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C~4 D的小管道氣液兩相流流型辨識方法
[Abstract]:Based on the radial structure of capacitance-coupled non-contact impedance detection sensor, a flow pattern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in a small pipeline is proposed by combining the wavelet packet analysis technique and the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Firstly, the capacitive coupled non-contact impedance detection sensor with radial structure is used to obtain the real and imaginary part information of the impedance measurement signal which reflects the information of the fluid under test. Then, the real part information and the imaginary part information are divided into four frequency segments by the wavelet packet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frequency ranges is extracted, and the eigenvector is constructed with their mean and variance. Finally, the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is used for pattern classification and flow pattern identific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a glass pipe with an inner diameter of 3.5 mm and 5.5 mm show that the measured signals of the sensor can reflect the fluid flow information, and the proposed flow pattern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is effective. The accuracy of flow pattern identification can be over 88%.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工業(yè)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476139,61573312)~~
【分類號】:O359;TP2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曉東,李振林,董守平;模糊模式識別在流型判別中的應用[J];油氣儲運;1999年05期
2 孫斌;李超;周云龍;;基于遞歸定量特征的氣-液兩相流流型融合識別[J];核動力工程;2009年06期
3 陳家瑯,石在虹,許劍鋒;垂直環(huán)空中氣液兩相向上流動的流型分布[J];大慶石油學院學報;1994年04期
4 王常斌,魏兆勝,陳家瑯;氣體─冪律液體兩相水平管流的流型分布[J];管道技術與設備;1994年03期
5 吳浩江,李斌,周芳德;水平管內(nèi)油氣水三相流流型的試驗研究[J];油氣田地面工程;1999年04期
6 柴磊;夏國棟;李健;周明正;;并聯(lián)硅基擴縮微通道內(nèi)氣液兩相間歇流型與壓降特性[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4年01期
7 何士華;張立翔;;矩形腔反向驅(qū)動流流型分析與數(shù)值模擬[J];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12年06期
8 孫寶江,顏大椿;垂直氣-液兩相管流中的流型轉(zhuǎn)換機制與控制[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3期
9 張金紅;閻昌琪;孫中寧;;搖擺狀態(tài)下水平管內(nèi)氣液兩相流流型轉(zhuǎn)換研究[J];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08年10期
10 邱青長;莫海鴻;董志良;曾慶軍;;真空吸力作用流體的流型及壓降試驗研究(英文)[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6年2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強偉;冀海峰;黃志堯;李海青;;用于氣固流化床流型辨識的信度函數(shù)構(gòu)造[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六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2 高忠科;金寧德;;基于復雜網(wǎng)絡社團結(jié)構(gòu)的傾斜油水兩相流流型辨識[A];第十二屆全國非線性振動暨第九屆全國非線性動力學和運動穩(wěn)定性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李強偉;;基于經(jīng)驗模態(tài)分解和時間移動窗的兩相流流型快速辨識策略[A];第六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3)[C];2008年
4 王樹立;趙實;王素華;;氣液兩相流壓力波在彎管中的傳播[A];第十四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C];2000年
5 程文;村井一;木俊男;山本富士夫;;氣液兩相流不穩(wěn)定特性的實驗研究[A];第七屆全國水動力學學術會議暨第十九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上冊)[C];2005年
6 周云龍;徐馳;周紅娟;;高階統(tǒng)計量在氣液兩相流壓力與壓差信號對比分析中的應用[A];第三屆全國虛擬儀器大會論文集[C];2008年
7 鄧斌;蔣昌波;湯寒松;隆院男;王剛;;基于氣液兩相流的沖瀉區(qū)水動力數(shù)值研究[A];第十六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下冊)[C];2013年
8 郭盈;李永光;李崇詳;陳亮;馬立新;;誤差反傳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氣液兩相流漩渦信號分析[A];第十八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C];2004年
9 張志強;董峰;許聰;;一種用于氣液兩相流測量的正弦電流激勵源[A];2009年中國智能自動化會議論文集(第三分冊)[C];2009年
10 吳春亮;詹杰民;;鼓泡塔內(nèi)氣液兩相流的離散氣泡數(shù)值模擬[A];第二十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錦芳;氣液兩相流在微小三通內(nèi)的相分配特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常亞;氣液兩相流相含率電學測量新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3 傅春;氣液兩相流動結(jié)構(gòu)復雜性分析[D];天津大學;2015年
4 周穎;電容耦合式非接觸電導測量技術在氣液兩相流參數(shù)測量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5 孫慶明;基于復雜網(wǎng)絡的氣液兩相流流型分析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6 方立德;基于狹縫文丘里的氣液兩相流檢測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7 龍軍;基于傳感器數(shù)據(jù)融合的小通道氣液兩相流參數(shù)測量新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8 王磊;基于電容耦合式非接觸電導檢測的氣液兩相流參數(shù)測量新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9 許燕斌;基于電阻成像技術的水平管氣液兩相流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10 李洪偉;基于數(shù)字圖像處理技術的氣液兩相流型識別與演化規(guī)律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躍鋒;基于模糊控制的流型轉(zhuǎn)換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2 林,
本文編號:21592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159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