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永磁同步電機及控制器的設計與研究
本文關鍵詞:新型永磁同步電機及控制器的設計與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新型永磁同步電機 磁通調制 電磁場 弱磁控制 交叉耦合
【摘要】:隨著能源使用需求的增長,化石燃料日趨枯竭,全球能源逐步趨向新型清潔化發(fā)展,新能源技術的發(fā)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作為國家大力倡導支持的新能源汽車高新技術產業(yè),近年來發(fā)展迅猛,我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電動汽車主要研究技術內容有:電池管理、電機及控制、整車控制以及整車輕量化技術。電機作為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優(yōu)異關系到電動汽車能否節(jié)能高效運行。本文對一臺傳統(tǒng)的磁通調制式永磁同步電機的結構進行改進,設計了一臺低速大扭矩的新型永磁同步電機,同時對該電機在不同控制策略下的運行性能進行了仿真計算。最后利用TI公司推出的電機驅動專用芯片,設計一套伺服電機控制器。首先針對傳統(tǒng)磁通調制式永磁電機漏磁嚴重的特點,改變電機轉子磁路結構,利用Ansoft有限元軟件,建立了二維有限元模型,進行了穩(wěn)態(tài)的電磁場仿真計算。對比了改進前后永磁電機的空載特性,包括空載反電勢,空載磁鏈,齒槽轉矩,空載氣隙磁密。并分析了其穩(wěn)態(tài)性能,包括電機損耗,矩角特性,功率因數(shù),效率等。其次研究了永磁同步電機多種控制策略,利用Simplorer搭建了表貼式永磁同步電機多種控制系統(tǒng)。包括簡單的0dI(28)控制,模糊PI控制,弱磁控制,直接轉矩控制,直接轉矩與空間矢量脈寬調制結合的控制,基于MRAS無速度傳感器控制。并利用該新型永磁同步電機數(shù)學模型,對其進行簡單的控制性能仿真計算。根據系統(tǒng)所調試出的仿真參數(shù),通過Ansoft與Simplorer聯(lián)合仿真技術,在考慮電機在逆變電源供電下,并計及電機氣隙磁密的非正弦性及硅鋼片的飽和程度,直交軸電感的交叉耦合,鐵芯損耗等諸多影響下,分析了電機運行性能及控制系統(tǒng)的動態(tài)調節(jié)能力。最后根據以上理論分析,基于電機專用的驅動芯片TMSF2812設計了一臺伺服控制器,并繪制了電路的原理圖,制作了相應的PCB板,同時利用CCS專用編程軟件進行程序了設計,完成了電路板的焊接調試等工作。針對伺服控制器智能化的設計,利用Matlab及LabVIEW設計了兩款人機通訊界面,實現(xiàn)對電機的實時控制及顯示等功能。
【關鍵詞】:新型永磁同步電機 磁通調制 電磁場 弱磁控制 交叉耦合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M341;TP273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緒論10-17
- 1.1 課題的研究意義和目的10-11
- 1.2 磁通調制式永磁同步電機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1-13
- 1.3 永磁同步電機的驅動系統(tǒng)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3-15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15-17
- 第2章 新型永磁電機結構設計及電磁性能分析17-26
- 2.1 新型低速直驅式永磁同步電機結構及工作原理介紹17-18
- 2.1.1 磁傳動永磁同步電動機結構17
- 2.1.2 磁傳動永磁同步電機的工作原理17-18
- 2.2 新型低速直驅式永磁同步電機穩(wěn)態(tài)電磁分析18-25
- 2.2.1 磁傳動永磁同步電機空載運行特性19-22
- 2.2.2 磁傳動永磁同步電機穩(wěn)態(tài)運行分析22-25
- 2.3 本章小結25-26
- 第3章 新型永磁同步電機控制策略的研究26-46
- 3.1 永磁同步電機的數(shù)學模型及坐標變換26-27
- 3.1.1 坐標變換26-27
- 3.1.2 永磁同步電機數(shù)學模型27
- 3.2 空間矢量脈寬調制27-31
- 3.3 永磁同步電機矢量控制31-43
- 3.3.1 永磁同步電機 0dI (28) 控制31-33
- 3.3.2 永磁同步電機模糊弱磁控制33-37
- 3.3.3 永磁同步電機直接轉矩控制37-40
- 3.3.4 永磁同步電機無速度傳感器控制40-43
- 3.4 新型永磁同步電機聯(lián)合仿真控制43-45
- 3.5 本章小結45-46
- 第4章 永磁同步電機控制器的設計46-64
- 4.1 控制系統(tǒng)硬件電路46-58
- 4.1.1TMSF2812介紹46-48
- 4.1.2 驅動電路的構成48-51
- 4.1.3 功率電路的構成51-58
- 4.2 控制系統(tǒng)軟件設計58-61
- 4.2.1 系統(tǒng)的程序結構58-59
- 4.2.2 通訊界面的設計59-61
- 4.3 系統(tǒng)功能調試61-63
- 4.4 本章小結63-64
- 結論64-65
- 參考文獻65-69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科研成果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69-70
- 致謝7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姜新建,朱東起,黃斐梨,劉士祥;電動汽車永磁同步電機驅動系統(tǒng)的研究[J];電機與控制學報;1997年04期
2 賈正春,,許錦興,金振榮;交流永磁同步電動機弱磁控制[J];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3 楊貴杰,孫力,崔乃政,陸永平;空間矢量脈寬調制方法的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1年05期
4 田淳,胡育文;永磁同步電機直接轉矩控制系統(tǒng)理論及控制方案的研究[J];電工技術學報;2002年01期
5 許家群,朱建光,邢偉,唐任遠;電動汽車驅動用永磁同步電動機系統(tǒng)效率優(yōu)化控制研究[J];電工技術學報;2004年07期
6 陳志錦;易健;張博;;基于DSP的全數(shù)字交流伺服系統(tǒng)的設計[J];兵工自動化;2006年02期
7 劉軍,楚小剛,白華煜;基于參考磁鏈電壓空間矢量調制策略的永磁同步電機直接轉矩控制研究[J];電工技術學報;2005年06期
8 趙楠;葛寶明;;電動汽車用永磁同步電機的H_∞魯棒控制[J];電機與控制學報;2007年05期
9 許峻峰,馮江華,許建平;電動汽車用永磁同步電機直接轉矩弱磁控制[J];電氣傳動;2005年10期
10 張東;鄒國棠;江建中;包廣清;蹇琳旎;王建寬;;新型外轉子磁齒輪復合電機的設計與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8年30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張佳;基于TMS320F2812的永磁同步電機矢量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9401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940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