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超靈敏檢測17β-雌二醇電化學核酸適配體傳感器構(gòu)建方法
本文選題:核酸適配體 + 石墨烯; 參考:《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5期
【摘要】:采用石墨烯(GS)-Nafion-納米金(AuNPs)復合膜修飾玻碳電極(GCE/GS-Nafion-AuNPs),構(gòu)建一種靈敏度高且穩(wěn)定性好的電化學核酸適配體傳感器,應用于環(huán)境內(nèi)分泌干擾物——17β-雌二醇(E2)的快速檢測.運用透射掃描電子顯微鏡(TEM)、循環(huán)伏安(CV)法和差分脈沖伏安(DPV)法,對該傳感器的形貌和電化學性質(zhì)進行表征.研究表明,在GS、Nafion和AuNPs協(xié)同作用下,修飾電極的電化學性能明顯提高.在優(yōu)化試驗條件下,傳感器的電流信號(I_p)與17β-雌二醇(E2)的濃度(c)的對數(shù)在0.002 5~0.300 0μmol/L范圍內(nèi)呈現(xiàn)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回歸方程為I_p=8.899 4+1.049 4logc,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994 1,E2濃度檢出限為0.83nmol/L.該傳感器制作簡單、靈敏度高、檢出限極低以及具有良好的重現(xiàn)性和穩(wěn)定性,有望應用于環(huán)境樣品中E2的檢測.
[Abstract]:A novel electrochemical aptamer sensor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good stability was constructed by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GCE-Nafion-AuNPsN) with GCE-Nafion-Nano-AuNPs composite membrane, which was used for rapid detection of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17 尾 -estradiol (17 尾 -estradiol).The morphology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ensor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cyclic voltammetry (CV) and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 (DPV).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modified electrode was improved obviously under the synergistic action of GSN Nafion and AuNPs.Under the optimized test conditions, the logarithm of the current signal of the sensor is linear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17 尾 -estradiol E2) in the range of 0.002 渭 mol/L.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is I_p=8.899 4 1.049 4 logc,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994 1 渭 mol / L of E2 concentration.The sensor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fabrication, high sensitivity, low detection limit and good reproducibility and stability. It is expected to be applied to the detection of E2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作者單位】: 東華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東華大學國家環(huán)境保護紡織污染防治工程技術(shù)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1377033,51508083)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2232015D3-22) 上海市重點學科建設(shè)資助項目(B604)
【分類號】:O657.1;TP21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穎芳;徐蓓;張敬暢;夏黎黎;宋德偉;;液相色譜同位素稀釋串聯(lián)質(zhì)譜法測定人血清中17β-雌二醇含量[J];分析試驗室;2012年08期
2 倪元;曹梅訊;;17β-雌二醇-6-(O-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結(jié)合物的合成[J];有機化學;1979年02期
3 周樂,史遠剛,李鍵,王建辰;17β-雌二醇-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結(jié)合物的合成[J];西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99年04期
4 唐吉軍;徐華;陳佳;郭磊;謝劍煒;;基于微磁珠分離技術(shù)的適配體實時定量PCR檢測方法[J];高等學;瘜W學報;2013年05期
5 張璇;劉信嘉;雷紅濤;劉英菊;王弘;徐振林;孫遠明;;基于酶聯(lián)適配體的四環(huán)素檢測方法研究[J];現(xiàn)代食品科技;2014年07期
6 趙瑞芳;馮鋒;雙少敏;白云峰;;基于金納米和適配體的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技術(shù)檢測溶菌酶[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2期
7 郝麗賢;郭璇;胡小剛;;核酸適配體在樣品前處理技術(shù)中的應用[J];食品安全質(zhì)量檢測學報;2014年05期
