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摩擦螺柱焊接系統(tǒng)關鍵裝備設計與研究
本文關鍵詞:機器人摩擦螺柱焊接系統(tǒng)關鍵裝備設計與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機器人 感應熱源 摩擦螺柱焊 主軸電機 夾持機構(gòu) 有限元分析
【摘要】:針對摩擦焊專機缺乏靈活性,鋁合金電弧螺柱焊接易產(chǎn)生缺陷和機器人負載小等缺點,本項目擬開發(fā)出一種能夠柔性化進行摩擦螺柱焊接的系統(tǒng),為此我們在立式摩擦螺柱焊機上模擬機器人焊接工況,進行鋁螺柱與鋁板的摩擦螺柱焊接,實驗驗證了機器人摩擦螺柱焊接的可行性,在此基礎上對機器人摩擦螺柱焊系統(tǒng)關鍵裝備進行設計與研究。在進行機器人摩擦螺柱焊接系統(tǒng)關鍵裝備設計過程中,具體做了以下工作:(1)對承載架進行有限元靜力學分析校核其是否能夠承載相應的載荷,并對其結(jié)構(gòu)優(yōu)化設計,使其在滿足焊機機頭對強度和剛度的要求,盡量減輕重量。最后進行承載架有限元模態(tài)分析,計算出電機在3000r/min轉(zhuǎn)速以下焊接機頭不會發(fā)生共振現(xiàn)象。(2)摩擦螺柱焊機頭設計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UG對機頭的承載架、主軸電機、自動夾具機構(gòu)、感應熱源運動機構(gòu)、保護氣裝置進行設計。(3)自動控制系統(tǒng)初探機器人摩擦螺柱焊接系統(tǒng)要實現(xiàn)自動焊接,除了要進行機械設計外,還需要電器與液壓控制系統(tǒng)設計,本章以實現(xiàn)機頭機械機構(gòu)自動化運行為目標,對控制系統(tǒng)進行初探,希望能夠?qū)罄m(xù)自動化系統(tǒng)設計工作有所幫助。(4)感應熱源摩擦螺柱焊接探索實驗通過加感應熱源和不加感應熱源摩擦螺柱焊接試驗,找出在機器人摩擦螺柱焊接系統(tǒng)能焊接螺柱的直徑范圍,同時比較在這兩種情況下摩擦螺柱焊接的效果和是否能減小頂鍛力。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G438;TP24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C.托馬斯;胡力行;;機器人在金屬礦山的應用前景[J];國外金屬礦采礦;1988年01期
2 劉振寶;辛洪兵;王文靜;;網(wǎng)控機器人技術及其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狀況[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3期
3 趙曉光;趙冬斌;曹志強;梁自澤;;機器人在搶險救災中的應用[J];中國應急救援;2007年01期
4 王忠民;劉軍;竇智;杜占靈;;礦難救援機器人的研究應用現(xiàn)狀與開發(fā)[J];煤礦機械;2007年11期
5 陳炯;;管內(nèi)機器人的開發(fā)[J];電焊機;2009年05期
6 馬曉;;控制機器人卸垛輪胎的方法和系統(tǒng)[J];輪胎工業(yè);2012年05期
7 張萍;陳士桐;;智能清倉機器人在煤礦的應用[J];山東煤炭科技;2013年01期
8 劉華潔;張策;張仕民;朱吉祥;;管內(nèi)高壓智能封堵機器人[J];石油機械;2013年06期
9 王運贛;;機器人在鍛壓生產(chǎn)中的應用[J];鍛壓機械;1984年05期
10 李小京;;一種專用的視覺機器人語言[J];天津紡織工學院學報;199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朝虹;張海珠;;機器人技術的應用與發(fā)展[A];先進制造技術論壇暨第五屆制造業(yè)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2 王明輝;王楠;李斌;;面向災難救援的機器人控制站系統(tǒng)設計[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十二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3 郭戈;王燕;王偉;;一種多機器人協(xié)作方法[A];第二十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下)[C];2001年
4 崔世鋼;邴志剛;彭商賢;王玉東;;基于遠程腦概念的服務機器人開發(fā)平臺的設計與研究[A];先進制造技術論壇暨第二屆制造業(yè)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5 楊瑩;丁X;許侃;;國際機器人科學知識前沿演化的可視化分析[A];科學學理論與科學計量學探索——全國科學技術學暨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2008年聯(lián)合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唐矯燕;趙群飛;黃杰;楊汝清;;基于兩足步行椅機器人的人在環(huán)中的助殘機器人控制系統(tǒng)[A];第二十六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薛頌東;曾建潮;杜靜;;具運動學特性約束的群機器人目標搜索[A];2009中國控制與決策會議論文集(2)[C];2009年
8 張國偉;李斌;龔海里;王聰;鄭懷兵;;廢墟洞穴搜救機器人控制軟件設計與實現(xiàn)[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十二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9 崔世鋼;方景林;劉嘉q;彭商賢;邴志剛;;服務機器人開發(fā)中測控問題的研究[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五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10 吳國盛;李云霞;李驪;;一種基于極坐標系下的機器人動態(tài)避碰算法[A];2006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冬冬;看看自動化機器人在包裝業(yè)中能起多大作用[N];中國包裝報;2005年
2 莽九晨 周之然;有感“機器人道德法”[N];人民日報;2007年
3 記者 陳琳;機器人總動員[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0年
4 記者 孫亞斐;千余支隊伍攜機器人亮相金城[N];蘭州日報;2011年
5 崔鑫;機器人也能和您一起下廚[N];北京科技報;2012年
6 特約記者 楊保國;中國科大“藍鷹”稱雄機器人世界杯[N];大眾科技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陳淑娟;機器人走近生活[N];計算機世界;2006年
8 虎虎;科學好玩(三)[N];四川科技報;2007年
9 孫潛彤;新松公司:在機器人研發(fā)領域顯身手[N];經(jīng)濟日報;2008年
10 財宣邋Q孟推,
本文編號:11521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152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