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儀器儀表論文 >

基于運動感知的手指康復訓練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

發(fā)布時間:2020-08-11 17:12
【摘要】:康復醫(yī)學與控制工程、機器人學等學科高度交叉的手指康復訓練系統(tǒng)能夠有效縮短腦卒中患者手指功能康復周期、降低康復醫(yī)師的勞動強度和提高訓練效率,是有效解決手指康復問題的前沿技術途徑,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應用價值。在整個手指運動中,拇指功能占50%以上,拇指和食指的對指功能占80%以上。腦卒中患者病后會出現對指等精細運動功能的喪失,也會失去一部分觸覺感知和本體感受功能,失去對運動的感知,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受到嚴重影響。本文針對現有手指康復訓練系統(tǒng)運動感知參數單一和缺少對指訓練功能的問題,創(chuàng)新性的設計并實現了一套基于運動感知的手指康復訓練系統(tǒng),重點解決了該系統(tǒng)實現過程中的一系列工程技術問題,其中包括機械結構設計、指力檢測、手指關節(jié)主動活動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測量、電路設計、主動和被動訓練模式設計、觸摸式和語音識別人機交互以及3D虛擬手模型實時隨動。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根據對手指生理結構及運動特性的分析結果,創(chuàng)新性的設計了能夠實現對指訓練和拇指訓練的機械結構。與其它手指訓練裝置相比,具有結構簡單、安全性高的優(yōu)點。系統(tǒng)測試結果表明:機械結構達到了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適性的設計要求。(2)針對患者手指運動反饋感知喪失的問題,設計并實現了基于多傳感器的手指運動感知系統(tǒng),實現了手指角度、速度、位置以及指力的感知,為手指康復評價和康復訓練提供了客觀數據。針對指力信號的濾波問題,提出了一種改進型的限幅消抖平均濾波法。該方法融合了限幅濾波法、消抖濾波法和平均濾波法的優(yōu)點,能夠有效的抑制指力信號的抖動和受到的干擾,提高指力感知系統(tǒng)對電壓信號獲取的精度,為主動訓練模式的實現打下了基礎。實驗結果表明,相較于傳統(tǒng)的限幅遞推平均濾波法,所提出的改進型限幅消抖濾波法具有更強的消抖能力和抗干擾能力,其中樣本信號的最大誤差e_(max)可進一步降低31.8%,方差S~2可進一步降低37.4%。另外,針對手指AROM測量中存在的問題,本系統(tǒng)提出了一種雙九軸姿態(tài)傳感器測量手指AROM的方法,并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可穿戴式測量裝置,實現了手指AROM的測量,為手功能康復評價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途徑。(3)基于手指運動感知系統(tǒng),設計并實現了手指康復訓練控制系統(tǒng),包括硬件電路、下位機控制系統(tǒng)軟件、人機交互系統(tǒng)和上位機監(jiān)控系統(tǒng)。傳統(tǒng)人機交互嚴重依賴PC機,導致康復訓練系統(tǒng)因便攜性差、價格貴難以實現家用化。本文設計了基于7寸智能觸摸屏和語音模塊的人機交互系統(tǒng),實現了手指康復訓練和康復評價的家用化。另外,為了能夠實時呈現手指關節(jié)變化的細節(jié),基于虛擬現實技術設計了3D虛擬手隨動系統(tǒng),其能夠更好的反饋手指康復效果的信息。測試結果表明:系統(tǒng)軟硬件均達到了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設計要求。語音指令對系統(tǒng)控制的準確率在實驗室、醫(yī)院和住宅小區(qū)環(huán)境高達95%、90%和84%以上。(4)在康復醫(yī)師的指導下,進行了手指康復訓練實驗。實驗結果表明:訓練裝置能夠帶動拇指指腹和食指相碰完成對指被動訓練;當指力達到閾值時,電機轉動輔助手指完成對指主動訓練;拇指訓練時,其關節(jié)活動角均大于處于功能位的關節(jié)活動角。進一步驗證了手指康復訓練系統(tǒng)在不同訓練模式下具有安全性、穩(wěn)定性和有效性。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H789
【圖文】:

拇指,功能,患者,康復評價


我國 40 歲以上腦卒中患者有 1242 萬人。腦卒中患者病后有 55%~6出現上肢功能障礙[1,2],其中手功能障礙約占 80%。握持功能是人類特有的功能,根據握持強度的不同,可將其分為強力握精細握持,其中精細握持需要拇指與 2~5 指對指[3]。對指特征測試結果表明指與 2~5 指的對指功能對于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義。研究表明,拇指和食對指功能占整個手指運動的 80%,其中拇指功能占整個手功能的 50%[4]。另外指既可以屈伸/伸展及內收/外展,是實現對指功能的關鍵。盡早對患者進行功能康復訓練,尤其是對指等精細化的運動功能訓練,能夠縮短手指功能復周期[5];颊邔χ腹δ芑謴秃,能夠完成拿筆和拿水杯等重要的日常行為現一定程度的生活自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目前,腦卒中患者手指功能的康復仍依靠傳統(tǒng)療法,即康復醫(yī)師手把手患者進行康復訓練。該方法在臨床上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也能取得一定的,但康復醫(yī)師勞動量大、效率低,訓練效果嚴重依賴康復醫(yī)師的經驗和水平乏與康復評價相關的客觀數據[6],難以對訓練參數進行優(yōu)化以獲得最佳的康練方案。圖 1.1 中,(a)、(b)分別為手把手式的對指訓練、拇指訓練。

