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ack仿真的手術轉移床人機工程設計
發(fā)布時間:2024-11-02 06:57
為改善醫(yī)護人員在操作手術轉移床過程中的舒適性,結合Jack仿真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在過彎道和坡道的仿真環(huán)境下,對手術轉移床進行人機仿真和改良設計。通過分析不同場景下人機交互行為,得到手術轉移床人機適配性的關鍵部位為導向手環(huán)、護欄、床架;進一步結合受力分析結果對關鍵部位進行尺寸設計和結構輕量化改進,并對改進后的手術轉移床進行舒適性仿真驗證。結果表明:醫(yī)護人員的肌肉關節(jié)和腰背部受力明顯降低,手術轉移床操作舒適性增強,有效降低了造成醫(yī)護人員不適或受傷的可能性,為手術轉移床的人機工程設計提供參考。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4009206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手術轉移床上下坡道仿真試驗中,控制虛擬護士雙手抓握護欄,調整其姿勢和動作姿態(tài),完成推動手術轉移床在傾斜角正切為1/12的斜坡上坡的任務。虛擬護士受力情況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當前姿勢下,虛擬護士的肘部、踝關節(jié)及肩部等負荷參數(shù)均呈現(xiàn)為紅色,表明當前動作無法維持。由于推動手術轉移床....
為滿足大多數(shù)人不需彎腰即可執(zhí)行推拉操作,設置第95百分位男性立姿手功能高(801mm)作為導向手環(huán)距地面的高度,根據(jù)YY0003—1990病床標準[15],將床高h設為630mm,手環(huán)自身高度則為171mm。同時,將導向手環(huán)造型設計為平直桿狀部件,手握部位為簡潔的幾何圓滑....
如圖5a所示,根據(jù)文獻[10]所述,人體在直立姿勢下彎臂,彎臂角度在70°時肌肉所產生的力百分比最大。為實現(xiàn)力量最優(yōu)化,即達到大個子和小個子力量最大化的同時滿足中間人群力量,基于動態(tài)設計原則,將第5百分位女性和第95百分位男性彎臂角度70°處分別設置為護欄的低位和高位,如圖5b所....
護欄造型采用高低位流線型設計,可同時滿足不同身高人群的舒適性。同時,為降低護士在手術轉移床兩側操作時軀體扭轉所產生的軀干旋轉力矩,在手術轉移床尾部增加可升降把手,把手可升降范圍為335~554mm。護欄改進設計如圖6所示。2.3床架結構改進設計
本文編號:40092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yiqiyibiao/4009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