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PN結溫度傳感特性測試系統(tǒng)
本文關鍵詞: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PN結溫度傳感特性測試系統(tǒng)
更多相關文章: PN結溫度特性 虛擬儀器 LabVIEW 數(shù)據(jù)采集 Origin
【摘要】:利用TH-J型PN結正向壓降溫度特性測試儀、USB-6009數(shù)據(jù)采集卡和LabVIEW平臺,建立了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新型PN結溫度特性測試系統(tǒng)。測量了不同工作電流下PN結的正向壓降隨溫度的變化關系,獲得硅材料的禁帶寬度,并分析了工作電流對PN結溫度特性的影響。該實驗方法、數(shù)據(jù)采集與計算機技術良好結合,彌補了手工測量帶來的誤差。
【作者單位】: 北京工業(yè)大學應用數(shù)理學院;北京工業(yè)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關鍵詞】: PN結溫度特性 虛擬儀器 LabVIEW 數(shù)據(jù)采集 Origin
【基金】: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項目(YETP1592) 北京工業(yè)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課題資助項目(ER2013C19)
【分類號】:TH811;TP274
【正文快照】: 溫度測量在生產、生活中應用較廣,常用的測溫傳感器有溫差電偶、測溫電阻、熱敏電阻等。溫差電偶適用溫度范圍寬,但靈敏度低、線性差且需要參考溫度;測溫電阻雖精度高、線性好,但靈敏度較低且價格昂貴;熱敏電阻具有較高靈敏度、響應快、體積小等優(yōu)點,但線性差用PN結作測溫元件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小艷;陳紅萬;聶道華;王威廉;;基于USB-6009的多通道ECG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設計[J];電子測量技術;2009年05期
2 趙洪濤;;PN結溫度傳感器原理及應用[J];電子工程師;2006年07期
3 王琳;;淺談溫度傳感器特點及其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04期
4 薛洪濤;趙普琴;;基于虛擬儀器的物理實驗教學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33期
5 徐兵;崔富剛;;PN結正向壓降溫度特性測試儀加熱器的改進[J];計量與測試技術;2012年12期
6 張守峰;;AD590溫度測量電路分析與設計[J];工業(yè)技術與職業(yè)教育;2013年03期
7 蔣達婭;肖井華;;基于LabVIEW的物理實驗在學生素質培養(yǎng)上的作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年03期
8 郝麗;董甲瑞;;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電流場實驗測量系統(tǒng)研發(fā)[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年01期
9 陳水橋;PN結正向壓降溫度特性的研究和應用[J];物理實驗;2000年07期
10 胡險峰,朱世國;PN結正向伏安特性曲線隨溫度的變化[J];物理實驗;2003年10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宏;朱江;劉雪蓮;王文杰;梁琨;楊茹;韓德俊;;BDJ光探測器的溫度特性及其溫度校準研究[J];半導體光電;2008年04期
2 饒越;何永;張洪挺;;火炮裝藥溫度測量電路在Proteus中的仿真[J];四川兵工學報;2011年08期
3 吳鵬;耿麗霞;路杰;鄭勇;;工程用井中溫度測量儀的研制及應用[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11年S1期
4 李海寶;;PN結正向電壓與溫度關系實驗中的實際問題[J];大學物理實驗;2005年04期
5 張連芳,晉青珍,王延吉;Ag-Bi高溫超導線材轉變溫度的測量[J];低溫與超導;2003年03期
6 王琳;鄭正奇;;基于DataSocket的雷達測距數(shù)據(jù)傳輸系統(tǒng)設計[J];電子測量技術;2011年01期
7 孫方,宋慧濱,吳建輝;一種實時檢測芯片內部溫度的電路實現(xiàn)[J];電子器件;2003年03期
8 王小旗;李新路;;用PN結傳感器監(jiān)測發(fā)電機定子溫度[J];電機技術;2012年04期
9 金永鎬;黃鑫;;基于HV9910寬電壓的自適應溫度高亮度頻閃燈[J];電子科技;2013年12期
10 黃政欽;孫靜;張麗娜;張艷芳;王威廉;;心音、心電采集系統(tǒng)設計與信號預處理[J];電子測量技術;2014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王吉有;王炳章;;PN結反向飽和電流的測量[A];第六屆全國高等學校物理實驗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10年
2 胡險峰;;由三極管發(fā)射結正向伏安特性測量e/k比值和內建電勢[A];第六屆全國高等學校物理實驗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10年
3 董愛華;時志娜;;基于LT1088的高精度電壓有效值檢測電路[A];第六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3)[C];2008年
4 明安杰;陳大鵬;歐文;王瑋冰;何偉;劉占峰;;CMOS工藝兼容紅外焦平面陣列的設計及制作[A];第九屆全國光電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賀建偉;基于ARM9電加熱爐溫度的采集和控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2 王海恩;半導體分立器件綜合測試硬件系統(tǒng)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3 豐瀚麟;低成本小功率光伏并網(wǎng)逆變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4 羅堪;基于信息融合的心血管信號處理方法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1年
5 白國君;高精度電子天平的溫度補償與自動校準[D];東北大學;2009年
6 龐增俊;一種熱疏導型大功率輸出級電路[D];貴州大學;2007年
7 林潔馨;一種10W半導體大功率乙類輸出級的設計[D];貴州大學;2007年
8 劉全越;高壓線路無線測溫系統(tǒng)及感應電源的設計[D];太原理工大學;2008年
9 鄧林峰;RSD的換流物理模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10 王巖;基于LabVIEW平臺的光電測量系統(tǒng)[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殷士龍,徐友仁,楊健生,唐洪武;物理實驗教學現(xiàn)代化的一個實例[J];大學物理實驗;1999年04期
