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納米金復合材料的血紅蛋白傳感器用于丙烯酰胺的檢測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納米金復合材料的血紅蛋白傳感器用于丙烯酰胺的檢測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丙烯酰胺(acrylamide,AM),對人體具有神經毒性、生殖發(fā)育毒性、遺傳毒性等危害,已被國際癌癥機構列為可能致癌物。AM廣泛存在于經過油炸、烘焙等高溫處理的淀粉類食品中,對人體健康存在巨大威脅,因此需要建立一種快速、靈敏、適用于現(xiàn)場檢測的AM檢測方法。血紅蛋白(Hb)傳感器將生物傳感器與電化學分析結合起來,具有靈敏度高、選擇性好、響應迅速等優(yōu)勢,已在分析檢測中得到廣泛應用。多孔碳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積、高導電性、優(yōu)良的生物相容性等優(yōu)勢,適用于構建Hb傳感器。然而,多孔碳存在分散性與水溶性較差等不足,為改善其性能,本研究分別制備多孔碳固載離子液體、AuNPs-多孔碳固載離子液體、AuNPs-氮摻雜多孔碳等納米材料,用于構建Hb傳感器,進行AM的檢測研究。具體內容如下:1.結合多孔碳與離子液體1-氨丙基-3-甲基咪唑磷溴鹽(IL-NH2)的優(yōu)點,制備多孔碳固載離子液體作為Hb固載材料,用于構建Hb傳感器。采用交流阻抗對不同電極進行電化學表征,得到多孔碳固載離子液體/GC電極與裸GC電極電阻值分別為120Ω、50Ω,說明多孔碳固載離子液體減小了界面阻力,增大了電子轉移速率。對Hb的固載量進行優(yōu)化,發(fā)現(xiàn)Hb的固載量為40μg時傳感器的響應信號最高,達到9.87μA。優(yōu)化AM與Hb的結合反應溫度,得出最佳反應溫度為35℃。研究了AM在Nafion/Hb-多孔碳固載離子液體/GC電極上的電化學行為,在2×10-10-2×10-7 mol/L和2×10-7-7×10-5 mol/L范圍內,AM與Hb的加成率與AM的濃度的負對數(shù)呈線性相關,檢出限為1.40×10-11mol/L。2.為了進一步提高實驗靈敏度,在多孔碳固載離子液體表面生長金,制備AuNPs-多孔碳固載離子液體,用于制備Hb傳感器。對Hb的固定方法進行研究,Nafion/Hb-AuNPs-多孔碳固載離子液體/GC電極在PBS溶液中的響應信號可達到11.28μA,效果最佳。對AM與Hb的反應時間進行優(yōu)化,得出最佳反應時間為12 min。用Nafion/Hb-AuNPs-多孔碳固載離子液體/GC傳感器對AM進行檢測,在7×10-11-7×10-9mol/L和7×10-9-7×10-5 mol/L范圍內,AM與Hb的加成率與AM的濃度的負對數(shù)呈線性相關,檢出限為3.83×10-12 mol/L。采用標準加入法對可比克薯片中AM進行檢測,平均回收率為107.91%-115.97%。3.用離子液體1-丁基-三甲基咪唑二氰胺鹽(BMIMdca)做前驅體,二氧化硅球做硬模板,在多孔碳中引入氮元素制備氮摻雜多孔碳,利用化學還原法在氮摻雜多孔碳表面生長AuNPs,制備AuNPs-氮摻雜多孔碳納米材料,并將其作為Hb固定載體,制備Nafion/Hb-AuNPs-氮摻雜多孔碳/GC傳感器。比較GC電極、氮摻雜多孔碳/GC電極、AuNPs-氮摻雜多孔碳/GC電極在鐵氰化鉀溶液中的循環(huán)伏安行為,其氧化峰電流值分別為75.40μA、87.69μA、93.00μA,表明AuNPs-氮摻雜多孔碳加快了電子轉移速率。Hb傳感器中Nafion的最佳用量為0.1%,AuNPs-氮摻雜多孔碳材料最佳修飾量為3μg。在最佳條件下,傳感器中Hb的電信號可達到12.50μA。在最優(yōu)條件下對AM進行檢測,在7.0×10-11-2.0×10-5 mol/L范圍內,AM濃度負對數(shù)與加成率線性相關,檢出限為1.81×10-13 mol/L,對實際樣品檢測,回收率為106.36-111.22%。
【關鍵詞】:丙烯酰胺 血紅蛋白傳感器 多孔碳負載離子液體 AuNPs-多孔碳固載離子液體 AuNPs-氮摻雜多孔碳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B33;TP212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前言11-21
- 1.1 丙烯酰胺的研究背景及意義11
- 1.2 丙烯酰胺的檢測方法研究進展11-15
- 1.2.1 丙烯酰胺的形成機理12-13
- 1.2.2 丙烯酰胺的檢測方法13-15
- 1.3 Hb傳感器在電化學檢測中的應用15-20
- 1.3.1 Hb的電化學研究15-17
- 1.3.2 納米材料在Hb電化學傳感器中的應用17-20
- 1.4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20-21
- 第二章 制備多孔碳固載離子液體構建Hb傳感器用于檢測丙烯酰胺21-34
- 2.1 實驗部分22-25
- 2.1.1 實驗材料22
- 2.1.2 實驗儀器22
- 2.1.3 實驗方法22-25
- 2.2 結果與討論25-33
- 2.2.1 材料表征25-26
- 2.2.2 不同電極的電化學行為26-28
- 2.2.3 不同Hb固載量對傳感器響應的影響28-30
- 2.2.4 丙烯酰胺加成溫度的優(yōu)化30
- 2.2.5 丙烯酰胺加成時間的優(yōu)化30-31
- 2.2.6 Nafion/Hb-多孔碳固載離子液體/GC電極標準曲線的建立31-33
