胞數量減少、肝臟增重以及過氧化物酶體增值等。免疫球蛋白(Ig G)是免疫系統主要的功能執(zhí)行者,Ig G的糖基化與許多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密切相關。因此,本章從糖組學的角度,探討Ig G糖基化與不同濃度的PFOS和PFOA在不同人群中的相互作用關系。采用MALDI-MS技術結合甲胺化衍生方法,對受PFOS和PFOA影響的95個成人和95個兒童血清中提取的Ig G的N-聚糖進行研究,鑒定出28種源于Ig G的N-聚糖結構。質譜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顯示,成人組有11種跟PFOS和PFOA濃度相關的具有顯著性變化的N-聚糖,而少年組中則出現了12種跟PFOS和PFOA濃度相關的具有顯著性變化的N-聚糖。就N-聚糖結構特征而言,成人組主要表現為高甘露糖基化,巖藻糖基化和唾液酸化程度的變化,而少年組則主要表現為巖藻糖基化和唾液酸化程度的變化。由此可見,PFOS和PFOA的存在與Ig G糖基化密切相關。本章首次從糖組學的角度來揭示PFOS和PFOA對不同人群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在發(fā)現與PFOS和PFOA濃度變化具有顯著性相關性的Ig G N-聚糖結構的基礎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詮釋PFOS和PFOA與不同人群人體免疫系統響應的關系。綜上所述,本文將質譜檢測技術應用于生物體內的血清N-聚糖系統性研究,首次獲得了豚鼠血清N-聚糖的完整信息,同時還發(fā)現了極具潛力的結直腸癌N-聚糖標志物,并且首次將糖組學的研究方法應用于分析環(huán)境污染與健康的問題,為更加深入的了解環(huán)境污染的機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論文工作的開展為將來在臨床疾病診斷、藥物開發(fā)以及公共衛(wèi)生領域提供技術手段與理論基礎,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446.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灣灣;馬清;;肌少癥生物標志物的研究進展[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9年11期

2 王春陽;劉金;楊斌;石秋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作為心腦血管疾病生物標志物的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年11期

3 ;生物標志物與液體活檢論壇[J];轉化醫(yī)學雜志;2017年02期

4 王斌;陳國強;李琳瑕;歐紅梅;;炎性生物標志物對COPD患者死亡的影響[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年04期

5 安寧;;悄然而至的數字生物標志物[J];養(yǎng)生大世界;2019年02期

6 蔡同建;姚婷;陳景元;駱文靜;;鉛中毒的暴露生物標志物[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1年S1期

7 ;肺癌生物標志物研究[J];現代醫(yī)院;2009年06期

8 胡訓軍;肖萍;王文靜;陳良;盧偉;;三氯乙烯生物標志物的研究進展[J];環(huán)境與職業(yè)醫(yī)學;2006年01期

9 肖忠海;王林;;癌癥生物標志物[J];國外醫(yī)學.藥學分冊;2006年06期

10 張忠彬,李巖,夏昭林;效應生物標志物與危險度評價[J];職業(yè)衛(wèi)生與應急救援;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孟昭義;孟昭義;;肌萎縮側索硬化癥生物標志物的研究概況[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上)[C];2015年

2 申秀萍;賈長虹;;十二五“重大新藥創(chuàng)制”毒性生物標志物與人源化動物模型關鍵技術課題簡介[A];2013年(第三屆)中國藥物毒理學年會暨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研究論壇論文摘要[C];2013年

3 陳建平;鄧春萍;宋孚慶;張大江;;應用生物標志物定量計算混合原油油源的數學模型[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4 王曉蓉;;分子生物標志物在水環(huán)境有機污染的早期預警研究進展[A];有機污染環(huán)境化學前沿與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論文集[C];2006年

5 李波;;藥物研發(fā)中新的安全性生物標志物研究[A];2017年(第七屆)藥物毒理學年會論文集[C];2017年

6 Fabian Rohner;Michael Zimmermann;Pieter Jooste;Chandrakant Pandav;Kathleen Caldwell;Ramkripa Raghavan;Daniel J.Raiten;;營養(yǎng)發(fā)展的生物標志物——碘的綜述[A];營養(yǎng)健康新觀察(第四十七期):微量元素與健康專輯[C];2017年

