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儀器儀表論文 >

大行程電磁式高頻疲勞試驗機激振器的設計與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11 23:20
【摘要】:電磁式激振器是一種以電磁力為激振力的激振器,通過電磁鐵裝置實現部件或機構的穩(wěn)定的周期運動,或提供給部件一定大小的應力。以此種激勵方式為激勵的疲勞試驗機為電磁式高頻疲勞試驗機,由于其響應速度快、頻率高、效率好、節(jié)能環(huán)保,該種機型的疲勞試驗機在工程實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目前市面廣泛使用的電磁式高頻疲勞試驗機其行程小,在實際工程測試中有很多變形量較大的材料的疲勞測試很難進行,或者使用其他類型的疲勞試驗機但是效率低、耗能大。針對以上問題,本文設計了可實現大行程的電磁式激振器。本文設計的電磁式激振器需滿足實現大行程和實現高頻振動兩個條件。其主要結構包括電磁鐵機構、激振質量、激振彈簧三部分。首先建立單自由度彈簧系統(tǒng),并對其進行分析,確定其固有頻率與其激振頻率之間的理論關系,為設計激振器提供理論基礎。對電磁式疲勞試驗機進行系統(tǒng)建模分析,分析表明隨著激振彈簧剛度的增加,疲勞試驗機整機固有頻率增加;分析了激振頻率與工作頻率之比λ對系統(tǒng)放大因子的影響,確定共振區(qū)域及λ值,為激振器結構設計提供依據。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激振彈簧及激振質量的選材與設計,確定其結構參數。對電磁式激振器核心部件—電磁鐵結構進行數學建模分析,綜合電磁鐵理論,運用虛位移原理推導出電磁鐵吸力公式,最終得出電流及氣隙的變化是影響電磁吸力的主要因素。電磁鐵機構為電磁激振器實現既定運動的核心部件,經驗法的設計方式,在結構設計方面難免有不合理之處,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方法對電磁鐵機構進行有優(yōu)化設計,大大提高其性能參數。有限元分析采用磁場分析功能強大的maxwell軟件對銜鐵端部形狀、線圈距銜鐵徑向距離、線圈骨架厚度等因素進行分析,優(yōu)化初步設計結構,仿真表明結構優(yōu)化后的吸力特性明顯優(yōu)于初始設計結構;對優(yōu)化后的電磁鐵結構,進行靜態(tài)特性及瞬態(tài)特性分析,分析線圈匝數、電壓對電流變化的影響,從而確定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電流的增加及減少,即提高了激勵的響應速度。針對設計的激振器結構進行樣機制作,并對電磁鐵機構進行試驗驗證分析。首先進行靜態(tài)吸力特性試驗,驗證仿真分析的正確性。進而進行動態(tài)特性試驗,試驗以電壓、激振頻率、線圈匝數為變量,響應銜鐵位移為觀測結果,實驗過程中的磁勢為參考,數據表明,在匝數一定時,電壓越高、頻率越小銜鐵的位移量越大,同時磁勢的值越大。而當激振頻率一定時,匝數越少、電壓越高、銜鐵的位移量越大,同時磁勢的值越大。實驗數據的走勢與仿真分析相契合。進行動作時間的測量,得到電磁鐵動作特性。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H8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電磁激振器[J];機床;1978年04期

2 米·德·根金;阿·瑪·魯薩柯夫;沃·維·亞勃朗斯基;廖禮軒;;電動激振器 第一章 激振器的基本特征[J];強度與環(huán)境;1980年S1期

3 米·德·根金;阿·瑪·魯薩柯夫;沃·維·亞勃朗斯基;廖禮軒;;電動激振器 第二章 提高電動機激振器推力和振幅的方法[J];強度與環(huán)境;1980年S1期

4 米·德·根金;阿·瑪·魯薩柯夫;沃·維·亞勃朗斯基;廖禮軒;;電動激振器 第三章 頻率范圍的擴展[J];強度與環(huán)境;1980年S1期

5 米·德·根金;阿·瑪·魯薩柯夫;沃·維·亞勃朗斯基;廖禮軒;;電動激振器 第四章 激振器產品的性能[J];強度與環(huán)境;1980年S1期

6 段艷麗,楊軍昌;反沖激振器的同步性研究[J];長安大學學報(建筑與環(huán)境科學版);1991年04期

7 吳振卿;易維修激振器[J];礦山機械;2004年10期

8 周臨震;劉德仿;;寬頻大激勵激振器的設計與優(yōu)化[J];煤礦機械;2007年11期

9 廖禮軒;;飛行振動試驗用的激振器[J];強度與環(huán)境;1974年04期

10 陸信;;無強迫聯(lián)系雙軸慣性激振器運動狀態(tài)分析[J];礦山機械;197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郭強;侯光普;盧江海;;篩用激振器啟動困難分析及處理[A];全國冶金自動化信息網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袁永全;董泉軍;徐海寧;吳定新;;圓振篩激振器漏油分析及處理[A];2012年全國煉鐵生產技術會議暨煉鐵學術年會文集(下)[C];2012年

3 楊曉清;;基于Labview的激振器測控系統(tǒng)[A];2004全國光學與光電子學學術研討會、2005全國光學與光電子學學術研討會、廣西光學學會成立20周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梁澤方 唐亞楠;填補技術空白 增強測試功能[N];中國信息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學良;雙機及多機驅動振動系統(tǒng)同步理論的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2 任燕;高頻電液激振器的特性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2年

3 賈文昂;2D閥控制電液激振器及在疲勞試驗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雷劍鋒;基于磁吸力的電磁激振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付克軍;微型高頻電液激振器的設計與實驗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王偉;基于閥芯旋轉式四通換向閥的沖擊激振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4 劉大龍;一種微型激振器結構設計與優(yōu)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

5 何曉峰;高頻微振激光焊接平臺控制研究[D];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16年

6 代曉燕;大行程電磁式高頻疲勞試驗機激振器的設計與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7 栗寧;振動料斗氣動激振器研究[D];燕山大學;2011年

8 蔡開云;并聯(lián)微動激振器的結構設計與控制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0年

9 于元東;非接觸式激振器的研究與設計[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10 劉祥;微振平臺中激振器的設計建模與仿真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75107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yiqiyibiao/275107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55e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