- 2.3 小結33-34
- 第三章 基于Nafion/Hb-AuNPs-多孔碳固載離子液體/GC傳感器的丙烯酰胺檢測研究34-44
- 3.1 實驗材料和方法34-38
- 3.1.1 實驗材料34
- 3.1.2 實驗儀器34-35
- 3.1.3 試劑的配制35
- 3.1.4 試驗方法35-38
- 3.2 實驗結果與討論38-43
- 3.2.1 電極表征38-39
- 3.2.2 固定Hb方法的選擇39-40
- 3.2.3 Nafion/Hb-AuNPs-多孔碳固載離子液體/GC電極表面Hb的電化學行為40
- 3.2.4 對丙烯酰胺的檢測40-42
- 3.2.5 薯片中丙烯酰胺的檢測42-43
- 3.3 結論43-44
- 第四章 用于丙烯酰胺檢測的新型Nafion/Hb-AuNPs-氮摻雜多孔碳/GC傳感器研究44-58
- 4.1 實驗部分44-47
- 4.1.1 儀器與試劑44-45
- 4.1.2 AuNPs-氮摻雜多孔碳材料的制備45-46
- 4.1.3 不同Hb傳感器的制備46
- 4.1.4 實驗方法46-47
- 4.2 結果與討論47-57
- 4.2.1 氮摻雜多孔碳材料的表征47-48
- 4.2.2 不同電極的電化學表征48-49
- 4.2.3 Hb傳感器制備條件的優(yōu)化49-54
- 4.2.4 不同傳感器上Hb的電化學行為比較54-55
- 4.2.5 丙烯酰胺反應條件的優(yōu)化55-56
- 4.2.6 Nafion/Hb-AuNPs-氮摻雜多孔碳/GC電極對AM的檢測56
- 4.2.7 Nafion/Hb-AuNPs-氮摻雜多孔碳/GC電極對實際樣品的檢測56-57
- 4.3 小結57-58
- 第五章 結論58-60
- 5.1 研究內容58-59
- 5.2 創(chuàng)新點59-60
- 參考文獻60-68
- 致謝68-69
- 個人簡介6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余軍;;Nafion/Silicon Oxide Composite Membrane for High Temperatur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2007年03期
2 Fan Luo;Shijun Liao;Dan Chen;;Platinum catalysts supported on Nafion functionalized carbon black for fuel cell application[J];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2013年01期
3 劉漢虎;Nafion-H超強酸聚合物催化劑[J];現(xiàn)代化工;1984年04期
4 徐通敏,沈華奎,徐曉紅,徐伯興;Nafion交換劑富集-石墨爐原子吸收法測定廢水中鉻[J];環(huán)境科學;1990年05期
5 ;Photophysical Behaviors of Azobenzene in Solvent-Swollen Nafion Membrane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6年10期
6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afion and Several Trisbipyridyl Complexes by Spectroscopic Method[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7年04期
7 劉曉暉,姜革;Flemion865 MIRI與Nafion NX966膜使用情況[J];氯堿工業(yè);1997年05期
8 ;Preparation of p-1,1,3,3-Tetramethylbutylphenol by Using Nafion-H Catalyst[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2年04期
9 于景榮,衣寶廉,劉富強,邢丹敏,張華民;再鑄Nafion膜的制備與應用[J];膜科學與技術;2002年04期
10 徐洪峰,邢怡銘,邵志剛,王昕;Nafion115膜的溶解及其再鑄膜性能測定[J];化學通報;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于景榮;衣寶廉;邢丹敏;劉富強;張華民;;再鑄Nafion膜的制備與電池性能評價[A];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2 ;The study of electro-osmotic drag of water within Nafion membrane in PEM fuel cells[A];2008 International Hydrogen Forum Programme and Abstract[C];2008年
