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前及手術前患者四項感染指標的檢測及臨床意義
本文選題:輸血前 + 手術前; 參考:《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7年06期
【摘要】:目的了解輸血前及手術前患者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抗HIV)、梅毒螺旋體抗體(抗TP)、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四項感染指標的檢測結果,并探討其臨床意義。方法回顧性調查某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17 517例擬輸血或手術患者四項感染指標結果,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 17 517例受檢者總陽性2 635例,陽性率15.04%,抗HIV、抗TP、抗HCV和HBsAg的陽性率分別為0.62%(109例)、2.91%(509例)、1.22%(214例)和10.86%(1902例)。其中男性抗HIV、抗TP和HBsAg陽性率均高于女性(χ2值分別為46.67、16.01和23.58,均P0.05)。四項感染指標均以20歲組陽性率最低,抗HIV、抗TP和抗HCV以40~59歲組陽性率最高,而HBsAg以20~39歲組陽性率最高。結論輸血前及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四項感染性疾病指標的檢測可以確定患者患以上四種傳染性疾病的情況,對防止醫(yī)院感染和減少醫(yī)療糾紛具有重要意義。
[Abstract]:And to explor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from July 2014 to June 2015, the results of four infection indexes in 17 517 patients with pseudo transfusion or opera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The positive rates of anti-HIV, anti-TP and HBsAg in mal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females (蠂 ~ 2 = 46.67 鹵16.01 and 23.58, respectively, P 0.05).The positive rate of the four infection indexes was the lowest in the 20 years old group, the highest in the anti-HIV, anti-TP and anti-#en0# groups, and the highest in the 40 to 59 years old group, and the highest in the HBsAg group at the age of 20 to 39 years old.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four infectious disease indexes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 and operation can determine the situation of the above four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event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reduce medical disputes.
【作者單位】: 內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分類號】:R446.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程金鳳;蔡細英;;28165例輸血前及手術前患者四項感染指標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年04期
2 張星華;徐遂轉;魏春玲;;醫(yī)務人員職業(yè)危害因素及防護對策[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2年01期
3 郭子君;勾健;;手術室護士銳器傷的原因調查分析與防護措施[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年19期
4 劉仕蓮;池雷霆;吳林伯;姚蓉玲;黃德全;彭雙林;;受血者受血前HIV、HBV、HCV、梅毒感染及其重疊感染研究[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9年02期
5 王莉,府偉靈,陳曉,田洪明;醫(yī)院感染引發(fā)醫(yī)療糾紛防范探討[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3年06期
6 王露楠,鄧巍,李金明;梅毒螺旋體感染不同血清學診斷方法的臨床評價[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2年06期
7 陳青,彭曉謀,高志良,陳雪娟,黃仰蘇,姚集魯;4種引起慢性感染的肝炎相關病毒的流行病學研究[J];廣東醫(yī)學;2000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英愛;姚葉林;劉見歡;何雪環(huán);朱彩嫦;葉淑貞;;化學發(fā)光法定量檢測術前四項傳染性標志物的結果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7年21期
2 郭小慧;;輸血前及手術前患者四項感染指標的檢測及臨床意義[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7年06期
3 曾麗;高艷;張少輝;孫秋香;;2010-2014年東莞市某綜合性醫(yī)院HIV陽性病例臨床特征分析[J];河南預防醫(yī)學雜志;2017年04期
4 陳云峰;梁芳;葛亮;;江蘇某院2013-2015年現(xiàn)有患者中HIV和TP感染情況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年03期
5 劉健康;;輸血前及手術前患者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感染指標的檢測結果分析[J];河北醫(yī)學;2016年12期
6 郭涌泉;曾子榮;郭雅娟;;輸血前ELISA法檢測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的價值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6年32期
7 范秋云;徐麗紅;;院、科兩級臨床實習護生職業(yè)防護培訓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年85期
8 薛菊蘭;胡曉原;王向榮;;患者血源性感染因子檢出調查與職業(yè)防護[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年07期