2 金逢錫,金虎杰,王玉蘭;面向21世紀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革與研究[J];大學物理實驗;2000年03期
3 毛松;樊海全;防洪濤;;虛擬用熱敏電阻非平衡電橋設計數(shù)顯溫度計[J];大學物理實驗;2008年01期
4 董霖;王涵;朱洪波;;波爾共振實驗“異,F(xiàn)象”的研究[J];大學物理;2010年02期
5 吳小艷;陳紅萬;聶道華;王威廉;;基于USB-6009的多通道ECG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設計[J];電子測量技術;2009年05期
6 馮霞;;基于單片機的數(shù)字式熱敏溫度計設計[J];硅谷;2012年09期
7 魏宇星;張健男;劉平洋;楊胡江;王鑫;;太陽能電池特性的自動測量[J];物理與工程;2011年06期
8 朱志強,田心;LabVIEW及其在生物醫(yī)學工程中的應用[J];國外醫(yī)學.生物醫(yī)學工程分冊;2001年02期
9 賀富堂;;用Matlab語言處理電磁場實驗數(shù)據(jù)[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1年04期
10 姜舒婷;盧斌先;鄭夏陽;;工程電磁場綜合實驗設計[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2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牛仁朝,趙乃煌;虛擬儀器技術的研究及應用[J];電子儀器儀表用戶;1998年04期
2 周鵬,秦樹人;虛擬儀器技術在脈象采集中的應用[J];中國儀器儀表;2005年10期
3 黃家富;陳海峰;張遠林;吉峰云;;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儀研制[J];醫(yī)療設備信息;2006年09期
4 張遠林;黃家富;陳海峰;吉峰云;;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儀的研制[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07年02期
5 陳世文,郭仕勇,劉高明;虛擬儀器技術及其在集成實驗儀設計中的應用[J];信息工程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6 陳里里;甘平;曾照芳;胡雪;譚紅明;鄧利芳;;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血管壁動態(tài)信息無創(chuàng)檢測與輔助診斷系統(tǒng)[J];生物信息學;2009年01期
7 鄭小偉,潘禮慶,包素珍,劉俊,李榮群,宋紅;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中醫(yī)指套傳感器脈象儀的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5年02期
8 韓君;;虛擬儀器技術在醫(yī)學電子儀器中的應用[J];醫(yī)療裝備;2009年01期
9 馮安;馮福來;;虛擬儀器技術的測試系統(tǒng)設計與標準化運用[J];航空標準化與質量;2007年06期
10 薛英娟;;虛擬儀器技術在試驗模態(tài)分析中的應用[J];山西電子技術;201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王培培;江國泰;;基于LabVIEW的虛擬儀器技術及其在生物醫(yī)學工程中的應用[A];2005年上海市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寧磊;喬寧;楊明川;王振永;楊亮;;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坐姿校正系統(tǒng)設計[A];第一屆全國虛擬儀器設計大賽論文集[C];2011年
3 馮宇;;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凝血檢測系統(tǒng)的研究與分析[A];第二十屆中國(天津)'2006IT、網(wǎng)絡、信息技術、電子、儀器儀表創(chuàng)新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馮宇;;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凝血檢測系統(tǒng)的研究與分析[A];第二十屆中國(天津)’2006IT、網(wǎng)絡、信息技術、電子、儀器儀表創(chuàng)新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宋紅;鄭小偉;徐小玉;;中醫(yī)指套傳感器脈象儀的研究[A];第一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診斷學術會議論文選集[C];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業(yè)兵;虛擬儀器技術在萬能電子強力儀上的應用研究[D];東華大學;2006年
2 卞東輝;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肌電反饋儀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7年
3 周松;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典型機械特性測量方法及裝置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4 李擎;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過程控制儀表的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9年
5 文成;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應變測試儀的研究與開發(fā)[D];重慶大學;2004年
6 劉海;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弧面分度凸輪機構動態(tài)測試試驗臺的研制[D];武漢科技大學;2006年
7 王臘節(jié);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動態(tài)應變測試儀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8 何永杰;虛擬儀器技術在中醫(yī)脈象儀中的應用[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5年
9 袁程強;采用虛擬儀器技術的JKR測能儀軟硬件集成系統(tǒng)設計、開發(fā)與測試[D];華東理工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8736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yiqiyibiao/873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