8 劉彬,劉先利,鄧南圣;17β-雌二醇水溶液紫外光降解的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4期
9 蔣曉華;丁文捷;欒崇林;;適配體-熒光共振能量轉(zhuǎn)移法檢測雌二醇[J];分析化學;2014年09期
10 馬洪超;李海普;楊兆光;徐前進;馬麗;;環(huán)境激素17β-雌二醇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及其性能[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蔡圣;劉彩云;盧建忠;;基于核酸適配體和酶循環(huán)放大的腺苷化學發(fā)光檢測[A];中國化學會第十屆全國發(fā)光分析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梁好均;徐華國;鄧偉;;核酸適配體鏈構(gòu)象轉(zhuǎn)變的研究[A];2014年兩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態(tài)與超分子有序結(jié)構(gòu)學術(shù)研討會摘要集[C];2014年
3 汪海林;章大鵬;;單核苷水平核酸適配體與蛋白質(zhì)相互作用分析[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shù)年會第9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4 趙嘉靜;劉買利;李從剛;;核酸適配體識別赭曲霉毒素A分子識別機制的核磁共振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03分會:分析可視化及交叉學科新方法[C];2014年
5 范大偉;夏秀龍;魏琴;;核酸適配體蜂窩狀薄膜的構(gòu)筑及適配體-配體結(jié)合后熒光行為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26分會:膠體與界面[C];2014年
6 許利耕;曲麗明;譚曉芳;劉莊;彭睿;;基于核酸適配體的高靈敏電化學檢測方法在腫瘤早期診斷中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04分會:納米生物傳感新方法[C];2014年
7 鄒如杏;婁新徽;;基于三段式適配體探針的可卡因的檢測[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shù)年會第9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8 趙強;呂琴;耿霞;;基于核酸適配體熒光各向異性分析小分子[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04分會:納米生物傳感新方法[C];2014年
9 陳貝貝;沙玉紅;郭智勇;;基于Luminol-GO/PGA復合材料和適配體的汞離子電化學發(fā)光傳感器[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04分會:納米生物傳感新方法[C];2014年
10 梁好均;劉偉;;核酸適配體鏈構(gòu)象轉(zhuǎn)變的研究[A];201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shù)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玉坤;基于核酸適配體識別-時間分辨熒光納米探針的生物毒素檢測方法研究[D];江南大學;2015年
2 胡沁沁;基于納米材料的光學傳感器快速檢測熱加工食品中的丙烯酰胺[D];浙江大學;2016年
3 趙嘉靜;核酸適配體分子識別機制及復雜環(huán)境下G-四鏈體的構(gòu)象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shù)學研究所);2017年
4 譚譽宇;腫瘤細胞核酸適配體的篩選與序列優(yōu)化及其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5 張學洋;基于適配體和抗體功能化納米材料的疾病標記蛋白質(zhì)分離分析新方法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6 黎泓波;基于信號放大核酸適配體和G-四鏈體探針的生化分析新方法[D];湖南大學;2013年
7 王紅旗;DNA和蛋白質(zhì)生物標志物光學分析新方法[D];湖南大學;2011年
8 李想;基于納米材料和核酸適配體的高靈敏度光學生物傳感器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年
9 楊斌;基于DNA鏈置換反應的新型核酸適配體熒光探針的構(gòu)建及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10 周子明;功能化核酸和新型納米材料在生物醫(yī)學光學傳感檢測中的應用[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金釧;適配體納米金比色法靈敏度影響因素研究及其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5年
2 呂莉;基于適配體的酶聯(lián)吸光度法檢測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BB[D];山西大學;2015年
3 陳艷霞;核酸適配體/小檗堿熒光體系的構(gòu)筑及分析應用[D];山西大學;2015年
4 呂琴;基于熒光標記適配體的熒光各向異性法檢測小分子[D];山西大學;2015年
5 陳貝貝;基于核酸適配體的鉛汞離子檢測技術(shù)研究[D];寧波大學;2015年
6 劉樂;核酸適配體應用于水體砷、汞快速檢測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7 李云宇;基于納米材料熒光檢測生物分子的研究[D];湘潭大學;2015年
8 徐偉;基于復合納米材料的抗生素電化學適配體傳感器的研究[D];濟南大學;2015年
9 楊永紅;熒光適體傳感器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5年
10 古樂;基于多適配體和熒光共振能量轉(zhuǎn)移技術(shù)的蛋白質(zhì)檢測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7632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763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