9 郭小慧;;50011例住院患者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結果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6年13期
10 婁靜梅;張世勇;郝楊靜;王洋;徐曉陽;;性活躍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配偶感染風險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16年07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正洪;馮小金;胡艷;;2013例受血者輸血前檢查結果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1年07期
2 董亮;黃耘祥;管菊艷;;4600例擬輸血患者輸血前4項傳染病指標檢測結果分析[J];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版);2011年03期
3 陶西萍;;醫(yī)務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yè)暴露危險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0年06期
4 郭子君;勾健;;手術室護士銳器傷的原因調查分析與防護措施[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年19期
5 劉仕蓮;池雷霆;吳林伯;姚蓉玲;黃德全;彭雙林;;受血者受血前HIV、HBV、HCV、梅毒感染及其重疊感染研究[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9年02期
6 李艦艇;姚水洪;鄭林福;;衢州市性病門診患者梅毒感染情況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9年02期
7 王敏;范學工;徐丹;;長沙地區(qū)HIV/AIDS合并HBV/HCV感染的調查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8年03期
8 汪婷梅;黃運珠;葉晟;黃咸月;;基層醫(yī)務人員艾滋病知識及職業(yè)防護現(xiàn)狀調查[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8年04期
9 劉冬生;歐陽菊香;王繼輝;;住院患者梅毒普查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7年11期
10 劉震;邢文革;張永宏;張麒;龍小山;張桂云;吳昊;蔣巖;;既往有償獻血(漿)人群中艾滋病毒與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研究[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香花,王玉蓮;患者輸血前和手術前肝炎病毒感染情況分析[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2年11期
2 趙志鋼,丁茂文,李國雄;輸血前相關檢測的分析[J];江西醫(yī)學檢驗;2003年03期
3 李策生,吳綿勝,吳秋,周佑德;輸血前四項標志物檢測的臨床意義[J];微循環(huán)學雜志;2003年03期
4 楊鮮平,李春貴;腫瘤患者輸血前后免疫球蛋白測定分析[J];中原醫(yī)刊;2003年24期
5 趙紅梅;患者輸血前檢驗的重要性及幾種疾病應如何輸血[J];齊魯醫(yī)學檢驗;2003年04期
6 吳烈明,周彩萍;輸血前四項檢查的意義[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4年12期
7 齊健,仲偉元;淺談患者輸血前血液檢查的意義[J];齊魯醫(yī)學檢驗;2004年05期
8 徐亞瓊,帥杰;415例患者輸血前九項指標檢查結果分析[J];四川省衛(wèi)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9 李保才;8796例手術前、輸血前、產前五項檢測結果分析[J];醫(yī)學文選;2005年04期
10 萬柏珍,徐雅平,王石云,欒建鳳;輸血前患者檢測傳染病指標的重要意義[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5年1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林益振;潘倩雄;;2576例輸血前感染性指標檢測與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華醫(yī)學會檢驗分會成立30周年慶典大會資料匯編[C];2009年
2 張曉輝;戚慶炳;;2544例病人輸血前綜合血檢結果統(tǒng)計[A];第五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3 林益振;潘倩雄;;2576例輸血前感染性指標檢測與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臨床檢驗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全國臨床檢驗實驗室管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4 徐紅萍;唐長玖;毛征宇;王華;陳祺;萬民;張慶;;輸血前四項檢測的重要性[A];第四屆全國臨床檢驗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5 黃春萍;;輸血前檢驗應重視的問題[A];玉溪市第八屆檢驗醫(yī)學學術年會暨科技成果推廣會論文匯編[C];2005年
6 尹建平;;輸血前檢測流程、疑難配血及循證輸血指征研究[A];中國輸血協(xié)會第五屆輸血大會論文專集(摘要篇)[C];2010年
7 李念順;呂江峰;徐鳳玲;;手術前及輸血前患者檢測“病毒七項”的臨床應用[A];第四屆全國臨床檢驗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8 李華寧;馮星;;輸血前患者輸血傳染病因子檢測結果分析[A];中國輸血協(xié)會第五屆輸血大會論文專集(摘要篇)[C];2010年
9 馬學華;張萱;關秀茹;;術前及輸血前患者血清梅毒抗體檢測結果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資料匯編[C];2008年
10 吳江;;患者輸血前血液傳染疾病血檢結果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華醫(yī)學會檢驗分會成立30周年慶典大會資料匯編[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本報評論員 祝乃娟;嚴控“血風險”[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0年
2 ;緩解血荒需要打消“血疑”和“制度性貧血”[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1年
,本文編號:17329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1732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