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元件撓性支撐結構廣義建模及優(yōu)化設計
本文關鍵詞:光學元件撓性支撐結構廣義建模及優(yōu)化設計
更多相關文章: 光學元件 撓性支撐結構 廣義模型 超靜定 變形能 優(yōu)化設計
【摘要】:建立了撓性支撐結構的力學模型及優(yōu)化設計模型,以使光學元件撓性支撐結構同時滿足元件定位的剛度要求和溫度適應性的柔度要求,同時給出了相應的建模方法?紤]撓性支撐結構是由圓周對稱分布的撓性單元組成的,故將撓性單元簡化為超靜定梁結構,應用虛功原理推導了撓性單元的徑向及切向剛度。然后,假設光學元件為剛性體,根據(jù)力平衡條件及變形協(xié)調(diào)條件,推導了撓性支撐結構的整體剛度,并引入修正因子補償了剛體假設帶來的誤差。最后,以撓性支撐結構總變形能為目標函數(shù),推導了同時考慮撓性支撐結構幾何構形及參數(shù)的協(xié)同優(yōu)化設計模型,通過引入了整型變量將結構整體剛度簡化為整型變量和離散剛度的線性組合,從而使優(yōu)化模型中不含有諧波函數(shù)項;跀(shù)值仿真和實驗對結構剛度模型進行了驗證,結果顯示:實驗、仿真和理論計算結果一致。此外,以透鏡支撐為例,驗證了撓性支撐結構的優(yōu)化設計方法,有限元分析結果表明,透鏡面形精度較初始設計提高了23%。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關鍵詞】: 光學元件 撓性支撐結構 廣義模型 超靜定 變形能 優(yōu)化設計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11403023)
【分類號】:TH74
【正文快照】: 1引言撓性結構已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如光學設備[1],陀螺儀[2],傳感器及驅(qū)動器[3],微位移定位平臺[4]。撓性結構得以廣泛應用主要由于其具有以下優(yōu)點:(1)具有很高的重復精度;(2)低摩擦性;(3)容易加工制造且成本相對較低。光學元件的面形精度決定了光學系統(tǒng)性能,而光學元件的安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云哲;;淺析減震支撐結構在廠房縱向框架抗震中的受力性能分析及應用[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1年20期
2 胡慶龍;張立平;李朝輝;;指向反射鏡輕量化及支撐結構設計與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3期
3 王智;王忠素;;月基極紫外相機反射鏡與探測器間支撐結構[J];儀器儀表學報;2013年01期
4 苗常青;李學濤;馬浩;;空間充氣展開天線支撐結構的模態(tài)分析[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11期
5 黃卷潛;;帶彈簧支撐結構的計算方法[J];力學與實踐;2006年06期
6 梁彪;劉偉;陳程;;平面光柵支撐結構設計及其面形分析計算[J];光子學報;2011年10期
7 張軍;張帆;高明輝;;大口徑反射鏡及其支撐結構設計[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8 王健宇;劉永方;;鋼框架-支撐結構在高強度地震烈度下的反應分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2年10期
9 朱佳寧;白國良;李紅星;;大型火電廠空冷主支撐結構動力特性分析[J];建筑結構;2006年S1期
10 陶宏新;胡振東;;空間充氣展開天線支撐結構尺寸優(yōu)化[J];計算機輔助工程;2007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李學濤;苗常青;馬浩;杜星文;;空間充氣天線支撐結構動載作用下力學分析[A];首屆全國航空航天領域中的力學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2 朱佳寧;白國良;李紅星;;大型火電廠空冷主支撐結構動力特性分析[A];首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3 吳文凱;李經(jīng)澤;胡紹全;朱明智;;大型光學支撐結構的動態(tài)設計[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1999)[C];1999年
4 王杰;;新型LED顯示支撐結構材料的技術應用[A];第23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14年
5 盧勃勃;譚寧;;圓桿式冷質(zhì)部件支撐結構的穩(wěn)定性分析[A];第九屆全國動力學與控制學術會議會議手冊[C];2012年
6 李峰;張素梅;;采用鋼管混凝土柱的框架-支撐結構性能分析[A];中國鋼協(xié)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協(xié)會第八次年會論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延安市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高福華;強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支撐結構調(diào)整轉(zhuǎn)型發(fā)展[N];陜西日報;2013年
2 ;一體機的改善空間[N];電腦報;2011年
3 記者 習少穎、通訊員 曹非;武漢三產(chǎn)業(yè)急需結構調(diào)整[N];湖北日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何勇民;層狀過渡金屬硫?qū)倩衔镒灾谓Y構的設計和層間相互作用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2 湯海波;高層建筑鋼框架—支撐結構二階隨機反應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1996年
3 孟s,
本文編號:8864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yiqiyibiao/886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