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zhàn)與機遇:人工智能對勞動的影響
本文選題:人工智能 切入點:人類智能 出處:《探索與爭鳴》2017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人工智能的出現(xiàn)一開始的時候,主要是人類為了彌補自身勞動能力的不足。因此也可以說,人類創(chuàng)造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要替代人類去完成某些人類自己無法完成的事情,或者是為了減輕人的勞動負擔,抑或是為了提高勞動的效率。這樣的替代挑戰(zhàn)了人們的勞動權利,但帶來的卻是人的勞動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機會,并推動人類勞動向真正的自由勞動復歸。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merge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t was mainly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human labor ability. Therefore,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purpo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to replace human beings to accomplish certain things that human beings cannot do themselves. Either to lighten the burden of labor, o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abor. Such an alternative challenges people's labor rights, but it creates opportunities for the emancipation of human labor and 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to promote the return of human labor to real free labor.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知識與價值科學研究所;
【分類號】:TP1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人類智能將巨變[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1999年05期
2 魏金河;;人工智能能否完全替代人類智能?[J];創(chuàng)新科技;2007年08期
3 刁生富;關于人工智能與人類智能的比較思考[J];天中學刊;2001年03期
4 陳水洋;;淺談人類文明的智能化網(wǎng)絡化趨勢[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0年09期
5 孫鵬文,趙永紅,富秀榮;淺析人工智能和人類智能的關系[J];內蒙古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6 錢鐵云;人工智能是否可以超越人類智能?——計算機和人腦、算法和思維的關系[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4年05期
7 江道平;班曉娟;尹怡欣;石為人;;情感理論及基于情感的決策理論與模型研究[J];計算機科學;2007年04期
8 何朝盛;;“鋼鐵巨人”何時亮相?[J];科學與文化;2001年05期
9 李凡長;徐金輝;蔡慶生;;一種基于類比空間的類比推理的定義及數(shù)學模型[J];計算機科學;1994年05期
10 王群華;;人工智能與人類智能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對比[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年1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錢鐵云;;人工智能是否可以超越人類智能?——計算機和人腦、算法和思維的關系[A];慶?茖W技術與辯證法創(chuàng)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黃培昭;向“超人類智能”奇點邁進[N];人民日報;2014年
2 陳文成;機器人越來越聰明[N];人民日報;2014年
3 本報記者 袁華杰 潘啟雯 游方外;現(xiàn)代科技與人類未來[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本文編號:15599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559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