3 余軍;潘牧;袁潤章;;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用Nafion/SiO_2復合膜結構性能研究[A];2004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4 楊金燕;胡智怡;方軍;沈培康;;磺化聚砜/Nafion復合膜的制備和表征[A];第十三次全國電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5 朱紅;王明;趙婷;楊武斌;魏永生;;Nafion/SPPESK/Nafion多層復合膜的制備與表征[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新能源與能源化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6 金朝慶;謝凱;洪曉斌;;Li-Nafion的分子模擬——論證Li-Nafion在鋰離子電池中應用的可能性[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材料專業(yè)委員會2011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7 王飛;康天放;魯理平;張雁;劉桐坤;;基于金微粒和Nafion膜修飾玻碳電極的對硫磷傳感器[A];第五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摘要集[C];2009年
8 ;Characteristics of catalyst coated membrane with ePTFE-Nafion composite membrane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A];2008 International Hydrogen Forum Programme and Abstract[C];2008年
9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Nafion~汶/Nano-TiO_2 Hybrid Membran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A];2005年納米和表面科學與技術全國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李濤;程琥;楊勇;;直接甲醇燃料電池用Nafion復合膜的阻醇性能研究[A];第十三次全國電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8條
1 魯飛;基于離子液體及其有序分子聚集體的質子傳導膜微觀結構調控[D];山東大學;2015年
2 王世銘;Nafion模板法單分散納米粒子的合成、結構與性能研究[D];福州大學;2006年
3 潘曹峰;硅和Nafion納米線的制備及其在納米能源中的應用[D];清華大學;2010年
4 王強;固水界面的電化學性質及其對PEMFC的意義[D];武漢大學;2010年
5 王茹潔;自增濕超薄型及自組裝型PEM的低濕性能優(yōu)化[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6 李磊;直接甲醇燃料電池聚合物電解質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7 趙世雄;利用電場輔助制備結構取向的質子導電聚合物膜材料[D];天津大學;2013年
8 鄧會寧;含有雜萘聯(lián)苯的聚芳醚電解質膜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田永梅;Nafion-有機復合膜制備與電化學性能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6年
2 彭進才;PtCu/CeO_x/C/Nafion 電極制備及結構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3 宋天丹;靜電紡絲制備Nafion納米纖維的工藝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4 謝晶磊;復合碳納米材料用于瘦肉精類分子的電化學傳感分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4年
5 劉云龍;用于高溫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Nafion復合膜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6 趙翠影;新型固相微萃取涂層的研制及在環(huán)境分析中的應用[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7 韓玉晶;Nafion界面電動濃集與PDMS芯片電泳聯(lián)用方法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8 郭敬軒;基于納米金復合材料的血紅蛋白傳感器用于丙烯酰胺的檢測研究[D];河南工業(yè)大學;2016年
9 趙紅;Nafion-無機氧化物復合膜的制備與電化學性能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6年
10 孫琨;基于Nafion膜改性的新型質子交換膜的制備與表征[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基于納米金復合材料的血紅蛋白傳感器用于丙烯酰胺的檢測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772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77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