7 高友鶴;;利用尿液蛋白質組學發(fā)現疾病早期生物標志物[A];第三屆全國質譜分析學術報告會摘要集[C];2017年

8 楊海峰;徐麗;楊天溪;劉堯堯;向媛;郭小玉;吳一萍;文穎;;生物標志物拉曼檢測[A];第十九屆全國光散射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7年

9 茅堯生;;生物標志物——告訴了我們什么?[A];重癥醫(yī)學十年回顧與展望——2012年浙江省重癥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2年

10 謝鑫友;;新技術在生物標志物篩選中的應用(英文)[A];2007年浙江省醫(yī)學檢驗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一凡;診斷早監(jiān)測準更需化學手段[N];中國化工報;2013年

2 李正;優(yōu)選生物標志物檢測 護航兒科急重癥診療[N];健康報;2018年

3 王輝;腫瘤精準檢測:生物標志物重要價值獲臨床認可[N];健康報;2019年

4 記者 俞慧友 通訊員 曾歡歡 李妍榮;數字光纖單分子檢測技術可“查”出肺癌生物標志物[N];科技日報;2018年

5 李正;生物標志物檢測推動心血管病規(guī)范診療[N];健康報;2018年

6 解放軍302醫(yī)院臨床檢驗醫(yī)學中心 李伯安 整理 戴欣;用“勺子”看健康?不科學[N];健康報;2017年

7 本報記者 張藝馨;生物標志物解鎖有條件批準快道[N];醫(yī)藥經濟報;2017年

8 亦云;優(yōu)選感染生物標志物 優(yōu)化感染性疾病診療[N];中國醫(yī)藥報;2017年

9 劉X熒;優(yōu)選感染生物標志物 優(yōu)化疾病診療[N];健康報;2017年

10 本報記者 李蘊明;生物標志物解讀進階[N];醫(yī)藥經濟報;201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易晨;基于生物質譜的血清N-聚糖分析以及新型生物標志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9年

2 滕思遠;尿液基質金屬蛋白酶7預測心臟大手術后并發(fā)重癥AKI:前瞻性多中心隊列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8年

3 夏天一;基于氨基酸靶向代謝組學的腎移植術后他克莫司腎毒性生物標志物體系模型建立與驗證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yī)大學;2018年

4 賴雅敏;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臨床隊列及生物標志物研究[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8年

5 周樂汀;基于生物信息學的慢性腎臟病尿液mRNA生物標志物研究[D];東南大學;2018年

6 程靜;阿爾茲海默病和輕度認知障礙流行病學及早期血液生物標志物的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8年

7 王志鵬;卡培他濱不良反應和耐藥生物標志物的發(fā)現[D];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yī)大學;2019年

8 章從恩;中藥證(。筷P系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7年

9 郭瑞;血清microRNAs作為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診斷生物標志物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8年

10 任艷姣;癌癥發(fā)展分期的生物組學標志物檢測算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劉;可溶性ST2是心衰理想的生物標志物嗎?[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9年

2 孫渴望;房顫消融術后復發(fā)相關的生物標志物[D];蚌埠醫(yī)學院;2019年

3 張志恒;骨關節(jié)炎損傷機制及Ⅱ型膠原代謝產物濃度變化的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9年

4 趙隆麒;外泌體miRNA作為肺結核生物標志物的研究[D];武漢輕工大學;2019年

5 王華烽;生物標志物電化學傳感檢測新方法研究[D];聊城大學;2019年

6 黃志安;疾病與生物標志物的關聯關系預測模型研究[D];深圳大學;2018年

7 黃思;基于代謝組學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分子生物標志物研究[D];深圳大學;2018年

8 吳利;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尿液外泌體的生物標志物研究[D];深圳大學;2018年

9 溫麗娟;IDON與MOG-IgG+患者CSF中MiRNA初篩差異[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9年

10 卞福勤;膝骨關節(jié)炎患者血清尿酸、檸檬酸與膝關節(jié)癥狀、關節(jié)結構改變及生物標志物的相關性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9年

,

本文編號:261809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61809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918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