設計圖,限位塊,設計圖


手指套與限位塊設計圖

限位塊,實物,電機座,生理結構


圖 2.4 手指套與限位塊實物圖拇指訓練機械結構設計的生理結構和運動特性分析,設計了系統(tǒng)的機械指套、手臂支架、電機、電機座、滾珠絲桿滑臺不僅能夠進行對指訓練,還能夠做拇指的屈伸/伸者的舒適度,配備了高度可調節(jié)和水平面內自由移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曲娜;;多元呼吸康復訓練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年40期

2 陸育鈿;陳文翰;張展渠;;肺康復訓練對急性期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內科;2017年01期

3 王麗微;李忠梅;;肺康復訓練在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年06期

4 楊華新;;日間康復訓練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中的效果[J];雙足與保健;2017年04期

5 張莉;;輕、中度老年癡呆患者采取小組康復訓練的作用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年24期

6 王春麗;;對高血壓腦出血偏癱70例實施臨床肢體康復訓練護理的有效性探討[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年23期

7 周坤;蘇建華;賴玉田;李鵬飛;吳硯銘;車國衛(wèi);;術前肺康復訓練對肺癌患者術后肺炎的影響[J];中華胸部外科電子雜志;2017年03期

8 楊衛(wèi)杰;曹晶晶;曹軼;;電針合康復訓練治療格林-巴利綜合征35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年01期

9 崔瑞玲;李秋芳;;家庭康復訓練對腦癱患兒康復療效的影響[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年06期

10 吳淑玲;;康復訓練護理在促進尺橈骨雙骨折患者功能恢復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梓威;賈澄杰;卞立;任彩麗;;針刺配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患者臨床觀察[A];中國中藥雜志2015/專集:基層醫(yī)療機構從業(yè)人員科技論文寫作培訓會議論文集[C];2016年

2 孟金霞;徐俊菊;席芳;;呼吸康復訓練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響[A];河南省老年患者多元需求與持續(xù)護理服務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3 魏國榮;;偏癱患者進行集體康復訓練初探[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二屆全國康復治療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4 陸建華;;社會康復訓練對腦卒中療效的觀察[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三屆中國康復醫(yī)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1年

5 皮峻峰;柳春生;;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訓練措施的探索與實踐[A];全國民政醫(yī)學護理專業(yè)第三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6 董巖;;綜合性康復訓練對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A];國家級康復護理新進展學術高峰論壇暨第四屆第三次中國康復醫(yī)學會康復護理專業(yè)委員會工作會議論文匯編[C];2014年

7 劉昆;;制動與運動、康復評價與康復訓練的研究進展[A];第六次全國運動療法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8 馮建華;;偏癱患者回歸家庭康復訓練幾點措施[A];繼往開來 與時俱進——2003年康復醫(yī)學發(fā)展論壇暨慶祝中國康復醫(yī)學會成立20周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3年

9 張超;侯群;陳眉;洪雪琴;;坐位訓練對腦卒中患者康復訓練的影響[A];2005年浙江省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醫(yī)學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10 李嵐;;康復訓練對老年癡呆患者療效的對照研究[A];全國第11屆老年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甘麗華;為“星星的孩子”設立公辦康復訓練機構[N];中國青年報;2011年

2 李衛(wèi);創(chuàng)新康復訓練方式 豐富教育戒治載體[N];山西法制報;2019年

3 張中橋;康復訓練加NGF聯(lián)合治療腦損傷[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4 記者 俞艷婷;康復訓練幫殘疾人重新“站起來”[N];嘉興日報;2008年

5 記者 張洪河;南皮新事:殘疾人康復訓練不用出家門[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6 徐燦;開始實施康復訓練[N];人民公安報;2007年

7 鄧小群;深圳逾千殘疾人將參與康復訓練[N];深圳商報;2006年

8 李丹;美國:“康復訓練營”治疼痛,好受不貴[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9 李丹;美國“康復訓練營”治疼痛“療”有所值[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8年

10 孔令敏;我國僅1/6殘疾人獲康復訓練[N];健康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燕燕;上肢外骨骼機器人康復訓練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7年

2 李峰;下肢康復訓練機器人主動控制的研究[D];上海大學;2014年

3 楊海芳;電針聯(lián)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4 張曉超;下肢康復訓練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5 陳彥釗;基于sEMG信號的上肢自主康復訓練動作模式識別[D];山東大學;2015年

6 卿鵬;巨刺法結合康復訓練對缺血性腦卒中后神經可塑性的影響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7 白殿春;下肢康復訓練機器人控制策略與康復評價方法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1年

8 程祥利;上肢康復訓練機器人的肌電控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9 謝芹;針刺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肩手綜合征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10 黃偉新;針灸聯(lián)合康復訓練治療卒中后吞咽障礙的文獻及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豪杰;基于運動感知的手指康復訓練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D];鄭州大學;2019年

2 周劍波;踝關節(jié)康復訓練機器人虛擬場景設計與實現[D];蘇州大學;2018年

3 葉明;減重式輔助站起康復訓練機器人機構設計與控制[D];吉林大學;2018年

4 黃國健;面向觸覺交互康復訓練的中風患者情緒識別方法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8年

5 李俊;基于Kinect的上肢康復訓練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8年

6 眭演祥;基于大腦信息的康復訓練模式判別與運動控制研究[D];蘇州大學;2017年

7 耿花蕾;中醫(yī)康復訓練法對不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中風偏癱痙攣的療效觀察[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8年

8 李汶靜;早期肺康復訓練對行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影響[D];遵義醫(yī)學院;2018年

9 吳振宏;球面四桿式肩關節(jié)康復訓練裝置的尺度綜合及結構化設計[D];重慶理工大學;2018年

10 李夢楠;表面肌電信號分析及輔助康復訓練系統(tǒng)設計[D];河北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78934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yiqiyibiao/278934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d62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